分享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一六三)临证谈小青龙汤

 火帝养生_WSH 2022-03-14

《医宗金鉴》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的,《医宗金鉴》里写道:“太阳停饮有二:一中风有汗为表虚,五苓散证也;一伤寒无汗为表实,小青龙汤证也。”这是说在太阳病里面,停饮有两个,一个停饮的病变是五苓散证,一个停饮的病变是小青龙汤证。五苓散证是有汗,小青龙汤证是无汗。

《医宗金鉴》还说:“表实无汗,故合麻桂二方以解外。去大枣者,以其性滞也;去杏仁者,以其无喘也,有喘者,仍加之;去生姜者,以有干姜也,若呕者,仍用之。佐干姜细辛,极温极散,使寒与水俱得从汗而解;佐半夏逐痰饮,以清不尽之饮;佐五味收肺气,以敛耗伤之气。”

加上杏仁的话,麻黄汤就全了。《医宗金鉴》是从麻黄,桂枝解表这个角度切入的。由于有伤寒表不解,于是,用了麻黄汤和桂枝汤来解表。麻黄汤和桂枝汤里面,把杏仁和大枣去掉,然后加了干姜,细辛,五味子和半夏。等于是麻黄汤合桂枝汤,把生姜,杏仁,大枣去掉,加了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这是从它的来源这样解读的。

干姜,细辛,五味子,半夏是治疗里之寒饮的。这是我们后世多用的治疗寒饮的一个组合。基本上这些解读,大同小异,没有什么特殊的不同,就是从病机的表寒里饮和主症的咳嗽这三个点来着眼解读的。

《医宗金鉴》里还写道:“若渴者,去半夏加花粉,避燥以生津也;若微利与噎,小便不利,少腹满,俱去麻黄,远表而就里也。加附子以散寒,则噎可止;加茯苓以利水,则微利止,少腹满可除矣。此方与越婢汤同治水饮溢于表,而为腹胀水肿,宜发汗外解者,无不随手而消。越婢治有热者,故方中君以石膏,以散阳水也;小青龙治有寒者,故方中佐以姜桂以散阴水也。

这一段讲的是小青龙汤的加减,如果有小青龙汤证,且有口渴,就把半夏去掉加上天花粉,如果有小便不利少腹满,那么,就得把麻黄去掉,加上附子去寒,加上茯苓利水,针对的是少腹满。那么,关于小青龙汤的加减,我们后面会详细的解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