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永梅 | 書畫印•寫意宋莊③

 乐翁花事 2018-01-31



(欢迎转载·转载请标明转自公眾號“中国书画印”)

  ID:shuhuayin791




请到宋庄来看“梅”

文/唐书安



女人画画,似乎应该是天生具有的优势,因女性性格沉稳、娴静、耐得住寂寞,守得住魂魄。而历史传说的画祖——“嫘”(舜帝的妹妹)就是一位女性,尽管嫘的笔迹无从查考。但是,近几千年的中国古文明中,刊载于画史的女性却少之又少,清代名门闺秀汤德媛(漱玉)仿清代大诗人厉太鸿(鹗)所辑《玉台书史》体例辑有《玉台画史》,据其统计上自三皇五帝之时下逮清庭近五千年间,亦不过区区二百余女性画者。此等情形不知是史家不见爱女性画者还是女性画家本就很少的缘故。










但是,据当下现状来看,女性画家实在是不在少数,且不说画分中西、工细。单就研究中国画而言,目前的女性画家群体实在是旧时中国所不能想见的,从这一层面说,中国的女权运动实在是开展得相当不错。至少,在号称全世界聚居艺术家最多的领地——北京宋庄,研究中国画的女画家至少达百位之多还多,而且她们想画什么?怎么画?全凭自由。就这一点,足以证明文化之都的魅力,宋庄的魅力。







按下这些历史考究,文化现象不表,单就女画家赵永梅而言,她在2013年之前,非常安逸的生活在天府之国——成都。她以前从事商贸,后来因为执着于艺事,加之其先生大力支持其从艺,遂弃商染翰,问道于巴蜀花鸟画名家秦天柱先生,闲勾纸素,案牍丹青,往来皆巴蜀名贤,经年笔墨之后,在巴蜀也积攒了不小的声名,小日子过的也甚是安逸,照一般女性画者而言,此等现状,以笔墨寄人生,度光阴,闲钩闲抹到老,足矣。但她不,在她籍某次机缘和我相识之后,我说,作为一个画者,不分男女,也不要管是否在艺坛混出个名堂,但只要真的热爱丹青,出门开阔眼界是最起码的要求,因为“眼高”是学艺的根本。我原以为那么简单的一说,她也就想想,不会真的踏出夔门,寻她的丹青之梦,但就在我们别后数月,年届不惑的她还真就随同一名乡友步出夔门,北上京门问艺了。当然,这其中也因为有她的同门师兄率先北上问道于吾师张立辰先生门下,做出了极好的示范有关。







从这点上说,当今时代是历代以来艺术家生态最为宽松的时代,而对女性艺术家而言,更是幸福的时代,搁在旧社会,男尊女卑世风之下,漫说是女性画画,就是女人出个门那也要女扮男装,除非你身在王公将相之家或委身士林才子,要么就是宰臣姬侍,青楼名角,否则一生不得行远增识。那么好,永梅步出夔门,离了蜀道,北上京畿,耿耿于写意花卉这门难上加难的艺术研究,她能否在写意花鸟画领域出得众人一筹呢?我以为能,原因有三:










第一:豪纵之气。永梅虽然身为女性,但其性格颇具丈夫气,其为人处事仗义,哥们,具有典型的巴蜀“袍哥”气度,乡友聚会,她也能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我们有时酒酣戏说,要是身在旧时代,永梅也一定是隋唐的红拂女、明末的红娘子,敢以天下己任付出肝胆,而酒后的永梅更是可爱,直陈己见、痛贯心肝,即或与友争得个面红耳赤,也绝不委了自己的信念。她说,人,一定要真诚,要讲信义,人不讲信义,莫如牲畜。我们甚至觉得,要是永梅哪天举个大旗,肯定少不了兄弟姐妹随她上刀山下火海。但是,永梅说,她不会占山为王的,她说她可以尽力辅佐成王之人,甚至也会在成王败寇时,担当道义,看淡生死,如此气节,在一切以孔方兄为务的当代,而且还是在女性身上,显得那么的稀少珍贵。所以,中国画审美首先强调者即是“气韵生动”,而永梅有此豪侠之气,正是研究大写意花鸟画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第二:冷静之心。永梅复具刚而能柔,直而又敏的性格特征,此足以资其禀赋,不致其怒拔刚断,直而易折。假以时日,在其经历画理的深入研究,画法的多方研习之下,她应该能做到“寄妙理于柔翰,融豪放于精微”的。纵观写意花鸟画史,从五代徐熙、宋之徽宗,文同、黄筌,元之吴镇、云林、明之沈周、陈淳、徐渭,清之八大、石涛、八怪,民国之吴昌硕、黄宾虹、潘天寿,乃至吾师——当代写意花鸟画大家张立辰先生等,其笔下花鸟莫不具有豪放与精微的双重审美特征,而这一点,也是写意花鸟画再发展的必由之路。而要达到“收放自如”之境,必须要具备深厚的书法、诗文修养来涵养内在气度,也要以宽厚的胸襟,包容的心态去筑基广度,非如此,筑基不稳,无以登高。如今,永梅每日晨昏之际,依然像学生般日课《杨淮表记》(汉代隶书名帖)数十百字,炼其笔墨,每日勾摹工虫花草,临习八大、石涛、青藤、昌硕、习其结构,味其画理,然后再到故宫、北京画院、中国美术馆等京城各大文博会馆览观历代名家名作,体味先贤笔墨匠心,如此尽心于绘事,谦恭于笔墨,积以时日,自然有得。







第三:持恒之念。前述已言永梅每日课稿不辍,习书不止,此是研习中国写意画最为根本之方法,但是否能做到几十年如一日,是否具有滴水穿石之志,最是要紧。当今时代,师友交流方便,获得艺术资讯迅捷,能看到的优质出版物、原作众多,中西方观念融合亦甚是便捷,照道理,这个时代应该是大师倍出的年代,然而现实并非如此,许多稍有才情之画者,不论男女,往往恃才傲物,要么着急于名利,要么甘当人民币复印机,至于艺术为何物,早已抛掷脑后。所以我说,这个时代的艺术家最最缺乏的不是才情,不是眼界,更不是手段,而是不愿做笨功夫,不愿像中国古代读书人那样“板凳甘做十年冷”,“穷首皓经”,不愿做敦煌莫高窟寂寞面壁数十年的抄经工、画工、雕工、匠工。“匠心”缺失,才是艺术家最大的敌人,因为没了“匠心”,我们看不到信仰,看不到精神,更看不到决定成败的“细节”。假如,引为历代文人雅士喜爱的梅花不在“苦寒侵”、“冰雪林”、“百卉先”的时节独自开放,而是时而春开,时而夏开、时而秋开,哪还有千古文人画手为其气节歌咏赞叹呢。所幸,永梅之梅,以一介女儿身,敢于步出夔门,独守意笔,亦懂得写意之途需要独自面对的持恒之苦心,耐寒之决心,无助之孤心,那么我们何尝不能相信她的笔墨在“经霜历雪”之后,绽放别样的幽香呢。


所以,有空就来宋庄来看“梅”吧!梅下品画,梅下吃酒,梅下赏心!


                                                        2014年10月13日,记于和厚堂

 







赵永梅

1975年生于四川重庆,现客居北京。四川省美协会员,中国禅意诗书画院副秘书长,中国美网北京工作站副站长。曾就读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先后师从祁博文、秦天柱、张立辰、王石染等先生。结业于四川省诗书画院书画高研班秦天柱工作室。现任清华美院王鸣放工作室助教。


擅花鸟画,写意、工细兼济,取法八大、青藤、白阳、吴昌硕等前人。作品浑厚洒脱、清寂空灵极具禅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