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凭什么是贵州?浙江大学第一次在外省设立分校区,背后的故事让人泪奔

 钭赖扈_wmaeuwf 2018-01-31

最近,遵义市委、市政府的一纸通知火了:为“浙大设立遵义(或湄潭)校区”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图/浙江大学求是大学堂)

名校开分校的确是见怪不怪的事。但如果你翻开遵义印发的这则《通知》,就会发现事情好像没那么简单。

因为,浙大在贵州将要设立的并不是分校,而是“遵义(或湄潭)校区”。

分校和分校区有什么区别?

一般来说,“分校区”是指与“主校区”除地理区位不同外,其余方面都保持一致的“本校分部”。

但与“校区”相比,“分校”大多是与“本校”在教学管理方面相独立的办学机构。

目前,浙大有紫金港、玉泉、西溪、华家池、之江、舟山、海宁、宁波等8个分校区,全部在浙江省内。

贵州要设立的这个,将会是浙大第一个外省的分校区。

(图/浙大校门)

另外,大家应该都发现了。这则《通知》里,比起“分校区”更加吸引眼球的是“恢复重建”4个字。

意思是说,浙大原来就在贵州?

没错!就像《无问西东》里落户云南的“西南联大”一样,同样的剧情也在贵州上演过。只不过那一次,叫作“浙大西迁”,落脚点也变成了湄潭。

看到湄潭这个地名很多人都不淡定了~对!就是那个盛产茶叶的地方。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当时中国最好的4所大学里,清华、北大、南开在昆明联合组建了西南联大。而同样也是为了躲避战火,国立浙江大学师生在竺可桢校长率领下,最终来到了贵州。

这就是今天的主角

——浙江大学湄潭分部

时间:1940年~1946年

地址:贵州湄潭县湄江镇和永兴镇

西迁原因:抗日战争的硝烟逼近杭州,浙江大学为保护人才举校西迁。

办学时间:7年

历史时刻:在西迁途中,将“求是”确立为浙大校训。

前后变化:从西迁时的3个学院、70名教授、572名学生,发展到7个学院27个系、201个教授、2171名学生。

代表人物:有“东方几何”之誉的苏步青,中国核先驱王淦昌,中国遗传学“奠基人”谈家桢,原子之父梁守、程开甲,“登义果”发现人罗登义,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等。

阵容炒鸡豪华有木有?学术成就很骄人是不是?但在浙大来到贵州之前,西迁的一路上却是历尽了艰辛。

从1937年9月离开杭州开始,浙大先迁浙江西天目山、建德,再迁江西吉安、泰和,三迁广西宜山,最后才来到了贵州遵义、湄潭、永兴,途径浙、赣、湘、粤、桂、黔六省,行程2600余公里,历时两年。

当时的竺可桢校长,就像是《三国演义》里携百姓转移的刘备,带着师生和图书仪器,开始流亡。

和《无问西东》里演的一样,他们走过的地方,不断遭受敌机的轰炸,经常出现尸横血流和哭声震天的情景。

有一次上课时,有同学问数学教授章用:“如果警报响了,老百姓都躲飞机去了,我们还上课吗?”

章先生回答道:“怎么不上课,照上不误!我们走到哪儿,课就上到哪儿。”同学又问:“那么,黑板挂在哪里呢?”,“没有地方挂,就挂在我胸前”!

(图/浙大西迁时的照片)

在经过了一路的辗转颠簸后,浙大师生终于来到了位于重庆和贵阳之间的这座西南小城——湄潭

虽然这个地方偏僻落后,但是远离战火,很适合他们潜心科研教学。

湄潭的老百姓也给予了浙大师生莫大的帮助,不但提供房屋以及粮食,还主动表示让出文庙、民教馆、救济院等办公房屋供教学科研使用。

(图/当时的浙大图书馆)

在贵州的7年之间,被誉为浙江大学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也是最辉煌的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在当年浙大任教和求学的师生中,就有55人当选“两院”院士

虽说浙大当时本就是中国教育界的“扛把子之一”,但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也和贵州老百姓的鼎力支持分不开。

浙大校长林建华曾说:“贵州湄潭是浙大人心中永恒的圣地。”

在浙大西迁遵义湄潭办学70周年纪念活动上,一名校友说:“让我们叩拜吧!我们今天的叩拜,不是什么宗教,也不是什么迷信,我们是为了感谢养育了我们近7年的湄潭人民。”

说完,一排排年龄在75岁以上的老人颤颤巍巍地跪了下去。

正是浙大和遵义、湄潭的这些渊源,就算是东归已久的浙大,每年依旧会有有许多师生校友到遵义湄潭寻找先辈的足迹。

而湄潭文庙(浙大办公室、图书馆)、天主堂(浙大教授住处)、永兴万寿宫(浙大研究生院)、西来庵(浙大湄江吟社)和李氏古宅(浙大学生住处)等九处旧址依然保留着当年浙大的印记。

所以,为什么是贵州?为什么是湄潭?

因为无论是东边的浙江还是西边的贵州,都有着一脉相承的“求是”精神。

和西南联大让你泪流满面的“真实”力量一样,无问西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