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北边境游:黑龙江、吉林篇《三江口

 李平东方明珠 2018-01-31



第二天行程(8月9日):同江市--抚远县(佳木斯市)(全天行驶约180公里),上午游览:街津口村、街津山;下午游览:西山、南山公园--住宿:抚远县城--长江路《鑫海快捷宾馆》标准间70元。

8月9日,早6点从同江市出发,前往中国东方第一县--抚远县,途径赫哲族的故乡--街津口村,同江到街津口45公里,走同街公路,大约50分钟,7点钟到达街津口,村里民族特色浓郁,家家户户的房上都涂有和“鱼”有关的彩绘,可见鱼类和他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以鱼为食,以鱼为衣,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唯一以捕鱼为主要生产方式的民族,赫哲人过去穿鱼皮衣,有犬陪伴,所以被称为“鱼皮部”和“使犬部”,传说他们就是鱼的后代,因此鱼神是他们信奉的神祇,---“鱼皮制衣酒敬神,狗拉雪橇赫哲人”是赫哲人真实生活写照,在生产生活中,赫哲人还创造出口耳相授的---英雄史诗“伊玛堪”说唱艺术。赫哲族是我国六小民族(基诺族、珞巴族、门巴族、赫哲族、鄂伦春族、独龙族)之一。
   
“津街口,津街山,峰环三面水一湾,应是地灵人杰处,不亚塞北小江南”,游到此地,不品尝黑龙江里特产野生鱼,可以说是白来一趟,我们也不能免俗,此季节,还不是大马哈鱼的捕捞季,只有炖一锅嘎牙子过过嘴瘾了,烤狗鱼,鲫鱼、鲤鱼也是不错的选择,吃饱喝得,爬街津山消化一下,也是万万不可少的选项,我们这里游玩4个多小时(这里也就2小时可搞定,村子不大,就是感受民俗,主要景点是街津山,还有攻略里常说的赫哲族文化园,当地人说,都是人工痕迹过多,不如在村里转转,我们没去)。
    中午11钟继续出发(从街津口村出来,不熟悉路况的人,要去抚远县,可能要从原路返回同江再去抚远。切记,在街津口村出来,左转进入县道X109就可以了,右转又回到同江了,县道X109是一条横穿,街津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公路和同江去抚远县的省道S313公路重合,穿街津山森林公园,就可以避免走回头路),前往中国最早迎接太阳的地方,也是有中国东方第一县之称的---《抚远县》游览。

==============================================================================================

赫哲族:“赫哲”是“下游”或“东方”之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赫哲族的祖先,起源于东海女真赫哲部落,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主要分布在同江市、饶河县、抚远县,少数散居在桦川、依兰、富锦三县的一些村镇和佳木斯市。因分布地区不同,称呼各异,在富锦县大屯沿松花江上游的称“那贝”,在嗄尔当屯至津口村的称“那乃”,在勤得利村沿黑龙江下游至乌苏里江的称“那尼奥”。
  明朝时,赫哲族是女真的一个分支,清初时以黑斤、黑其、赫真、奇楞、赫哲等作为称谓。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使用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通用汉语文,赫哲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
  2010年全国统计,赫哲族为5354人,全国主要聚居地4处: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和八岔赫哲族乡、饶河县四排赫哲族乡和佳木斯市敖其镇敖其村。



伊玛堪说唱——赫哲族特有的一种口耳相授、世代传承的古老民间口头说唱艺术,就是赫哲族传统渔猎文化的结晶,是族文化的标志和象征,---“敖其都拜丢依赫尼哪,古出库里座耶赫尼哪,乌提克笔拉呢赫尼哪,木克笔拉赫尼哪……”(歌词大意是:我家住在敖其,这里有美丽的家乡,有山有水有河流…)。
---著名作家冯骥才曾赞美:赫哲族的《伊玛堪》、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英雄史诗浓缩着一个民族的历史精神与文化精华,是一个民族有声有色的灵魂。”


赫哲族独特造衣方式---由于生活在江河一带,有丰富的鱼类资源。早年,赫哲族人捕渔回家,妇女会挑选出鱼质较好的鱼,揉制加工成鱼皮鱼线,并且用野花染成各种颜色,然后用精巧的双手缝制成各种鱼皮服饰,用剩余的鱼骨作为扣,拾掇各种各样的贝壳作为边饰。用鱼皮制作出来的服饰具有轻便、保暖、耐磨、防水、抗湿、易染色的特性,特别是在冬季,不硬化、不透水,是赫哲人渔猎生活的好助手。


赫哲族知名人士:
1、韩庚(歌手、演员),2、乌·白辛【戏剧家、文学家,创作了话剧《黄继光》,歌剧《焦裕禄》和电影剧本《冰山上的来客》】,3、【吴连贵、尤树林、葛德胜、尤金贵、吴进才5位伊玛堪大师】,4、吴进才【伊玛堪大师,他说唱的伊玛堪《安徒莫日根》,曾获全国民间文学奖】,5、葛德胜(父亲)(伊玛堪大师)、葛玉霞(女儿)(赫哲族唯一的女萨满),6、吴连贵(父亲)(伊玛堪大师)、吴明新(儿子)、吴宝臣(侄儿)(国家级伊玛堪说唱艺术传承人),7、尤翠玉(母亲)、尤文凤(女儿)、尤美忠(外甥女)(鱼皮服饰传承人),8、尤永贵(赫哲族民俗、水彩画家),9、孙有才、孙玉林(鱼骨画和鱼皮画传承人)10、孙茂密(鱼皮画大师)。。。。。。

==============================================================================================

进入街津口赫哲族村前的牌坊,我们姐四个合影留念。



第一站:街津口赫哲族村

街津口赫哲族乡:位于黑龙江中游南岸的街津山脚下,东、北、南为群山环抱,中为盆地,西临莲花河口,山林资源和鱼类资源丰富。距同江市区45公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39公里,是全国人口最少民族之一赫哲族的主要聚集地。



“街津口”来历:因其地处街津山及莲花河与黑龙江入口处而得名,传说在很早以前,江边住一位叫街津口的老人,一年夏天,黑龙将所有的鱼关押起来,不让渔民捕捞,老人手持鱼叉和黑龙搏斗,扎断了龙尾,黑龙求饶,放回了鱼群,从此。老人总是守在江边,天长日久,变成了石头,后人将江边老人站过的山叫老头山,又叫街津口山。老人住过的地方,叫街津口。美丽的传说,寄托了赫哲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街津口是赫哲族集居地,总面积160平方公里,其中村寨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村寨布局基本为正方形,建筑多为汉族式瓦房,现在为了体现民族特色,家家房上涂有的彩绘。


赫哲族素以三江为家,渔猎为主,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民间文学为依玛坎、说胡力;民歌有嫁阔令、赫尼娜;乐器有口弦琴、单面手鼓;有各种民间舞蹈。民族体育项目主要有,插草球、骑马等。民族喜食品种有,杀生鱼、烧塔拉哈、炒鱼毛(鱼松)。
  民间喜庆大会“乌日贡”。手工艺品,有鱼骨制品、木刻、桦树皮缝制品等。村里有民族博物馆,收藏赫哲族历代出土文物、手工制品和生产工具等。




街津口是个开放的旅游渔村。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鱼,家家户户的住房东侧,都有一个鱼楼子,称“塌古通”,里面拉的是鱼坯子,腌的是鱼籽、鱼块,还有一缸缸的鱼毛(用锅炒干的鱼制食品),屋前房后的木板围墙上,挂满了一块块闪光的绞丝网,赫哲人过去穿的是鱼皮,吃的是鱼肉,住的是鱼皮围的撮罗(窝棚),直到现在人们仍旧爱吃“生鱼”,并用它来招待客人。


赫哲族婴儿刚出生,家里人用鲜美的鱼籽和杀生鱼招待乡亲,报告家庭繁衍兴旺的喜讯。孩子刚五六岁就开始学叉鱼、钓鱼。到了十几岁就跟父辈下江捕鱼了。姑娘出嫁。挑女婿的条件也离不开鱼。非得是捕鱼能手、削烤鱼杆的不可。姑娘到婆家,坐的是鱼船彩车,穿的是鱼皮衣裤。亲人去世,亲友们带着鱼和酒吊唁,表示对死者的怀念。让勤劳了一生的打鱼人死后也有鱼、酒陪伴,这是对九泉之下的人最好的告慰。





赫哲族的鱼皮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赫哲族的衣服,多用胖头鱼、鲟鱼、大马哈鱼等鱼皮制成。不仅衣饰原料用鱼皮,赫哲人缝衣服的线也用鱼皮作成。他们鞣制鱼皮的技术高超,把胖头鱼的鳞刮掉,涂上具有油性的狗鱼肝以保持柔软湿润,然后叠好压平,再用刀切成细丝,用缝衣线就制成了。
  适合做不同衣物的材料:胖头鱼、狗鱼、捣子鱼的皮,是做鱼皮线和裤子的材料;大马哈鱼、细鳞、哲罗、鲤鱼等可做手套;槐头鱼皮较大,适合做套裤、口袋、绑腿及鞋帮等。除鳇鱼皮制品结实耐用、能防浸水膨胀腐烂、适合夏天穿着外,其他鱼皮制品均为冬季不下水时穿用。



鱼皮画:是赫哲族特有的艺术品,鱼皮镂刻和剪贴画曾被称为“无纸剪纸”,通过鱼皮的粘贴和镂刻,以独特的形式,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赫哲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审美的群体意识。赫哲族传统的图案艺术非常发达,他们在用鱼皮、兽皮制作的衣服、鞋帽、被褥上,绣制各种云纹、花草、蝴蝶及几何形图案等。在餐具、桦皮制品上雕刻各种连续纹样、云纹、山水、花朵、鸟兽等,形象生动,造型美观别致。
  鱼皮有一种自然的美,具有天然的鱼鳞花纹,多种多样,凹凸不平,又浑然天成。构成的画面色彩斑澜,意境深沉幽远,富有诗意和哲理,其风格古朴,粗犷,而且有立体感和动感,是任何其它美术材料不可取代的。












每天都有同江市到街津口的班车。



第二站:街津山

到街津山,有两条路可走,一是从抚远县过来,从街津口村中公路穿行即到,二是从同江市过来,经村口的通江大桥,左转沿江堤大坝直行就到山下,由于维修大坝,我们是从村中公路穿过,公路上,都是美女呦!看这造型,是在热情的迎接我们的到来呢。


江堤下面羊儿在悠闲地散步。


街津山:属完达山余脉;呈东北——西南走向,面积约95平方公里。山体主要由花岗岩构成,海拔491米。植被为天然次生林,主要树种有柞、杨、桦、椴等。野生动物有黑熊、野猪、狍子、狼等。山势险峻,林木茂密,风景秀丽。


登山有3条途径:一是开车绕到后山顶,在驻军哨所门前停车,二是在山边,沿江边可走到望江亭下,钓鱼台。三是沿登山石阶上山,石阶都是用条石铺就,两边有铁索链接作为把手,山不高,半道有岔路通到望江亭,主路通到山顶驻军哨所,哨所瞭望塔有士兵把守,不让靠近。


半山处有观景台,枯水季节的黑龙江,烟波浩渺,恬静安详,汛期的黑龙江就像脱缰的野马,势不可挡(2013年的大洪水,这一带变成一片泽国)。




远处就是望江亭和钓鱼台,有铁索桥相连接。


山顶的边防哨所,军事禁区,我拍照时,瞭望塔上有士兵用望远镜看我,喊话不让靠近。


站在街津山顶的望江亭(望江亭来历:据传说,有个猎手去江北狩猎,一去不归,妻子在此望江盼夫归来),俯视黑龙江,浩浩东去的雄姿,又可看街津口村的全景。


从望江亭下来,在山脚下沿江边可以走到登山入口,如果涨水时,这里被淹没,就无法通行了,只能原路返回登山口。


晃晃悠悠的铁索桥,站上面,向脚下观看,有些胆战心惊,举目远眺观赏江中美景,已忘却恐惧。




望江亭下的国境碑,对面就是俄罗斯,这也是国家主权,尊严的象征。


仰看铁索桥


姐仨在挥手致意,留下美好瞬间,献给未来回忆。




钓鱼台:位于莲花河口,望江亭下,台下水深流急,鱼儿成群,钓鱼者甚多。
“钓鱼台”的传说很多。其中一传说是:街津山下住着哥俩,弟弟为了攒金为哥哥娶妻,带病钓鱼,不幸落水身亡,哥哥到江边悼念第弟,眼泪落进江里,引来鱼群在大石砬子下游来游去,此处成了钓鱼胜地,从此,人们把这大石砬子取名为“钓鱼台”。


斩妖石:位于钓鱼台旁。传说中的英雄斩龙之石,至今剑痕累累。诗云:刀光剑影早逝,花红草绿春满园,珍惜今朝幸福日,不忘英雄美少年。




望江亭下秀恩爱。


秋风乍起之时,就是大马哈鱼咬讯时节,浩瀚无垠的黑龙江里聚集了洄游而归的大马哈鱼,它们要在这里产卵生子,这也是它们出生的地方。每当此时,居住在岸边的赫哲族人就会欢呼雀跃的喊:“达依马哈”,意思是说,定时往来的鱼儿到了。登船、划桨、撒网……赫哲人熟练的捕鱼,辛勤的汗水滴在船头,收获的喜悦遍布江上。


现在由于人口增长,过度捕捞,大马哈鱼很少了,据说都跑俄罗斯界江那边躲藏起来了。


嘎牙子:是黑龙江出产的一种无鳞、食肉、野生鱼类,主要靠捕食小鱼小虾生存,个头较大的身长可达到二十多公分,体重半斤左右;小的只有十几公分,二三两重。嘎牙子鱼身体呈黄色,上有黑色不规则斑纹。这种鱼不仅出产在北方的诸多江河中,南方的各条河流中几乎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不过,在南方人们叫它“昂刺鱼”。因为它的背部和前腹部长有三支粗硬带齿的刺,因此又叫它三刺鱼。


从望江亭下来,沿江边回到登山入口处,渔船刚刚打捞上来的,新鲜嘎牙子鱼,10元一斤,买4斤,就地加工,尝尝鲜,嘎牙子好吃,鱼刺很坚硬,但收拾起来费劲,加工费30元,加工费和鱼钱相当。老太太很实在,秤高高的,还多给几条呢。



黑龙江水产“
三花五罗”、“十八子”:
三花五罗
:三花:鳌花、鳊花、鲒花。五罗:哲罗、法罗、雅罗、胡罗、铜罗,前两罗是大型鱼,后三罗是小型鱼。
十八子:岛子、七里浮子、牛尾巴子、鲤拐子、草根棒子、鲫瓜子、鲢子、嘎牙子、鲇鱼球子、狗鱼棒子、柳根子、船丁子、斑鳟子、青根棒子、黄姑子、红眼瞪子、山鲤子、沙姑鲈子,还有白漂子、紫泥肚子、细鳞子、刁子等等,没有进入“十八子”行列。



在黑龙江,嘎牙子鱼可是人人皆知的,作为黑龙江人,没有吃过嘎牙子,会让人笑掉大牙。嘎牙子好吃,做法只有一种最好--“酱焖”,其它任何做法,都会破坏鱼的形状,得到乱七八糟的结果。因为嘎牙子的肉质细嫩之极,即使酱焖,也得先将酱汤熬开,然后小心翼翼地将鱼放入,收汤以后,也得小心地将鱼铲出,否则,就成了一锅鱼酱了。


哈哈,装模作样,旁边才是真正的大厨。


哈哈,真牛呀,大厨给打下手呢。


香喷喷的酱炖嘎牙子,出锅了。


满锅飘香,看着就有食欲,哈喇子都流出来了,迫不及待的尝了起来。


饭还没上来,就开造了。




远处就是通江桥,从同江过来的必经之路,位于街津口村北,站在桥头,可观日出日落,村头绿树环绕、清泉叮咚、鸟语声脆,一派田园风光。


街津山下,黑龙江里来来往往的拖轮船。


街津山下边防驻军的营房。


街津山脚下出售当地特产的商品一条街。



现场烤制的野生鱼




看着就有食欲,直淌哈喇子。


亲自动手烤制


已经吃饱了,经不住诱惑,又来一条烤狗鱼,30元。


哈哈,吃货们等不及了,动手开撕。




吃完烤鱼,来块西瓜解解渴。



从街津口村出来,不熟悉路况的人,要去抚远县,可能要从原路返回同江再去抚远。切记,在街津口村出来,左转走县道X109就可以了,右转又回到同江了,县道X109是一条横穿街津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公路会和同江去抚远县的省道S313公路重合,穿街津山森林公园,就可以避免走回头路(赫哲族文化园就在森林公园内,可顺路游玩)。



街津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街津口赫哲族乡境内。属完达山余脉低山区,有着良好的植被覆盖,轮廓线条优美,有江水相伴,远望秀丽多姿,黑龙江水年年月月冲涮沿岸的岩石,雕塑成众多景观资源,形成悬崖峭壁水深流急,形成的浅滩鱼虾游嬉。令人神往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有仙人洞、老人石、原始林、寒葱沟、奇石坡、怪树林等景点,实为游客必赏之处。


森林公园范围内主要有黑龙江、莲花河、得日乞河、头道河、二道河等,素有“三水绕街津”的美称。森林公园内植被繁茂,野生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夏季阳光明媚,山青水绿,景雅境幽,气候爽人,是疗养避暑的佳境。冬季冰封雪罩,银装素裹,北国风光,得天独厚,是溜冰赏雪的好地方。


下一站,前往中国东方第一县--《抚远县》。

  

                                                       2015年8月9日---- 东北边境游;第2天抚远县。


网络资料-------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


黑龙江----是流经蒙古、中国、俄罗斯的亚洲大河之一,蒙语称“哈拉穆河”,俄语称“阿穆尔河”。黑龙江有南北两源,南源为额尔古纳河,由海拉尔河和克鲁伦河汇流而成(海拉尔河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西麓,克鲁伦河发源于蒙古肯特山脉东坡),北源为俄罗斯境内石勒喀河(上游称鄂嫩河,发源于蒙古肯特山脉东侧),南北两源在黑龙江省漠河以西洛古河汇合后,称黑龙江,沿途接纳左岸的结雅河、布列亚河,阿姆贡河和右岸的呼玛河、逊河、松花江、乌苏里江等大小支流91条。在俄罗斯的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注入鄂霍次克海峡。黑龙江结雅河口以上为上游。结雅河口至乌苏里江汇合口为中游,乌苏里江入口至鄂霍次克海峡入海口为下游。以额尔古纳河为河源,全长4440公里,中俄界河长2854公里,流域面积184.3万平方公里,中国境内流域面积89.1万平方公里。

  黑龙江两岸植物覆盖较好,河水含沙量少。由于两岸黑色土壤中植物根茎等腐烂后形成的腐殖质溶解于江水中,使江水显得黝黑的色泽,黑色的江水沿着弯曲的河床奔流,矫若游龙,人们就给它起了一个形象的名称---“黑龙江”。
  黑龙江分成上、中、下游3段,上游始于石勒喀河与额尔古纳河汇流处,终于结雅河口(在西伯利亚城市海兰泡),长约880公里,中游从结雅河延伸至哈巴罗夫斯克,长约960公里,从哈巴罗夫斯克至河口为下游,长约为960公里。
  黑龙江干流水量丰富,江宽水深,水流平稳,给航运带来了有利条件,小汽船可直达漠河镇,上源额尔古纳河也可以通航木船。但是,由于封冻期长,一年内只有半年可以通航。河面封冻后冰层很厚,江面上可以行驶车辆和雪橇。因此,黑龙江就成为一条“水陆两用”的运输线了。
  黑龙江还是世界上渔业资源最丰富、鱼的种类最多的河流之一。主要鱼类有大马哈鱼(即鲑鱼)、鳌花鱼以及鲟、鳇、鲤、鲶等100多种。每逢夏秋之交,大马哈鱼群从海里沿江逆流而上,至黑龙江中游、乌苏里江中游等地区排卵,这时就成为繁忙的捕鱼汛期。


松花江:黑龙江支流众多,松花江是最大的支流 ,东北地区的大动脉,全长1927公里,流域面积约为54.5万平方公里(均在中国境内),超过了珠江流域,占东北地区总面积的60%。松花江虽然是黑龙江的支流,然而在经济意义上却远远超过了黑龙江。
  松花江本身也有两条主要支流。其一为源于长白山天池的第二松花江,另一为源于小兴安岭的嫩江,两条支流在黑龙江省肇源县汇合始称松花江,折向东北流至同江市注入黑龙江。
  松花江流域土地肥沃,盛产大豆、玉米、高粱以及小麦。此外,亚麻、棉花、菸草、苹果和甜菜亦品质优良。松花江也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大淡水鱼场,鱼类资源十分丰富,“三花五罗”、大白鱼、鳜鱼等名贵品种早就闻名于世,全流域鱼类品种达77种,盛产鲤鱼、草鱼、鲶鱼等,每年供应的鲤、卿、鳇、哲罗鱼等达四千万公斤以上。


乌苏里江:是黑龙江另一大支流,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乌苏里江全长880公里,流域面积近19万平方公里,在黑龙江省境内6.15万平方公里。乌苏里江流域,降水量较高,沿途汇集了大小支流174条,在中国一侧的较大支流有穆棱河、挠力河等,横在其间,其东侧为乌苏里江主流,西侧为抚远水道。
  乌苏里江有东西两源,东源乌拉河发源于俄罗斯的锡霍特山之西侧,乌拉河长398公里在俄罗斯境内。西源松阿察河发源于兴凯湖。两河汇合后,由南向北流经密山、虎林、饶河、抚远等县,至抚远三角洲东北角,从右岸注入黑龙江。
  乌苏里江的水产资源也非常可观,经济鱼类林林总总,不胜枚举,有八十多种。这里除有鲤、鲫、鲢、白鱼、鳜鱼外,主要特产有大马哈鱼,这种鱼有四五斤重,是世界名贵鱼类。还有鲟鱼、鳇鱼。这里的“三花五罗”也是名不虚传。有“贡品”“锦鳞”“水生龙凤”“梦幻中的祥瑞神鱼”等尊称雅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