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我们的认知,离道到底有多远?

 林小霖 2018-01-31

原标题:《庄子》:我们的认知,离道到底有多远?

老子有一个很出色的弟子,叫庚桑楚,独得老聃真传,居住在北边的畏垒山。他刚搬过去的时候,先筛选了一遍自己的仆役:炫耀才智的,标榜仁义的,让他们离开;敦厚朴实的,勤劳踏实的,让他们留下。

初时,畏垒山一带的人民对他的所作所为非常不解,有才有智,有仁有义的仆役不任用反而全都赶走,这是什么人呀!但是只三年,畏垒山一带就获得了大丰收。于是人们又相互传言道:“庚桑楚刚来畏垒山,我们对他的行为都微微吃惊感到诧异。如今看来,急功近利他有所不足,但长远发展他绰绰有余啊。这恐怕就是圣人了吧!大家为什么不一起来推举他为主,而敬奉他呢?”

庚桑楚听到了大家的议论,心里很不愉快,弟子们见状都感到非常奇怪。庚桑楚说:“你们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春天阳气蒸腾勃发百草生长,秋天庄稼成熟果实累累。春天与秋天,难道无缘无故就能够这样吗?这是自然规律的运行啊!畏垒山获得大丰收,我又有什么功劳可言呢?

“我听说道德修养极高的人,安然处于方丈小室之内,而百姓纵放不羁悠然自得,全然感觉不到这个人的存在。如今畏垒山一带的百姓私下里谈论,想把我列入贤人的行列而加以供奉,我难道乐意成为众人注目的人吗?面对老子的教诲我深感不安。”

弟子说:“不是这样的。小水沟里,大鱼无法回转它的身体,可是小小的泥鳅却能转身自如;矮小的山丘,巨野兽无法隐蔽身体,可是妖狐却适宜藏匿。这畏垒山,就是那小水沟,藏不住你这条大鱼啊!更况且尊重贤才授权能人,以善为先给人利禄,从尧舜时代起就是这样,何况畏垒山一带的百姓呢!老师就听从他们吧!”

庚桑楚说:“小子你过来!口能吞车的巨兽,孤零零地离开山野,就不能免于罗网的灾祸;口能吞舟的大鱼,一旦荡出江河,小小的蚂蚁也会使它困苦不堪。所以鸟兽不厌山高,鱼鳖不厌水深。全形养生的人,敛藏自己,也是不厌深远罢了。

“至于尧与舜两个人,又哪里值得称赞和褒扬呢!像尧与舜那样,去仔细分辨世上的善恶贤愚,就像是在毁坏好端端的垣墙,而种上没有用的蓬蒿。按粗细选择头发来梳理,按大小点数米粒来烹煮,明察至此,又怎么能有益于世啊!标举贤能人民就会相互伤害,任用心智百姓就会相互伪诈。这数种做法,不足以给人民带来好处。

“人们对于私利的追求一向十分迫切,为了私利,有的儿子杀了父亲,有的臣子杀了国君,白日抢劫,正午挖墙。我告诉你,天下大乱的根源,必定是产生于尧舜的时代,而它的流毒和遗害又一定会留存于千年之后。千年之后,还将会出现人与人相食的情况呢!”

南荣趎被庚桑楚的危言耸听吓到了,很紧张地问:“像我这样的人年纪已经大了,如何学习才能达到你所说的那种敛藏自己不厌深远的境界呢?”

庚桑楚说:“保全你的形体,护养你的生命,不要使你的思虑为求取私利而奔波劳苦。像这样三年,就可以达到我所说的那种境界了。”

南荣趎说:“从外表上看,眼睛与眼睛并没有什么区别,而盲人的眼睛却看不见东西;耳朵与耳朵并没有什么区别,而聋子的耳朵却听不见声音;心与心并没有什么区别,而狂乱之人却不能把持自己。

“外表并没有什么区别感官却并不一样,是有什么东西在其间阻隔吗?我想要求教却一无所得。如今先生对我说:‘保全你的身形,护养你的生命,不要使你的思虑为求取私利而奔波劳苦。’我只不过勉强听到耳朵里罢了,却并没有感觉有所收获啊!”

庚桑楚说:“我现在的层次,也就只能说出以上的话了。小土蜂不能孵养大青虫,越鸡不能孵化天鹅蛋,而鲁鸡却能做到。鸡与鸡,它们的禀赋并没有什么不同,有的能做到有的不能做到,这是因为才能有大小的缘故。现在我的才能就很小,不足以使你受到感化,你为何不到南方去拜见老子?”

于是南荣趎带足干粮,走了七天七夜才来到老子的住所。老子说:“你是从庚桑楚那儿来的吧?”

南荣趎说:“是的。”

老子说:“你为什么和这么多人一起来啊?”

南荣趎一听,惊惧地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身后,结果却发现并没有人。老子说:“你不知道我所说的意思吗?”

南荣趎被这么一惊一吓,一时连自己的来意都给搞忘了,不由低下头来羞惭满面,而后仰面叹息道:“现在我已忘记了我应该怎样回答,因为我忘掉了我的提问。”

老子说:“什么意思呢?”

南荣趎说:“不聪明,人们会说我愚昧无知;聪明,又会给自己带来愁苦和危难。不行仁便会伤害他人,推行仁又会危害自身。不行义便会伤害他人,推行义又会危害自己。这三种情况,正是我忧患的事,希望因为庚桑楚的引介而在你这儿获得赐教。”

老子说:“刚来时我察看你眉宇之间,也就大概知道了你的心思,所以才会问你为何与这么多人同来。如今你的谈话更证明了我的观察,你的心思何其之杂啊!杂乱而丧失了真性,就好像孩子失去了父母;迷乱而被自设的问题所困扰,就好像推演怎么用竹竿去探测大海。多么迷惘而又昏昧啊!你一心想返归真性实情却不知道从哪里做起,实在是可怜!”

南荣趎请求留下来自修,他是怎么修习的呢?求取自己所喜好的东西,舍弃自己所厌恶的东西。然而整整十天过去了,仍然自感愁困,又去拜见老子。

老子说:“你不是已经作了自我反省吗,怎么还是郁郁不安啊!看你那焦虑不定的样子说明心中还是存有邪念。来自外物的束缚是繁杂而急促的,所以内心不能跟着它们走,而是要学会敛束;来自内心的困扰是纷乱而无绪的,所以不要试图去理清它们,而是要学会放开手。如果内外都被束缚所缠绕,即使有德的人也不得安宁,更何况还只是初学道的人呢!”

南荣趎无奈地说:“以前,村里的人生了病,周围的乡邻去问候他。生病的人如果能够说明自己的病情,知道哪里不舒服哪里不得劲儿,那就算不上是生了重病。而如今我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毛病在哪儿啊!像我这样听闻大道,就好像吃错了药反而加重了病情,我也不敢再奢求闻道了,只希望能够听到养护生命的道理就够了。”

老子说:“养护生命的道理,能使身体与精神浑然合一吗?能不失却真性吗?能不占卜就知道吉凶吗?能满足于自己的本分吗?能适可而止吗?能不去效仿他人而是寻求自身的完善吗?能无拘无束吗?能纯真无知吗?能像婴儿一样吗?

“婴儿整天啼哭咽喉却不会嘶哑,这是因为达到和谐之境;婴儿整天握着小手而不松开,这是因为保守住了真性;婴儿整天瞪着眼睛一点也不眨眼,这是因为内心不滞留于外物。行走起来不知道去哪里,平日居处不知道做什么,接触外物随顺自然:这就是养护生命的道理了。”

南荣趎道:“那么这就是至人的境界了吗?”

老子回答:“不是的。这只是像冰冻消解那样消除了执滞之心而已。如果是至人,和人们一起向地寻食向天作乐,不因为人物利害而受到搅扰,不立怪异,不图谋虑,不务俗事,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走了,又心神宁寂无所执著地到来。这就是所说的养护生命的道理。”

南荣趎说:“那么这就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吗?”

老子说:“还没有。我原本就告诉过你:‘能够像婴儿一样吗?’婴儿活动不知道干什么,行走不知道去哪里,身形像枯槁的树枝无意动,心境像熄尽的死灰无心行。像这样,灾祸不会到来,幸福也不会降临。祸福都不存在,哪里还会有人为的灾害呢!”

估计最终南荣趎仍然是一头雾水。

养生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知止。

学习,难道还可以学到不能通过学习掌握的东西吗?行走,难道还可以到达不能踏足的领域吗?辩论,难道还可以辩解不能通过语言描述的事物吗?知道停步于其所不能知的边缘,便算是达到了知的极点。假如有人不是这样,那么自然的禀性一定会使他败亡。

大道通达于万物。万物有分则有成,有成则有毁。厌恶分离,就在于将要分离了,还在求取完备;厌恶完备,就在于已经完备了,还要进一步求取。所以世间的人们,对于将要离去的东西,却竭力想要挽留;对于已经拥有的东西,却努力想要更多。

舍不得分离,索求又无度,因此心神离散追逐外物而不能返归,就会徒具形骸而显于鬼形。自以为有所得,得到的其实是死亡;迷灭本性而徒有外形,也就跟鬼一个样。以有形之身,而去效法无形之道,那么内心也就会长久安宁了。

第二重,去执。

有人身上长了黑斑,就断然地不想让它留存。虽然他说是想要移除它,但事实上也只能是说说而已,因为他做不到。但很多人,却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一心只想要留存自己喜欢的,而丢弃自己所不喜欢的。

我举两个例子吧,譬如说,年终时大祭备有牛牲的内脏和四肢,可以分别陈列却又不能丢掉其中一部分,否则就不完整了;又譬如说,游观王室的人周旋于整个宗庙,但同时又必须上厕所。你觉得肮脏的厕所,就连宗庙这样肃穆的地方也必须保留它。

让我再来进一步谈谈那些执于是非喜恶之分的人,他们这样全是因为把自己当作尺子,把才智看作老师,而去度量天下万物,于是就有了是与非的区别。他们为了这是非善恶的名头,宁愿把自己压上,拿生命去成全这所谓的神圣节操。

像这样的人,以显明为才智,以隐晦为愚昧,以通达为荣耀,以困厄为羞耻。移除这些不好的,追求那些好的,是现今人们的共识,这就跟蜩与学鸠共同讥笑大鹏那样,乃是同样的无知。

第三重,忘我。

砍断了脚的人不图修饰,因为横竖都已经无法再修饰得完美,也就把别人的诋毁或赞誉置之脑后了;服役的囚徒登上高处不存恐惧,因为横竖都是一个死,也就把死生置之度外了。不论是谦卑还是恭敬的言辞,他都漠然而不作出回应,这是因为他已经忘掉了自身。这样的人,就可称作是忘掉自我而合于自然的“天人”。

所以,敬重他却不感到欣喜,侮辱他却不会愤怒,只有混同于自然的人才能够这样。发出了怒气但不是有心发怒,那么怒气也就出于无心而发了;有所作为但不是有意作为,那么作为也就出于无意而为。要宁静就要平气,要全神就要顺心意,有所为要得当,就要寄托于不得已。事事出于不得已,也就是圣人的做法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