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和李斯同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口吃,短于游说,而李斯却口若悬河,辩才超群。荀子曾考究二人的才学,对他们说:’ “李斯才露于外,韩非才藏于内,将来官位显贵者非李斯莫属了。” 李斯十分得意。 私下,荀子却独对韩非出语说: “得我真学者,只有你了。论智论计,李斯绝不是你的对手,我不公开赞扬你,只是怕他对你心存忌恨,日后对你不利。” 荀子劝韩非以后不要和李斯共事,韩非似信非信,含糊地答应下来。 李斯后来到秦国游说,以其出众的辩才为秦王赢政赏识,官至丞相。 一天,秦王赢政偶读韩非的《孤愤》一文,击节叫好;为了得到韩非,赢政不惜用重兵攻打韩国,索取韩非。 韩非无奈来秦之后,李斯颇为紧张。他怕赢政重用韩非,于是,他以同学身份私下对韩非说: “秦王赏识于你,这只是表面现象,他只不过想借此让韩国失去一个人才罢了。我们乃同门好友,自不会见死不救;倘若你不愿留此,我可安排让你速速逃走。” 韩非至此方信老师之言无差。他识破了李斯的诡计,故作慷慨道: “我来秦国,非为秦王所请,乃为救韩应急。秦王大兵加韩,我岂能惜死害国?你的好意,我实在不敢受。” 李斯只想用计将韩非逼走,无奈韩非智高一筹,始终不上他的圈套。李斯把心一横,索性要把他直接加害,他面见赢政说: “韩非是韩国的公子,他心在韩国,对大王敢怒而不敢言,他怎会真心为大王效力呢?他确是罕见的大才,可这样的人若是为韩国所用,对秦国就是莫大的祸患了。与其养虎为患,不如马上将他杀了。” 赢政一时被说动了,遂下令将韩非打入死牢。韩非不明所以,求李斯代言求见赢政,李斯嘴上答应,暗中却招来他的心腹手下,向他征询说: “韩非虽被打入死牢,我怕大王有悔,故而迟疑难断,你可有上上之策吗?” 那人早知李斯心中所忌,为了投其所好,他小声道: “大人手握大权,自可把韩非斩杀。此事即使皇上知晓,因皇上有令在先,也怪不得大人擅杀无辜。” 李斯于是给韩非送去毒酒,逼令他自杀。 韩非举杯哀叹说: “先师之言,今日果然应验了。似你这无耻小人,无计可施,便害我致死,却是非君子所能测度的了。” 韩非死后,赢政果然有悔,命人将他释放,可是已然晚了。面对韩非已死的事实,赢政怅然若失,却无法改变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