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十分钟,阅读经典变轻松。关注活法儿健康读书的各位朋友,大家好。 历史回顾 今天共读的内容是《儿童健康讲记》,作者李辛。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提到过神质和体质不同状态对身心健康产生的影响,相信很多朋友的脑海中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一个认知小系统。那么,也许你会有疑问,开和阖、定和散、清和浊这几个概念,是不是开是不好的,阖是好的?定是好的,散是不好的?还是并没有好坏之分,而是要达到一种统一才算是好的?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李辛先生如何为我们答疑: 中医跟西医或者现代科学相比较,有一个非常不同的特点:所有的东西都只是相对而言。比如饼干,你给一个已经撑得要吐的人吃,对他来说就不是好东西;可是对于一个特别饿的人来说,它就是一个好东西。所以没有好或不好,如果这个人已经开过头了,他就要阖,如果他开不出来,那他就需要开,最后使身心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 万事万物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昼开夜阖,聚散两依……我们现代人之所以得病、失常,是因为失偏造成的,把握平衡就好。 作为一个补偿性的行为,你去追求社会所定义的真善美的东西,比如哲学或者宗教,这些都是第二层次的,都是通过语言或文字等媒介之后的东西。而你,其实是可以直接就到那里的。 要直接通往哪里呢?对于你这个阶段有两点建议:第一,做减法。因为你现在依靠的这些东西,对你来说不是个必需的拐杖或者是救命稻草,你如果用它们把自已的生活和时间填满,就没有时间面对自己。另一个,你可能需要更接纳你自己。 昨天我们还开玩笑讲到,我们从小受的教育,是鼓励我们向有限的几位榜样学习,告诉我们这就是成功,而没有鼓励我们独立思考,自主地按照我们自己的天性和特长来探索和发展。 在童话故事里,如果我们不是一条龙,或者一只凤,而是一只鼹鼠,那我就在草原上找个合适的地方打个洞,安安心心地过鼹鼠的生活。太阳大的时候我就出来晒太阳,肚子饿了我就去找吃的东西。也许我还可以做小鼹鼠的老师,教他们如何躲避老鹰和其他的危险。我很开心,也不用费太多力气,我可以大多数时间都在睡觉,也不会有太多的担心,我按着鼹鼠的节奏在生活,面对鼹鼠的问题,实现鼹鼠的理想,因为我是只鼹鼠。 也许有小鼹鼠同:妈妈,你看那边的马跑得多快多帅啊,我们要不要跟它们学奔跑?或者说:妈妈,你看那边的孔雀多漂亮啊,我们要不要也去找一点羽毛插在身上? 对于我们来说,不用去适应那么多的标准。你有很多东西都已经具足并且知道,但是你不一定能够按照自己的直觉和内心的感受去相信你的判断和建立你的生活。 可能先得体会到错位的,才能清醒一些。我在北京的时候,观察身边的很多人,转换成动画片,其实他天生是一只猫,或者一只羊,或者是一只鸟,或者是一匹马,但是很多人都喜欢顶一个老鹰或者大象的外壳,这种错位会导致痛苦和不安。我们回到了那个问题,觉察的问题。 觉察以后更痛苦,但从此就可以调整了。有时候我们处在痛苦和不安当中,但不一定认得。 曾有妈妈们问:“教育孩子的标准在哪里?上多少课的标准在哪里?”这标准在于你内心的舒适度。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女人,都知道什么叫舒服和安心。做任何事情和任何决定,你觉得比较放松和安心,就比较不会有错。可以以这个作为你的标准。比如,你在有些地方待着会不舒服,或者和有些人待在一起也会不舒服,坚持做某些事情也会不安心或疲劳,那就不用强迫自己,可以对自己好一点,允许自己离开、退出、放下。其实就是这样。 对于习惯把话压在心里的人来说,有些话不一定愿意说出来,但是说出来并不一定会伤害到别人,说出来气就通了,你自已会舒服、安心,并且也能让对方了解你的真实想法。顺畅的表达不只是为了你自己,是为了双方沟通无碍。精神和能量层面没有阻碍,对睡眠和健康都会有帮助。 睡眠的问题代表内心的不安,或者自我意识、社会要求过于强大,内在的需求被忽略了,也有可能代表有一些重要的事情还没有面对、没有完成。 在中医来看,叫阳不入阴,或阴不足以涵阳。“涵”就是接纳和融合。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样。希望你睡个好觉。 晚安,明天见。 拒绝养生谣言,远离无脑鸡汤 人生漫长,愿你读读好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