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行ETF: 银行:一张神奇的欠条 为什么近期银行监管政策频出?我们先换个角度认识银行。 有些观念深...

 曾阳t9yasda7mv 2018-02-01

为什么近期银行监管政策频出?我们先换个角度认识银行。

有些观念深入人心,却并不一定是对的。比如,我们小时候的童话书上总是说小兔子爱吃胡萝卜。可养过兔子的人都知道,兔子根本不喜欢吃这东西……

所以说,童话都是骗人的。

同样根深蒂固的观念还包括:人们总是觉得银行是先得吸引存款,然后再把这些钱拿去放贷款,从中赚取利差。

其实,这也是个骗人的童话。


让我们开银行

假设我们现在开始开设一间银行。

股东拿着100元钞票,入股开了一间银行……我们先不管这100元钞票是哪儿来的。

此时,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是这样的:

然后,一个企业来申请贷款200元,银行审核后觉得这企业经营不错,可以借给他200元。你知道,这间银行自己持有的全部现金也不足200元,怎么办?没关系,银行借出去的并不是现金,而是一种神奇的凭证。

事实上,银行向这企业放款200元,并不是把200元真金白银给了这企业(银行压根就没有200元现金可以出借),而是给出一张凭证,上面写着:

任何持有这张凭证的人,可以随时(或按期限约定)向我行换回200元现金。

这句话还包括另一层意思是,我这里有的是现金,你们来取,我就给。

也就是说,银行借给企业200元,没有给出真金白银,而是给出一张“欠条”。没错,这凭证或欠条就叫存款。“存款”二字让人觉得好像是企业把钱存进银行,可此例中这家企业根本没有这一动作。

严格地讲,存款并不是法定货币本身,而是银行开出的法定货币的凭证,并且可以向银行取回法定货币。

此时,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变为:

银行并没有给出去现金,而是签发了一张欠条。企业拿到欠条,却可以一样当真钱去花,比如可以拿去采购原材料。原因也很简单,原材料卖方也深信他可以随时向银行取回200元现金。所以,原材料卖方接受了这张欠条,并把货物给了企业。

这张欠条到了原材料卖方手里后,它的旅程还没停止。后面它可能又被拿去作为薪水付给了员工,员工又拿它去买了股票。于是欠条又到了股票发行人手里,又去买了它的原材料……反正,这可能是非常漫长的旅程。

这旅程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所有人都相信,他们随时可以凭这张欠条,从银行那取回200元现金。但有可能,从头到尾就没有人去取这200元。

这张欠条的旅程还在进行。直到某一天,这张欠条流转到了又一家企业手里,这家企业有笔贷款到期了,于是他拿着这张欠条还给了银行。至此,这张欠条的旅程结束了。

可从头到尾,银行持有的那100元现金,就一直没动用过。在外面流转的只是那张欠条。

既然银行不是拿现金去放贷款的,放出去的其实是“欠条”,那么理论上它可以放出去无限的欠条。

银行赚的是利差,贷款和存款规模越大,它能赚到的钱就越多。所以,从银行盈利角度,它是有动机放更多贷款的。


但这是有风险的

但如果规模扩张太快,还是有点风险的。比如:

(1)流动性风险:万一存款人真的来取现,且取现的金额超过100元,那么银行就应对不了了,马上被挤兑倒闭。换言之,它承诺的“我这里有的是现金,你们来取我就给”,恰恰是基于大家不会全来取现的假设。若全来取,它是没那么多现金的。所以,银行不能无度放贷款,看自己有多少真实现金,比如100元,再估计下约有10%的存款来取现,那么存款就不能超过1000元——这也意味着放贷不能超过1000元。这是银行控制杠杆的手段之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信用风险:另外一种风险,是银行投放出去的贷款,万一有些借款人还不了钱了,得核销掉坏账,在资产负债表右边是相应冲销存款人的还是亏股东的利益?当然应该先冲销股东权益,也就是先亏股东的,保障存款安全。那么意味着,左边贷款的风险,得控制在100元以内,这样股东权益可以覆盖损失,一旦损失超过100元,存款安全性就不保了。因此,股东权益和贷款之间也得有个比例控制,比如10%,即100元股东权益,贷款就不能超过1000元。这是银行控制杠杆的手段之二,资本充足率。

最后,一句话总结银行的业务:签发欠条让大家拿去当钱花,并从中赚利差(对贷款收的利率,高过对欠条付出的利率)。

这句话可以翻译得专业一点,叫经营货币的企业。


信息不敏感的欠条

欠条之所以能够充当货币职能,能当钱花,是基于一点:信息不敏感([美]加里-戈顿《银行的秘密》)。就是一般的信息变化,不影响其价格或其他表现,所以也不会影响民众对其的信任。而其他大多证券是信息敏感的,比如股票或债券,发行人一有风吹草动,股票或债券的价格会波动。银行开出的欠条必须做到对信息不敏感,才能让大家绝对信任,才能当钱花。

所以,银行和背后的国家一直在努力,让这些欠条一直能够信息不敏感,让它们一直成为货币。货币稳定,社会经济才能稳定。

而根本方法就是让大家觉得银行的承诺是可信的,不会有太大风险。只要信息不敏感,那么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相信拿着它随时能够换取真金白银。只要让大家深信这一点,就不会有人来换取真金白银。如此,一切就稳定,银行的模式就可以继续下去,继续签发欠条让大家当钱花,然后继续收利差。

为了保证这些欠条是信息不敏感的,所以,才有了最近这一系列监管大棒,防止银行捅娄子。

这些大棒,绝对是今年的主题。


文章来源: 王剑的角度

风险提示: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本公司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投资需谨慎。货币基金投资不等同于银行存款,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其任职机构立场及任何产品的投资策略。本文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您认为本文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害,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建设银行(SH601939)$ $平安银行(SZ000001)$ $招商银行(SH600036)$ 

@今日话题 @蛋卷基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