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寻苏霍姆林斯基心路历程

 江山携手 2018-02-01

19@追寻苏霍姆林斯基心路历程(1352)
1352篇:我追寻苏霍姆林斯基的心路历程

 2018年1月19日

有人说:作为教师,如果你不知道苏霍姆林斯基,无异于学音乐的不知道贝多芬一样。在当代中国,苏霍姆林斯基有千千万万个“粉丝”,我也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个。

回忆自己30年来走过的教师之路,有荆棘坎坷,也有幸福温馨;有曲折幽径,也有坦途大道。在这30年工作生活过程中,我阅读过无数的教育著作,受到过无数导师的指导,而令最能给我成长力量的教育家,便是苏霍姆林斯基;使我受益终生的一本书,便是他的《给教师的建议》。虽然一次次捧读着那本书页泛黄的著作,写过一篇篇感悟与体会的文章,但总有一种言之未尽的感觉,总有许多感激不尽的语言没有写出来。苏霍姆林斯基是照亮我成长之路的精神灯塔;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改变了我的教育人生。

刚开始接触苏霍姆林斯基的事还记忆犹新。在当我刚刚参教第二年的198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与《给教师的建议》结缘。刚开始,我还认为这是一本非常普通的教育专著,读上几页后,便发现书中没有明晰的知识框架,内容杂乱无绪,便搁置一边。后来,当我的工作进入困惑的时候,一位读过此书的老教师建议我重读此书,于是硬着头皮读了十几条,并对每条的要点进行了整理。这才发现,这是一本非常适合教师阅读的书籍,联系实际,叙议结合,语言平实,如话家常,我庆幸没有与苏霍姆林斯基失之交臂。

带着苏霍姆林斯基对我的忠告,我尝试着改变与学生们的关系,我不再是他们师道尊严的长者,而是引领他们成长的朋友。把从苏霍姆林斯基那儿学来的建议,也一点点地用到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课外活动时间,我带领孩子们来到蓝天下,观察大自然万物的成长与变化,撰写观察作文;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为孩子们订阅喜欢的刊物,鼓励他们敢于超越大纲读书学习。关爱学困生孩子的成长,为他们提供必读书书籍,指导他们的课外阅读。慢慢地,我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教师,语文也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学科。我的工作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参教第三年,即被评为地市级优秀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观点使我深受启发:为了一节课,教师要用终生时间来备课。教师要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当一起毕业的同学还想多玩几年的时候,我便认识到教师要趁着年轻多读书,于是报名参加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并咬牙坚持下来,一学就是5年,先后通过19门课程的自学考试,相继获得大专、大本毕业证书,最后的论文答辩获得优秀。运用自学的知识,我在语文教研上也崭露头角,成为全市的教坛新秀。5年多的刻苦自学,使我从一位懵懂的师范毕业生变成一位拥有梦想的成熟的语文教师。

2002年之后,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为了适应广大干部教师认真学习课改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和提高专业水平的要求,2003年9月11日,潍坊市教育局以文件的形式,要求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掀起学习《给教师的建议》一书的热潮,作为全市教师队伍建设和新课程师资通识培训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具体学习要求。为此,潍坊教育局还翻印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并发放到全体老师手中,人手一册。

为了指导好教师们的阅读,我将自己的阅读收获进行了系统整理,为全体教师们作读书报告,后来市教育局和其他学校也相继让我去做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报告。时过不久,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已经深入人心,他的主要观点,诸如“把心灵献给孩子”、“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多把尺子衡量学生”、“蹲下身子跟孩子讲话”、“让学校的墙壁来说话”等,成为学校校长和教师们追求的教育梦想。他的献身教育奉献精神,成为无数名师终生追求的精神动力

为了满足自己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需要,自2003年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我陆续购买和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另外大量的教育著作,诸如《帕夫雷什中学》、《怎样培养真正的人》、《育人三部曲》、《爱情的教育》等书籍。2006年6月,我费了一番周折,从教育科学出版社邮购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我如获至宝,一册册读完,并后来,为了阅读到苏霍姆林斯基更多的教育著作,我同“孔夫子旧书网”和“当当图书网”建立了联系,先后邮购了早已出版多年的《要相信孩子》、《家长教育学》、《关于人的思考》、《教育的艺术》、《睿智的父母之爱》、《苏霍姆林斯基的一生》等书籍,我也都精心读完,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的整体框架在我的脑海中逐渐形成。

读完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原著,我也开始购买和阅读研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我先后购买了《湖南教育》编辑部编写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概述》、王天一著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体系》。也购买和阅读了我国的名师实践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著作,像闫学老师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老师》、《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李镇西的《追随苏霍姆林斯基》、黄良平的《苏霍姆林斯基谈怎么教学》等。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在我的头脑中逐渐丰富和完善起来。

运用自己的阅读收获,多年来,我坚持引领师生们读书,营建校园读书氛围,开展各种读书活动,共建书香校园。特别是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积累教育资料的经验,坚持多年积累语文教研资料和管理资料,撰写教育随笔日记。为了推广我的经验和做法,市教育局也在多次会议上让我介绍自己的经验,展示自己的积累成果,受到与会教师们的好评。

后来,由于工作调整的关系,我离开了课堂,专门从事教育研究工作,于是我的苏霍姆林斯基专业阅读逐步走向深化。为了加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研究,我建立了苏霍姆林斯基研究新浪博客,成立了苏霍姆林斯基研究QQ群:206406564;倡导成立了全国中小学苏霍姆林斯基研究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先后为全国的教研会和课题会作了20余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专题报告和师生读书报告。20151221日,受中国家庭教育委员会冉乃彦老师邀请,为中国家庭教育微信群作报告《苏霍姆林斯基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获得好评2016年初,在《班主任之友》杂志社胡瑾编辑的联系下,为《班主任之友》中学版撰写了系统介绍如何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文章:《仰望星空  贴地而行——苏霍姆林斯基的生平事略、主要思想及作品阅读》,这篇文章近1万字,发表在《班主任之友》2016年第1-279-84页。

近十几年来,我在研究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一是系统整理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和教育言论,为苏霍姆林斯研究学会整理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汇编》一书。并重点对他的读书思想进行了研究,编写了《苏霍姆林斯基论读书》一书,丰富和完善了我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研究。二是详细地研究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实践的教育案例,重点解读了苏霍姆林斯基210个经典案例中的教育智慧,先后编写了《苏霍姆林斯基经典案例中的教育智慧》和个人的研究论文集《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三是系统研究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编辑出版了《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什么》一书,于20126月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全面介绍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经验及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阅读他的作品,会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于是我突然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学完全不必追求完全科学化的路子——教育本身就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何况,科学本身就是一个不准确地接近真理的过程,因此没必要把科学看得那样神秘和高不可攀。这样一来,作为教育的对象的人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成为教育学的对象,在教育学中有它的立足之地。也许在将来的教育学版本中,会有苏霍姆林斯基及其著作的一席之地。

  他是一位教育家,又是一位文学家和诗人。他的教育文章没有空调的说教,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语言,每篇都是激情的流淌,每篇都对读者充满了愉悦阅读的磁性,处处都是闪烁教育智慧光芒的精辟的语言。读书过程你会发现,他说的是教育工作的痛苦和欢乐、教训和经验。它热情洋溢,富有诗意,既有精辟的理论概括,又有生动具体、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还穿插着许多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读这些书的时候,我不能不被作者的热情、坦城、睿智和人格所吸引、所感动,也不断反思自己在教育中的得失。他的文章,善于结合生动的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他的语言,善于运用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

  每每掩卷后沉思。阅读他的著作,就似一位虔诚的教徒重踏礼佛之路。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他深爱着每一个学生,他关怀着每一个成长的生命,他勤奋地分析研究着每一个看似细节的教育现象,32年如一日地写着自己的“教育日记”……他是一位导师,他是一本教科书,他也是一面镜子,他更是一面旗帜。

阅读和感悟苏霍姆林斯基的历程,就是我个人专业成长的历程。苏霍姆林斯基伴我专业成长之路,永远是我专业成长的航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