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解 | 如何写好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老刘tdrhg 2018-02-01


 技法点拨 


发掘感动点

 

  培养感受生活的意识。生活是创作的源头活水,真切的感受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学生要能通过生活中的一刹那,捕捉到写作的灵感,同时要调动生活情趣,热爱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才会有意识地去观察、体味生活,才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才能写出与众不同的好文章来。比如形容黑,多数人会说像墨一样,也有人说像夜一样,这样都可以,但难免人云亦云;如果有人说“像盲人一样黑”就非常独特了,会有非常细腻的感觉,一下子就能打动读者。从自己的生活储备中寻找材料,要特别留意,是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地方曾使你的心灵受到了触动,要把它发掘出来。

  

  鲁迅笔下的阿Q之所以能让人永铭心间,是因为他代表了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严重戕害的农民形象。他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受尽压迫和屈辱,但他不能正视自己被压迫的悲惨地位,反而自我安慰,即使是在受污辱甚至要被杀头的情况下,他也认为自己是精神上的“胜利者”。后来,人们就常把阿Q作为这种用假想的胜利来自我安慰的“精神胜利法”的代称。

  

  在发掘感动点时,要注意抓住细节,把它形象地再现出来。19世纪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写了一篇《麻雀》,把一只老麻雀写得十分生动。为了救护自己的小麻雀,这只老麻雀表现出惊人的牺牲精神,它不顾力量的悬殊,“势如飞石一般,正投到狗的鼻前来”,它了解狗是多么庞大的怪物,虽然“惊恐万状,倒竖了全身的羽毛,发出了绝望而哀求的叫声”,但它还是“两次投向那齿牙发光的张大的口边”。这只老麻雀,多么令人同情,又多么令人尊敬!

 

提炼素材


  这个过程,是发掘主题、深化意蕴的过程。要善于从触动你心灵的人和事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它为什么触动你?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一定要把这些感悟写出来。

  

  魏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感动了千千万万的读者。里面可爱的人和事,就是作者从在朝鲜战场上采集到的无数感人的材料中反复推敲、仔细提炼出来的。

  

提炼素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着眼于“小”。在写作时,不一定要写大人物、大事件,生活中的平凡人、平凡事,只要我们感受独到,写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正如艺术家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只要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抓住生活中那些有意义的“小”事,并深入挖掘,那么写出好文章来就不难。

  

  2.着眼于“真”。总有一些同学逃不出选材虚假、陈旧的“怪圈”。比如,他们写老师总是固定的选材套路:学生忘带雨具,老师出手相助;学生失败沮丧,老师开导解惑……这些故事,自己读了都觉无味,更不用说打动阅卷老师了。文章中的真,并不是客观描绘,生活实录,而是经过提炼和升华,是一种艺术上的真,是“一种生活中的可能”。


  3.着眼于“深”。要深入挖掘材料本身的意义,并把这种意义传达给读者,以期引起一种感情上的共鸣。要想深入挖掘材料的意义、价值,除了自己的思考,还要多读书,向别人学习。模仿、借鉴会对提高自己的水平有很大帮助,正如梅兰芳所说,“不看别人的戏,就演不好自己的戏”,写作也是这样。


整体构思

   

  动笔前一定要联想所写的人和事,认真构思需要从哪点展开叙述,重点安排什么材料,在何处做怎样的议论和抒情,怎么收尾。

  

  一篇优秀的作文,离不开作者精巧的构思。构思犹如盖房子的蓝图,是作文的关键。构思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章的成败。曹植七步成诗令世人叹为奇才;左思十年写成《三都赋》以至洛阳纸贵,其功夫全在构思上。历年高考满分作文篇篇都是构思成功的典范,它们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阅卷老师的明眸。

  

那么如何构思作文呢?要注意以下三个要求:

  

  1.“深”,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开掘要深”。优秀的作文总是把材料所包含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通过理性思维全部挖掘出来,并通过议论性、抒情性句子点出文章的中心。

  

  2.“新”,就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从人们熟悉的事物里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写过的内容,力求以新的形式、新的技巧写出新的思想、新的境界。“新”并不是离奇,“新”来自生活,丰富的日常生活有很多事情可以出新,这就需要我们同学多积累课外知识,用独特的视觉去发现生活的真谛。

  

  3.“巧”,就是巧妙构思,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过渡;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都有一个通盘的考虑,构思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所以要善于动脑筋。同时,构思没有条条框框,它所涉及的种种问题,都是灵活多变的,因而构思过程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习作展示 


钢笔风波  彭雨欣

  

  “叮铃铃”,下课铃一响,同学们都一窝蜂地跑出教室,先前热闹的教室里只剩“淘气包”一个人,显得有些孤独。在这个繁华城市的重点中学里,“淘气包”这个家境贫寒的孩子好似被孤立起来。

  

  “淘气包”的成绩很好,曾经也是同学们眼中的“香饽饽”,但自从一个下午放学后他偷拿同桌的零花钱被值班的老师当场“抓获”后,他就有了这个新的外号。为此,他一直被同学们嘲笑。尤其坐在他后面的大胖,更是仗着家境的富裕,处处为难他,嘲笑他。

  

  这天大胖,又拿了支新买的进口钢笔,价钱听说可以顶“淘气包”一个月的伙食费。现在,大胖手里捏着新买的巧克力,摇摇摆摆地走进了教室,看见独自坐在那里的“淘气包”,便眨眨眼睛快步走了过去。

  

  大胖站在“淘气包”面前,“淘气包”显得更加瘦小,单薄。大胖得意洋洋地晃晃手中的巧克力,往“淘气包”眼前凑凑,说:“赶紧闻一下吧,你这辈子都不一定能吃不到这样的美味,闻了味儿,就别再去做偷鸡摸狗的事了。”大胖慢悠悠地回到座位上,居高临下地继续说,“再给你看看我新买的钢笔,睁开你的眼睛好好看看……咦?我的钢笔怎么不见了!你?是不是你?肯定是你!你一定是喜欢我的钢笔,然后你就把它偷走了!”

  

  “淘气包”被大胖的话吓得脸都白了,吞吞吐吐地说:“不是我!真不是我!你的东西那么贵重,我,我怎么会……”他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小,因为大胖已经从他的书包里翻出了爸爸新送他的钢笔。

  

  这时候,同学们已经陆陆续续地进了教室,“淘气包”急着想要抢回钢笔,可无奈大胖已经把笔举高,并大声向同学们宣布“淘气包”又偷了东西,偷的是他贵重的钢笔。“淘气包”头摇得像拨浪鼓,大声否认。

  

  不料又有一位同学说道:“他爸爸在我家工地搬砖,怎么会买得起这样的钢笔!哈哈哈哈!”教室里的同学都笑得前俯后仰。“淘气包”红着脸,从大胖手中抢过笔飞快地冲出教室,大胖更是紧随其后,快步追上“淘气包”,一拳打在他的脸上。“淘气包”弱不禁风的身体“哐啷”一声倒在地上,手中紧紧握着的钢笔被大胖抢走。“淘气包”红着眼眶,眼睁睁看着大胖拿着爸爸送给他的生日礼物得意地离开。

  

  晚上大胖回到家,看到被妈妈放在书桌上静静躺着的钢笔,顿时傻住了……

  

  【甘肃省成县第一中学】


 点 评 


  本文构思十分精巧,从小处着笔,选材显得十分真实而自然,所写之事虽是在学生身上经常发生的、司空见惯的琐事,但经过小作者的加工与创造,却显得活灵活现,传递出的主题很深刻,富人家孩子眼中的穷孩子是买不起“进口”钢笔的,“淘气包”被人热嘲冷讽,折射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结尾真相大白,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文字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十二月合刊(第21-24期)

供稿:阎润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