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京新:写生是要以绘画艺术性为第一位,而不是简单地再现、记录

 赵伯勋 2018-02-01


「品 味 生 活   私 享 艺 术」

书画丨文房丨拍卖丨展览丨藏家丨空间丨器物



周京新

江苏省国画院院长

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中国国家画院特聘研究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美术创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政协江苏省委常委。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

中国画作品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第九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



写生就是创作

——与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周京新的对话

地点:南京四明山庄


周京新非常重视绘画与现实的关系,中国古典绘画中提倡“师造化”,中国画的“写生”即是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实践。在周京新看来,写生不仅是简单的物象描摹和再现,而应当视作艺术创作的一部分,在深入观察实景的基础上辅以个性化的构思,写生结束,创作也随之完成。在周京新的笔下,绘画与现实不是一种简单的依存关系,而是一种对等关系,在这种对话中,绘画对于现实,既有粉饰的责任,还有呈现它、批判它、提升它的责任,它给予世界的应该是真实的现实。

刘毅:当代山水画在写生中暴露了许多问题,往往是要么照搬古人的皴法,要么照搬眼前的实景。我认为您的写生状态对当代中国画坛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您是如何理解和把握写生的?

 

周京新:在我看来,写生就是创作。尽管写生是对着实景画画,但是,画画是目的,是要让画本身彰显出来。不少人偏向于把看到的东西如实记录下来,这样的写生是收集素材,至多记录点感受,写生本身只是一个半成品,或者作为创作的草稿。我的写生其实也是在深入观察实景的基础上完成的,观察实景的过程中我会悉心构思画法,按照构思去画的同时随机应变,努力做到演绎实景,写生结束了创作也就完成了,回来盖盖章就是完整的作品。所以我的写生就是创作。

 


刘毅:我们常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挂在嘴边,但是,当我们在面对自然繁杂景象的时候,往往无从下手。请问在写生中该如何把握分寸,处理实景和画境之间的关系?

 

周京新:把握分寸有个过程,要用心准备、观察、经营,把眼睛里看到的自然物象转换成画面所需要的图像。好的写生就应该是好的创作,创作里要有造型、有笔墨、有意趣,它们要各就其位、各显其能,整体还要融合通畅。写生是面对实景的创作,这时候必须体现面对实景的一个重要价值,那就是借助实景修正、清洗、充实、滋养自己平时的习惯。与此同时,怎样利用平时的习惯也是个大问题,用多了,实景写生没有意义,往往陷于概念;用少了,手头缺少具体办法,往往陷于被动。写生是通过笔墨将自然物象画成画,是将自然实景艺术化、绘画化,也就是要以绘画艺术性为第一位,而不是简单地再现、记录,画与自然实景的关联是通过艺术取舍来实现的。只要我们取于自己的画有利的,舍于自己的画不利的,就能把写生的绘画性确立起来,这就是取舍之道。



刘毅:您的写生作品极大程度地保留了自然物象的似真,我的理解是,您意在让自然物象生发出笔墨的能动性,是这样么?


周京新:是这样的,这其实还是“取舍”的问题。对实景要有取舍,对自己也要有取舍。创作中养成的笔墨习惯,在写生时往往要主动打一些“折扣”,要在形式感上收敛一些,为实景入画让出一些空间,否则这两方面无法融通。当我面对自然实景时,会有意在过去的某些习惯上做减法,舍掉一些形式,让出一些位置,取实景的某些有利因素加进来,使语言呈现具有写生性的特殊创作格局。与创作一样,这也需要我们对自然物象有积极主动和随机应变的造型意识。



刘毅:许多画家往往拿传统技法与眼前的实景对号入座,但在您的笔下都是根据实景提炼出来的,是实景意韵,更是您自己的语言。您对写生取法如何看待?


周京新:还是那句话,对景写生和平常创作是一样的。至于写生如何取法,我看只要自己觉得舒服,画里能够融通,可以逐步找到感觉,逐步提升取法的。传统经典往往来自“外师造化”,与我们现在的写生异曲同工。那些自我感觉很好的几笔,只有在传统经典精神照应之下生发出可小可大、可曲可直、可方可圆、可虚可实、可聚可散、可收可放的融通品质,才是有价值的元素,才能构成千变万化而气定神闲的艺术语言。


太行山王莽岭写生


刘毅:您的写生与创作在绘画表现性上也是融通的,您认为应该如何协调好写生和创作之间的关系?


周京新:关起门来在工作室里画画,与在野外面对实景现场写生,是两种境况不同的创作,它们之间最大的差异是参照物不同,前者的参照主要是经验,后者的参照主要是实景,经验能让我们出手有办法,但也容易形成固定概念;实景能让我们落笔有依据,但也容易使创作陷于被动。对于许多画家而言,写生是一个滴水不漏的对手。无论是在画室里,还是面对实景写生,追求绘画性和个性表现,都是不可缺少的,我们要面对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虚的,一个是实的;一个是暗的,一个是明的;一个是过去的,一个是将来的,但都需要我们去用心观察、透彻分析、切实感悟、合理构架,最终形成完整的、灵动的,属于你自己的画。


太行山王莽岭写生


刘毅:是否必须手、眼、心并致,材料、技术、实景、个性等等一并融入表现,这样的写生才是创作?


周京新:是的。反过来说,“创作”也必须这样才算得上创作。画家面对实景写生和在工作室创作,都必须具备完备的综合判断能力,包括造型构建能力、笔墨组织能力、素材取舍能力、意趣营造能力等。这样的综合判断能力越强,画家的创作水准就越高。


太行山王莽岭写生


刘毅:跟您出来写生,我们感觉到寻常小景也能画得出彩。请问写生中名山大川和无名小景如何选择和看待?


周京新:这是写生题材选择和表现方法的问题。写生的时候,我们眼前的实景也许是一样的,但我们各自的感受却一定是不同的,关键是,我们首先要有确立自我感受而不苟同于人的意识,这样的意识越自觉,就越能够在写生的时候把自己的积累和潜质调动起来,进入良好的创作状态。至于写生对象的选择,名山大川当然很好,但到了名山大川未必能画出好东西。田野小景和名山大川比起来微不足道,但只要心里明白了,眼里看准了,手上跟进了,就能画得出彩。沈石田的《东庄图册》就是典范。


太行山王莽岭写生


刘毅:也就是说只要心中有景、有境,就能在自然实景中找到最美的东西。


周京新:心里一旦有了,眼前无论什么景象都能画,而且都能画得好。如果有一天我们到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或者茫茫的大海面前写生,难道就没办法画了吗?我看照样可以画。在题材上过于挑剔和限定,会使自己的绘画状态陷于狭窄的空间里。还是那句话:写生就是创作,创作质量最终取决于自身的综合绘画修养,这样的修养必须“一个都不能少”。


文章来源自知网

中国文化报/2013 年/3 月/9 日/第 011 版

鉴藏·水墨



2017年 天池山寂鉴寺写生作品












2017年 四明山庄写生作品























2014年 苏州园林写生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