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诺:手把手教你最实用的自我分析手法(中)

 静易净明 2018-02-01


手把手教你最实用自我分析手法(上)


接上文,继续说。


现在的互联网读者,是有史以来最茫然的读者。他们什么样的信息都想读,因为感觉什么信息都跟自己有关。

 

看到拖延症,感觉自己也有点,赶紧打开来看怎么办,一二三四。看到强迫症,好像自己也是,进去就对号入座。其实,这是因为缺乏对自我的了解,才会容易被似是而非的描述牵着鼻子走。

 

每个人都有点拖延,而你的拖延有达到拖延症的程度吗?平均每次拖延会有多久?具体出现在哪些事上?它是如何影响你的生活?它是怎样和生活的其他方面发生关系?在心理咨询中,必须回答了这些最基本的问题,我们才能说是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自己。


而大多数心理学文章,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症状,吸引大家对号入座以后,就开始一二三四给建议了。这种东西读得再多,也解决不了问题,纯粹是浪费视力。

 

想要做任何改善,都必先了解自己。问题是,怎样才算了解?我认为的唯一标准是,你的自我认知与事实相符,才算了解。



很多人其实是活在想象中的,这些想象与他们的现实生活有巨大差异,只是这些差异被他们的潜意识由于某些原因刻意地忽视。

 

举个例子,很多被父母虐待的孩子,在咨询室会声泪俱下地描述,父母对他们是如何的好,自己又是如何的不听话,惹怒他们。这是因为对孩子来说,比被父母打更可怕的是父母竟然完全不爱自己。为了避免意识到这个事实,他们会寻找种种父母爱自己的证据来证明自己是被爱着的,而被打完全是因为自己淘气。

 

再举个例子,很多人会哭诉在原生家庭有阴影,父母如何虐待他们,没有给他们更好的关爱,但到最后却发现这些人并没有受到他们描述中那么夸张的虐待和冷落。他们只是拿童年阴影来做剥削家人的借口,其实是成年后还要吸家人血生活的巨婴。

 

几乎每个咨询案例都可以上演好几出精彩的反转剧。咨询师面对多了这种扭曲事实来安慰自己的人,自然有一套娴熟的手法来让他们逐步认识到事实的真相。但对于大多数无缘享受心理咨询服务的中国人来说,懂一点自我分析,做一点自我纠正,对于摆脱幻觉,看清生活真相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何摆脱感性认识,看清真实自我?最直接的办法,是自我观察。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种最实用的自我观察手法——记录情绪



有些人看到这泄气了。这不就是写日记吗?


不是的,自我观察式的记录思想,绝不是简单的写,今天几月几号,我和小明踢球,感到很高兴。这只是流水账而已。


自我观察,是以第三者的角度观察正在活动的自己,看到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及其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整件事与自己生活其他部分的联系。

 

在正式的心理咨询中,自我观察是许多咨询师会让求助者坚持做的一项最基本的功课。不管是用手写也好,电子版也好,求助者要做的就是将自己每一次情绪波动都立即、如实地记录下来,作为今后自我分析复盘时的资料。我做了将近四年的自我观察,用的是微信中和自己的对话框。从一开始每天记录十几条,到现在每周记录一两条,这个对话框从未删除过,现在它的大小是700多MB,相当于一部电影那么多。



自我观察,其实是一种观察自己潜意识的方法。因为在生活中,人只可能与意识的部分谈话,我们无法和潜意识直接对话,潜意识只在我们情感受到冲击时,以最本能最原始的方式呈现,而当它表现自己的时候,情绪是最大的线索。


你可以把潜意识想象成湖中的一块巨石,它很庞大,却又是隐形的,要像知道它的轮廓,我们只能在它周围投入一颗颗小石子,看石子扩散的水波纹触到它的边缘了,我们才能知道它的真实存在。

 

坚持自我观察的好处是,你会一下子发现自己生活中原来隐藏着许多暗流。就拿我几年前刚开始做自我观察时的几条记录来说吧:



昨晚又熬夜了,起床头昏眼花,贪方直接喝冰牛奶,被老妈发现,一顿数落,心里一股无名火气,赌气直接把冰的喝了,关门上班。路上整个人开始难受,午饭也吃得浑浑噩噩,中午加班做表格,进展很慢,下午领导突然抽查进度,我一直做到四点才交,心里很不安。回到家,老妈又数落早上牛奶的事,觉得这么大人怎么连照顾自己都不会,我无语,工作已经够烦了,还要应付她,只好下楼抽烟解闷。

 

上午拿下一个重要客户,很有成就感,下班回家步履轻松,想着晚上可以看书写文。可刚到家,就和老妈大吵一架,起因竟然是我没穿拖鞋在客厅走了一段路!简直不可理喻。争吵迅速蔓延到我工作生活上的其他问题,我努力避开争端,还是不可避免被她追着又把我二十几年来做的所有错事都数落了一遍。终于挨到她不再言语,可我也精疲力竭,除了倒在床上打游戏,什么力气都没有了。

 

晚上开始着手翻译,这次接到的是人文社旧京戏楼的纪录片字幕。影片非常有内容,让我对于末代皇族生活产生了巨大兴趣,会馆的故事和戏台的历史都相当值得推敲。让人读了忍不住想了解更多清末时期的故事,有了这份兴趣支撑,工作的疲劳也就不算什么。


以上三段自我观察,因为是早期写的,从内容上来说,流水账居多,而且似乎彼此不是很有联系。但如果抛开视角,把它们当成是一个陌生人的随笔,可以看出以下几个问题:

 

1、记录者与家人的关系有问题,时常爆发冲突,这直接导致她生活中大量精力被无端浪费,计划都没能实行,直接影响她在工作、健康方面的表现;

 

2、有熬夜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且经常在能量下降,意志力薄弱的时候,出现这些行为,换句话说,记录者形成了从坏习惯中汲取能量的条件反射,一低落就熬夜/抽烟,是她的反应回路;

 

3、除了不良习惯之外,这个人也有从正面行为中获得能量的时候,而这个正面行为就是阅读和写作。



生活中很少人会注意到,自己心理能量的波动。大多数人只是感觉到自己时而充满力量,时而又满心疲惫,却不知道具体是为什么。事实是,每一个人的生活中都会有一些能量的黑洞,它悄悄消耗你的心理能量,又早已与你的生活习惯融为一体。如果不能把这些能量黑洞识别出来,堵住它们,再怎么努力想让自己振作,也只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当下有一个流行的词,叫“阶段性踌躇满志”,非常生动地表达了这种状态。踌躇满志为什么只能是阶段性的?因为没有足够的心理能量给它做支撑。并不是这个“踌躇满志”消耗了他的能量,而是他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消耗了过多的能量。

 

我的一个朋友,立志健身,找了很多公众号来读,设计了整套的健身计划,每天都做。但她最后有得到那些健身网红的身材吗?没有。是因为她不坚持吗?也不是。

 

是她妈妈觉得练这个没用,还不如去学习,多看几本书,一看到她练,就打击她,唠叨个没完,两个人一直吵架。最后她烦得受不了了,就不练了,人还是照样胖着。

 

她的成绩不好,母女俩关系也不好,这些都是她生活中的能量黑洞。她想绕过这些黑洞,去别的地方树立自信,可她不知道,培养新习惯,形成新模式,这些也都是非常消耗能量的事,只有等坚持一段时间了之后,好习惯才会慢慢开始对人有所回馈。但是她呢,每分每秒都要面对她妈妈对她情绪的透支,根本没有多余的能量支撑起新的习惯。结果就是新的成就感还没来,旧的问题消耗太大,整个人受不了了。

 

现在,仔细回忆一下自己,上一次踌躇满志想要培养一个好习惯,最终是如何收场的?一个习惯坚持了三天,最终销声匿迹,你有分析过它是什么原因吗?你的一颗心经常感到突如其来的疲惫、沮丧、振奋、欢乐,你有分析过它是为什么吗?你感觉自己始终徒劳无功,回到原点,你知道自己的潜意识是怎么想的吗?

 

如果你开始像个动物园饲养员一样,给自己做情绪记录,你就会看到自己是如何在一些特定问题面前,像动物一样依照本能行事,看到自己是如何每次都在同样的一些核心问题上徘徊,停滞不前,自己又是如何将好不容易得到的心理能量白白消耗掉。


也就能找到自我改善的方向。


题图:

授权:CC0协议


本来想在两篇文章里解决这个话题,但没想到完稿之后字数过万,如果只分两篇,这篇的字数将会超过7k。为了大家阅读不会疲劳,还是分成三篇,把想说的,该说的,都一口气说清楚比较好。


这一篇,介绍了我是如何做自我分析的,结合身边的案例,来解释自我分析的一些原理,以及如何使用情绪记录,来识别能量黑洞,找到滋养自己的独特方式(如果可以,很不想自造“能量黑洞”这个词,它不是一个专业的心理学名词,但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只能如此);


下一篇,会详细介绍,自我观察需要解决的三个关键问题,只有围绕这三个问题来做,自我观察才能有所收效;还会写一写,自我分析需要遵循哪些原则,否则容易掉进哪些坑,毕竟大家是非专业人士,又事关潜意识重构,运用心理分析工具,更应该小心翼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