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药妙趣】容易读错的药名系列——阿(ē)胶,它可是中药里的老爷爷哟~

 茂林之家 2018-02-02

小房子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容易读错的药是阿(ē)胶,想当初小房子对着一众朋友侃侃而谈(吹牛)时,把阿房宫、阿胶的阿都念成“ā”,现在想来十分脸红,感谢当初纠正我的那位小姐姐,不然小房子还要在错误的路上一直走下去。相信大家和小房子我有一样的疑惑,为什么阿胶要念成(ē)呢?今天就由小房子来带大家进行一场解惑之旅。


阿胶的起源与发展


阿胶(Ejiao,英文名:Colla Corii Asini),又名傅致胶、贡胶、驴皮胶,为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它以主产于山东省东阿县而出名,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在《神农本草经》中被称为上品,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被称为圣药。以质量稳定、疗效显著闻名于世,千百年经久不衰,而且日臻完善。


这里有个典故:早起前汉,傅氏僧人拾贵门所弃牲皮煮济荒民,一时心急火武,无意煮至乌胶,民食体健。后辈尊称此胶物曰“傅氏胶”又为“傅致胶”(“致”与“制”互通)。后世偶有医家煮胶选上等胶品皆印“傅氏僧仁”铭念先祖以示纯品。



阿胶为何被称之为“傅致胶”就是由此而来,也可以说明阿胶的来历与发明人。阿胶性味甘、咸、平,质润无毒,入肝、肾、肺三经,为滋阴养血,补肺润燥,强壮益气,化痰定喘,止血安胎不可多得的良药。阿胶与其他药材相配伍,可治疗多种疾病,功效奇特,素来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历代医书、本草对阿胶都有详细的记载。经现代科学化验,阿胶中含有明胶蛋白、硫、钙,其蛋白质水解后能产生很多人体所必须的胺基酸,比如:色胺酸(Tryptopan)、离胺酸(Lysine)、组胺酸(Histidine )、精胺酸(Arginine)等等.现代医学研究还证明,阿胶在止血、促进钙的吸收、抗休克、预防和治疗进行性肌营养障碍等方面均有独特疗效。



中医药工作者通过选取650部代表性中医典籍进行检索统计,其中303部有阿胶的记载应用,典籍上溯神农本草,下至民国医案,经研究统计汇总,相关的阿胶医方共达3200余方次,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中医药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巨著《本草纲目》中称其为“圣药”。在分类整理过程中,发现约有1000余方次用于妇科类疾病,580余方次用于肺痨咳嗽等呼吸系统,890余方次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有100余方次用于血症并治与广谱止血,有100余方次用于补益通治,其余方剂为外科等杂症。可见阿胶应用极广。


【药品名称】通用名称:阿胶

【成份】驴皮。辅料为黄酒、冰糖、豆油。

【功能主治】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肺燥咳嗽。

【用法用量】烊化兑服,3~9克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糖尿病患者、外感发热者禁服。

【注意事项】

1 忌油腻食物。

2 凡脾胃虚弱,呕吐泄泻,腹胀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

3 感冒病人不宜服用。

4 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 本品宜饭前服用。 

6 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 服药二周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8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 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 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理作用】尚不明确。

    传说故事:

    在东阿一首流传了近千年的民谣,一语道破了阿胶绝密天机的民谣唱道:“小黑驴,白肚皮,粉鼻子粉眼粉蹄子,狮耳山上来打滚,狼溪河边去饮水,城里大桥遛一遭,冬至宰杀取了皮,熬胶还得阿井水。”这首民谣也不知在东阿传唱了多少年,狮耳山、狼溪河、白肚皮的小黑驴,正是这一方灵山秀水、聪慧勤劳的人们熬制出驰名中外、药食兼备的阿胶。

    乡间小曲一语道破了阿胶的四大天机:所选驴种必须是黑驴;必须放驴狮耳山,饮水狼溪河;时间必须是冬至日;必须用阿井水。

    这是为什么呢?据传两千多年前,东阿县城边的一个小村子里,有个黑大汉,能飞檐走壁,行风聚雨,夜里到村子里抢掠女子,闹得天昏地暗,人人恐慌。这村边有座庙,庙里住着个傅老和尚,膀大腰粗,武艺高强,暗暗拿定主意,除掉这个黑大汉,为民消灾。   

    一天夜里,随着一阵狂风,那黑大汉悠然落地,正欲撞门,那和尚大喝一声:“黑贼哪里走!举棒便打。黑大汉转身打架,从山下打到山上,直杀得天转地颤,那和尚汗如流水,气喘吁吁,体力渐热而不支。煞时一道闪电划破天空,一声空鸣,将那黑大汉击倒在地,血流四溅。这时,天已发亮,那和尚定睛一看,原来是头健壮的黑驴,他正饿的肚肠直叫,顾不得许多,取刀剥其皮,割其肉,煮而食之,一气吃光,浑身顿觉有无穷的力量,斑斑白发变成乌丝,满面红光由如童颜,村人无不称奇。

    时下,一村妇分娩后流血不止,生命垂危,请郎中诊治无效。其夫去向傅氏和尚求驴肉以救生,无奈以食光。那和尚灵机一动,说:“食其肉有奇效,驴皮长在驴肉上,焉能无效,不妨试之。”随之刮皮添水,举火煮之。心急火武,水气蒸干,驴皮变成一锅稀粥,冷后成胶,其夫将胶切给村妇吃后,精神日渐好转,又过了七日,痊愈如初。此后,体弱多病的人,皆向那傅和尚讨要胶吃,个个筋骨健壮。

    后来其他的村民们知道以后,也如法熬制吃,人人身强体壮。人们为纪念和尚的恩德,将其胶称为佛胶,到后世。人们骂和尚叫“秃驴”,故改称为驴胶。到明朝后,人们发现驴皮胶确实比牛皮胶好,就都把正宗的驴胶称阿胶了

    来源: 东阿百年堂阿胶的博客、药品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