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乡镇政府上班的兄弟们(二)

 快活王爷 2018-02-02

文/木子李





昨天写了《在乡镇政府上班的兄弟们》,承蒙识局赏识、采用,承蒙有“识”之士关注,2个小时阅读量超过5000。今天继续。





兄弟,我想你



昨天写了阿B,他是个乐天派,把苦往自己肚子里咽、用酒泡泡就好了,累并快乐着。而小Z,也是个性格随和、讨人喜欢的人,不过比阿B内向。


小Z是我在那个地级市最好的兄弟的兄弟,其实我们才见了一面,但我常常想起他,难以忘怀。那次见面,是为他庆祝:祝贺他通过公选,考上一个不错的镇的副镇长,第二天就要去组织部报到了。


那几年有些省开始注重提拔年轻干部,出现“公选热”。省里公选厅级干部、市里公选处级干部、县区里公选科级干部。各个县区拿出一些乡镇副职或县直机关副职,统一到市里。由市里成立公选领导小组,面向全市招考。


那次公考,一开始报考条件要求还比较高,好像是要求“2年以上行政、事业单位编内工作经历”。但全市符合条件的年轻人都不多,同个职位报名人数如果没有超过录用人数的3倍,是没办法开考的。市里只好进一步降低门槛先是降到“1年以上行政、事业单位编内工作”,后来“默认”降到“现行政、事业单位编内工作人员”就可以报考了。


这对于体制内的年轻人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小Z虽然才进入体制1年,但得益于门槛越来越低,也可以报考了。通过简历审核、组织推荐、笔试、政审、面试、差额考察等,虽然不算百里挑一、没有“斩六将”,但确实是“过五关”,可喜可贺。


我们虽然关注着这件事情,但并没有直接参与,所以对公考还是很好奇的,特别是对所谓的“黑幕”。所以当小Z从老家到市里报到,约我的好基友聚聚、我的好基友喊我一起去的时候,我们都挺高兴的——


一是为小Z高兴,虽然是降低了门槛才报考的,但对当事人来说,也是难得的运气。二是为自己能够赶上“重视培养、提拔年轻干部”的好时代、好地方、好领导高兴。三是,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乡镇,意味着什么。


我们约在一家小店,去的时候发现小Z没有喊其他人,就我们仨,他说低调低调(后来想想,可能是他在市里认识的人真少,我的好基友可能是他比较熟的最“高”级别领导了)。他个子不高,长相秀气,但不会让人觉得柔弱,可以说一表人才。交谈声音不大、但比较清晰、让人听得清楚。带着淡淡的喜悦,但并没有得意的样子,让人亲近。


我们简单点了几个菜,简单地聊聊,酒过三巡,进入主题“你的后台是谁?”(直接跳过“你有没有后台”这个问题,呵呵)


小Z肯定地说,没有。家里在村里,比较困难,没有很亲的亲戚在市里当领导。唯一有一个姑姑在市里某一般单位,只是普通干部。在他进入差额考察之前,那位姑姑对这个穷亲戚并不上心。在确定选上之后,他姑姑也只是提了一些指导、建议。妻子在民企上班,家里也是普通百姓,没有什么后台。


年轻人简单,说什么是什么,我们没想过去质疑。接着就聊了工作、畅想未来,约定等他在新岗位、新“地盘”安顿好了,我们就去他那里玩。那晚聊得很开心、还有点羡慕他。


后来,工作比较忙,偶尔还跟基友聊起。基友说不知道,好像比较忙,等过了年再找个时间去吧。直到有一天,突然听说有个副镇长自杀,听说了是那个镇的。我们想到了他,基友找人一问,真的是。


我们有点发懵,周遭的其他人并不知道我们认识他,还在陆陆续续讨论、“发布”最新消息:听说是在办公室自杀的,听说是在镇里分给他的宿舍自杀的,听说是上吊,听说是吃完晚饭出去走走就没回家,听说有遗书。


所有的听说,最后汇总为几个事实:确实是自杀,并且已经身亡;确实是在单位自杀;妻子已经怀孕几个月,没有工作,在家待产;准备买房。后来又听说,他在工作中,因为经验太少、常出错或者没做好。




 反思



很显然,他是真的因为压力太大自杀的:工作、买房、妻儿。很显然,是他主动放弃了,如他自己所说,对不起家人特别是还没出生的孩子。但这是他的私事,我们无权批评。我想反思、讨论的,是几个“公事”:


1、请对“公选”考上的年轻人,少一些揣测。


很多人一听到谁考上了,不是祝福、不是佩服,而是揣测他家里是不是有权有势。其实他最后发生的事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如果他真的有什么硬后台,要不然也不至于背后连个指点、开导的人都没有(有后台跟没后台的区别,绝不只是提拔)。如果他真的家里有钱,就不至于两家人凑不出在县城买房的首付(当时房价还没大涨)。如果他真的有什么社会关系,就不至于妻子一怀孕、就被“劝回家休息”,没有收入。


难道,真的要等到这些年轻人“以死证明”,你才相信,他真的是靠实力考上的、他真的挺不容易的?逼死他们,对你有什么好处?你心安吗?


2、请对“公选”考上的年轻人,多一些照顾。


当时市里给年轻人机会,首先必须肯定,是好事。但是,配套的“服务”没跟上(这大概是落后地区的现状,表面上看起来有些政策可以学别人,但真的只学了表面),市里组织部门没有经验。对这类年轻人,如果能够先安排到乡镇担任中层干部、哪怕只是3个月、6个月,可能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这对组织,也是好事。


3、基层不要简单地“复制”上级政策。


以前的基层,是不听话、自己搞自己的。现在的基层,是太听话,有样学样。中央一个表、省里三个表、市里五个表、县里八个表、乡镇十个表,这还只是简单的重复。


更值得关注的是,对一些深层次逻辑、影响的把握。比如,同样是选拔年轻干部。省里、市里选拔厅级、处级,再怎么年轻,至少也是工作好几年的,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关键是,有一定人生阅历、抗压能力的!


而县里在学这个政策的时候,不能简单地把“级别、年龄”等限制往下调,为了选拔而选拔(这个不能怪组织部,当时该市一把手是出了名的爱面子、一言堂,还有一些更复杂的原因,比如不排除某些萝卜坑的后台为了自己的萝卜能入围,拉低下限)。


4、请对年轻干部,多一些关爱。


有些年轻干部,心高气傲。不排除不少关系户,眼高手低、跟其他领导同事、群众关系都不好。但更多的年轻干部,其实是迷茫的。


虽然他们确实是比同龄人更优秀、在前面快了一小步。但他们还是比较年轻,很多时候对于基层的情况不了解、自己又轴在里面,很容易出事。乡镇老大老二应该把班子里的小兄弟管好,毕竟,如果真的出事了,对你们有什么好处?


这个镇所在的区,在小Z出事之后,出台了干部心理辅导办法,定期派专业人员给乡镇干部“送鸡汤”。想法是好的,可惜,蛮糟心的。


首先,培训对象有问题,基层很多忙,不是市里造成的,而是县一级主管、处级干部出问题。有些干部做事太极端,比如这个培训要求所有乡镇参加。很多“老基层”非常烦,本来就很忙,还得每周去上课。


其次,培训老师有问题。心理为什么有问题?谁也不是没事找事,比如年轻干部缺的是“专业指导”。区委组织部请了一大堆“专业的心理老师”,他们根本没有乡镇工作经历、自己也没多少人生阅历,怎么教年轻干部?不要说老干部懒得听,年轻人也根本懒得参加。


5、多一些自我调节、朋友们家人们多聊聊。


不管哪个行业,都有压力。这个时候就很需要自己想办法心理疏导。我常常想,如果当时我们早点去看他、陪他聊聊天、陪他骂骂娘、听他诉诉苦,他会不会就能开心、会不会就不“爆”了,那个坎过了,会不会就好了?会不会……


说人容易,责己难。如果大家都好一点,该多好啊。哎,兄弟,我想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