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定望族 | 源远流长的龚弘家族之龚弘篇

 zdjphoto 2018-02-02


 【吴中阀阅,疁城冠冕】  

          源远流长的龚弘家族

龚  氏   


是嘉定最早、绵延最长、人才最盛、影响最大的望族之一,堪称疁城望族之冠冕不仅在本县少有匹敌, 即使与其他吴中阀阅世家相比,也毫不逊色。龚氏兴于南唐,在宋代已有“江南无二”的美誉;元代因不事异族而绝意仕进,隐居农野;明代中后期再次崛起, 得以中兴;明清易代之际,龚氏因参加嘉定抗清斗争而元气大伤;入清后子孙寂寂无名,散落于茫茫人海,可能是出于同元代相似的原因。


据《疁城龚氏族谱》记载,嘉定龚氏的始祖是南唐时期的福建邵武人龚质美。其子龚愈迁居江西钟陵,是南唐李氏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仕至太子太傅, 加上柱国,封越国公,可谓位极人臣。龚愈次子龚慎仪先后任南唐礼部郎中、给事中、歙州刺史。入宋后,龚慎仪次子龚识徙居苏州,于北宋端拱元年(998) 中进士,历任殿中侍御史、平江军节度副使。龚识是北宋苏州地区的第一名进士,同时也开创了其家族以科第晋身的先河,其后陆续获得进士功名的有其堂弟龚纬、龚纪,其子龚会元、龚宗元, 其孙龚况,曾孙龚明之,明代又有龚明之八世孙龚弘、龚弘玄孙龚锡爵、龚弘曾侄孙陆文献(因养于姨父家,遂蒙其姓),共计十一人(如从正式落籍嘉定地区的龚宗元开始算起,也有七人之多)。此外,还有宋武举人龚天定(龚明之孙), 明举人龚有成、龚用圆(龚弘曾侄孙)。宗族科甲之盛,在嘉定古代史上无出其右者。龚氏子孙处则为端士,出则为良吏, 他们的嘉言懿行遍载于苏州、昆山、嘉定等地的历代志书中,后文将择要介绍, 兹不一一列举。不仅如此,他们还是地方公共事业的创建者或襄助者龚天定创建了嘉定历史上第一座书院——北府书院;明末嘉定折漕运动中,时任刑科给事中的陆文献向朝廷和户部陈明利害, 消除了他们的疑虑和犹豫,最终使嘉定地区的粮食税永折为货币税,简化了纳税流程,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因嘉定明中期以后盛产棉花,而稻米种植面积相对较少,口粮尚需从外地买入,若缴纳粮食税,往往要以棉织布,以布易银, 以银买米,以米完税,程序繁琐,而且遭受重重盘剥),为后人啧啧称赞。顺治二年(1645),清军兵临嘉定,龚用圆协助侯峒曾、黄淳耀兴兵抵抗,主守南门, 做了殊死斗争,兵败后与弟侄六人一同殉节,展现了抱忠守义的高风亮节,可歌可泣。


03

嘉定望族:龚弘家族— 龚弘篇


对于“海上五大古典园林”之一的嘉定秋霞圃,相信很多读者都耳熟能详。而对于它的创始人龚弘,恐怕就知之甚少了。


龚弘(1451—1526),字元之,因家居蒲华塘(今嘉定东北华亭泾东)畔, 故自号蒲川,龚明之七世孙。自幼聪颖, 四岁即能书,从本县学者、官至西安府同知的宣昶学习《诗经》,为其门下高足。中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时年二十八岁。


龚弘像


成化十八年(1482),龚弘被任命为浙江严州府推官,执掌司法和考绩。他干练缜密,遇事刃迎缕解,一上任就处理了一批沉冤积案。


金华有金政一兄弟三人,凶恶狡猾,为祸乡里。金政一的儿子杀了人,弟弟政二私下带着杀人的侄子以申诉为由乘坐一位显贵的船离开家乡。当船开到平望(今江苏吴江市平望镇)时,政二就让罪犯趁夜色上岸逃匿。为了掩人耳目,假以巨石投水,谎称罪犯坠河而死,并伪造了验尸公文,诓骗官府,以图蒙混过关。这桩案件就此搁置了七年之久,眼见已成不白之冤。龚弘到任后,觉得事有蹊跷,就深入察访, 并得到一条重要索:“死去”七年的罪犯竟有一个四岁的儿子。他大胆推断:“政一子死七年,而男垂四龄,其不死无疑也!”(李充嗣《荣禄大夫工部尚书蒲川公(龚弘)墓志铭》)于是,他迅速将罪犯捉拿归案,惩之以法。


弘治三年(1490),龚弘升任南京刑部广东司员外郎。公务繁剧,但他却能应付裕如,执法审慎,“所治狱大小九百五十余,咸当”(明王世贞《大司空蒲川公(龚弘)传赞》,载《疁城龚氏族谱》卷三)。


疁城龚氏族谱


弘治七年(1494),龚弘出任山东兖州知府。权阉李兴受命治理黄河水患,好大喜功,气焰嚣张,底下官员都畏之如虎,但龚弘却不卑不亢,不曲意逢迎, 对于治河事宜,均坚持实事求是,公事公办。“弘治三君子”之一、时任都察院右副都御使的刘大夏,当时也在山东境内治黄,对龚弘深表叹服。当时兖州府的赋税中有“借兑粮”、“寄养马课”的名目,令百姓不堪承受。龚弘仔细查阅了远年卷宗,才知道这本是两项临时的税课,而地方官员为了讨好上司和中饱私囊,却把它当成惯例年年征收。龚弘立刻奏明朝廷,予以免除,此后兖州赋税每年减少粮食万石、马八千匹,大大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弘治九年(1496), 孝宗皇帝从全国地方官中选出政绩和德行最优秀的七个人,召至京师,赐宴赐服, 极为荣宠,而龚弘就是七人之一。龚弘任兖州知府六年,卸任之日,突然一病不起,濒临病危。同僚们为其准备后事, 在检点他的财物时,发现他的全部财产居然只有六两银子,十分震惊和感动。


弘治十四年(1501),龚弘升任浙江右参政,但因病未能上任,自京城归乡养病。途经兖州,鲁王朱当从率诸殿下设宴相送,赋诗赠别,昔日治下的百姓闻讯后,遮道挽留,号泣不已。


秋霞圃桃花潭景区


此后十三年,因为养病和先后为父母守制,龚弘一直乡居在籍,平日以著书、教子孙为乐。在蒲华塘旧居构建了三隐堂,本县文人、《练音集》的编纂者翟校为其撰写了《三隐堂记》。在此期间,他撰有《方外别志》、嘉靖辛巳《嘉定县志》、《水经补》、《黄河或问》、《续中吴纪闻》, 但都没有完稿。


正德九年(1514), 龚弘重返官场,先后任福建右布政使、湖广左布政使、应天府尹、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工部侍郎兼都察院都御史。正德十二年(1517) 后,又受命总理河务和漕运。当时江彬受宠专权,提督东厂,统领锦衣卫,倾陷廷臣,贪污受贿,培植私党,重用家人。因多次拉拢龚弘不成,怀恨在心。


正德十四年(1519),武宗南巡,江彬故意将御舟引向险恶的黄河决口,意欲借刀杀人,治龚弘治河不力之罪。龚弘接报后, 火速调集人手,“一夕联巨船载土沉之, 口险顿塞”(光绪《嘉定县志》卷十六《龚弘传》)。武宗到达现场后,见决口平复, 水流无虞,连连称赞龚弘是“干事老臣”, 江彬的诡计没有得逞。


秋霞圃桃花潭景区雪后景


正德十六年(1521),龚弘五次要求告老还乡,武宗都诚心慰留。同年冬, 龚弘第六次上疏请辞,武宗才勉强应允, 并特意下旨:“卿历仕年久,才识老成, 既累次乞休,升工部尚书致仕,准驰驿还乡”(李充嗣《荣禄大夫工部尚书蒲川公(龚弘)墓志铭》)。嘉靖帝即位,遣使赐金慰问,并晋升其为荣禄大夫,加一品衔


嘉靖五年(1526),龚弘卒于家乡, 终年七十六岁。


嘉靖七年(1528),世宗遣官为龚弘营造坟墓,御赐祭葬。如今, 在苏州沧浪亭五百名贤祠内有一方清人所制的石刻龚弘像赞,赞词云:“老臣谋国,务在救时。浮粮寄马,去之不疑。”


除三隐堂外,龚弘的宅第还有位于张马巷的玉书楼、位于城隍庙西的尚书宅。今秋霞圃的精华地带——桃花潭景区,就是尚书宅后花园(俗称龚氏园) 的遗迹。传至龚弘曾孙龚可学(字敏卿) 时,惨遭奴变,家道中落,宅售与汪姓徽商。龚可学子龚锡爵为秀才时,赴乡试缺少盘缠,要汪添价,汪曰:“价不可添,秀才若中,我直让还耳。”(光绪《嘉定县志》卷三十《第宅园亭》“龚尚书宅” 条)是科龚锡爵果然中举,汪也一诺千金, 将宅子无偿归还。


龚弘的著作至明万历间已十不存一, 玄孙龚锡爵辑其诗二十一首,编成《玉书楼遗稿》,刊行于世,今载于《疁城龚氏族谱》卷四。由其遗诗可知,他与莆田籍诗人、官至刑部尚书的林俊曾有唱和。另有《儒学应奎山记》、《重修嘉定县志序》二文及《集仙宫赠王令君》一诗, 分见万历《嘉定县志》卷十九、卷二十、卷二十一。


选自《诗礼传家 — 嘉定望族》,2014年;作者:寄庐;配图:寄庐、部分来源网络;编辑:王晓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