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物胜迹 | 园亭会所:秋霞圃

 遐逸生境知识库 2020-10-24

秋霞圃

秋霞圃位于嘉定镇东大街,是融明代龚氏园、金氏园、沈氏园及城隍庙于一体的上海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园林。数百年间,秋霞圃历经沧桑,屡遭战乱毁损,又数度重建添新,传承保护,风貌依然,成为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四星级公园。

▲秋霞圃桃花潭

龚氏园,即桃花潭景区,占地约5400平方米,由明代工部尚书龚弘始建于明正德至嘉靖初。约嘉靖中至天启间,售于汪姓徽商。明万历元年(1573),龚弘曾孙龚锡爵赴乡试乏资,向汪氏提出加价,汪说,价不可加,秀才若得中举人,宅院则无偿奉还。龚锡爵谨记于心,暗暗发誓。是年乡试,龚锡爵不仅一举中式,还于次年连捷成进士。汪氏果然践行诺言,无偿送还。龚锡爵收回宅院,自是心潮澎湃,才情大发,与文人雅士诗酒宴会无虚日,“嘉定四先生”唐时升、娄坚、李流芳、程嘉燧及客居嘉定的宋珏、马元调等常在这里会文唱和。明、清易代之际,龚氏后裔龚用圆、龚用广等与侯峒曾、黄淳耀一起守城抗清。城破,龚氏一门十余人英勇殉节,宅院遂又归汪氏。汪氏再获龚氏园后,大兴土木,筑池聚水,垒山培土,建堂构亭,植树栽竹,种花养卉,极尽园林之胜,遂取名秋霞圃,俗称汪氏园。时有园景二十余处,流寓嘉定的文人雅士如宋琬、邓钟麟、严沆、赵沄等,皆多于此饮酒吟诗、以文会友,盛极一时,秋霞圃声名远扬。

▲秋霞圃桃花潭景区

秋霞圃全园精华以桃花潭为中心,南北假山隔潭对峙,薲藻风香室和丛桂轩东西临水相望。清澈潭水,映照沿岸景色如在画中。

▲龚弘

相关链接

龚弘(1451—1526),字元之,一字蒲川,嘉定人。明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历任严州府推官、南京刑部云南司主事、广东司员外郎、吏部文选司郎中、兖州知府、浙江右参政。弘治十五年(1502)引疾辞官,家居13年。正德九年(1514)复官,先后任福建右布政使、湖广左布政使、应天府尹。正德十二年,黄河泛滥,擢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河道,后又兼理河运,治绩卓异,被正德皇帝称为“干事老臣”。累官至工部尚书致仕,晋阶荣禄大夫,位列一品,卒赐祭葬。著有《嘉定县志》、《玉书楼稿》等。

桃花潭南山以湖石堆砌,山东南巅构霁霞阁。此阁原建于金氏园,清咸丰间毁于兵火,1985年于此重建,苏局仙题额;阁前置湖石“缀华峰”,由孩儿桥西北堍原廖家(清同治、光绪间礼部尚书廖寿恒兄弟)大院移来;阁下设仙人洞,洞东建晚香居。山北坡百年瓜子黄杨、银杏、榆树等,生机勃勃。山下筑临水小径,湾塘口置涉趣桥,为独幅石板,由明天启元年(1621)“嘉定四先生”之一娄坚题名。山西南麓临潭建池上草堂,始建于清康熙间,名出唐诗人白居易《池上篇》和《草堂篇》,夏雨重新题额。池上草堂面山背水,临潭设吴王靠,形似舟楫,故又名舟而不游轩;堂东接半亭,形如船头,内悬应野平隶书“舟而不游轩”额,额下置明镜一方,对镜可观桃花潭及两岸景物。山西北为丛桂轩,取《楚辞小山招隐》:“桂树丛生兮山之幽”句意,为龚氏园旧景,方形歇山式卷棚顶,四面翻轩、格扇长窗,东向面对桃花潭;轩前植迎春、垂柳,轩南种芭蕉、翠竹,轩西莳天竹、金桂,轩北栽青松、腊梅,对应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相宜。丛桂轩南侧绿荫之中,有一组山石似老态龙钟的“福、禄、寿”三星面北而立,左“禄”右“福”,“寿星”居中,形神兼具,因名“三星石”,为明代遗物,石中珍品。

▲1950年代秋霞圃山光潭影馆

桃花潭北山则以黄石叠筑,东西横亘约40米。山上构积山亭,有参天银杏,华盖蔽日;山下辟归云洞,南北长10余米,高近2米,宽约3尺,南北洞口分题“归云”、“洞天”额,游人穿行其间,有曲折幽深之感。“归云”洞口,二百余年枫杨,绿荫一片。洞东碧光亭,依山傍水而建,故又名扑水亭,民国间由猪行老板捐资重建,易名“二六亭”,寓十二生肖“亥猪”之意,以明此亭系由屠宰业同人捐建;后因其名不雅,又取其谐音改题“宜六亭”;再次重建后,恢复原名,谢稚柳题额;亭内三面设吴王靠,内置书画屏六扇。山后有延绿轩,歇山式卷蓬顶,四周轩廊,正面雕花落地罩;轩内挂名家书画条幅,胡问遂书匾;轩外松、竹、梅、蕉,青翠香艳。北山之东为碧梧轩,又名“山光潭影馆”,位处桃花潭北岸,坐北朝南,三面轩廊。前檐为张爱萍手书“壶峤长春”额。轩内宽敞明亮,红木桌椅、长几,素雅古朴,杨廷宝、胡厥文、沈迈士、叶路渊、王个簃等名家所题“尽观自得”、“山光潭影”、“碧梧轩”、“壶峤长春”额,风格各异,相得益彰。轩前月台,左右各有百年盘槐一株。轩东侧一石,以形似古琴,名为“横琴石”。碧梧轩东西两侧分别与观水亭(也称枕流漱石轩)、延绿轩连廊相接,桂花、迎春、芭蕉、青桐,绿荫掩映,芬香吐翠。由观水亭北眺,则金氏园之清镜塘景区一览无遗。折而往南,过“题青渡”石桥,则进入沈氏园旧址,一棵秋霞圃古树名木中的寿星、已逾250岁高龄的参天古木,傲然挺立桃花潭东岸、薲藻风香室门前。由此而东,即凝霞阁景区——沈氏园。

▲秋霞圃屏山堂景区

沈氏园,以凝霞阁为主景,占地约2700平方米,系明万历、天启间,嘉定诸生沈弘正购龚氏园东偏废圃而建,旧有门额“十亩之间”,为董其昌亲题。此园后归申氏,清乾隆中并入秋霞圃,同为城隍庙后院。主体建筑凝霞阁,居中面南二层,底层三间,阁一楹,宋日昌题额。阁前庭院宽敞,山石丛丛,绿树成荫。阁后墙脚站立一石,高逾2米,形似僧人曲背前倾,双手合十,彬彬有礼,因名“迎客僧”。登阁鸟瞰,桃花潭、清镜塘美景尽收眼底。阁前西侧屏山堂,坐西向东,得名于堂前湖石假山。山石坚润险怪,高约3米,恰似屏风;山底一石,高盈二尺,上镌“米汁囊”三字,昔时终日不见阳光,每逢阴雨天气,石面便渗出水珠,色如米汁,因题名为“米汁囊”;堂前地势低洼,设计者匠心独运,采用“旱园水做”手法,三面湖石堆砌,营造假象,使人产生“池”的感觉。堂后一楹凸出,西向与丛桂轩隔桃花潭相望,陈从周题额“薲藻风香室”。闲研斋、数雨斋、游骋堂、聊淹堂、彤轩、扶疏堂、环翠轩、觅句廊、洗句亭等,环“池”而建,鳞次栉比,步廊相通,错落有致。建筑楹联字额,庭院古树名木佳石,移步异景,悦目赏心。由聊淹堂南出,为城隍庙景区。而出觅句廊北折,则进入清镜塘景区——金氏园旧址。

▲秋霞圃米汁囊石

▲秋霞圃米汁囊旧影(居中者)

金氏园,南与龚氏园、沈氏园相邻,系明万历十年(1582)举人金兆登营建。时有柳云居、霁霞阁、冬荣馆等胜景近10处,清咸丰十年(1860)兵燹悉数被毁,仅存池塘、竹树。1970年代,又填平池塘,辟为学校操场。1985年,全面重建,恢复诸景,占地约13300平方米。因池塘与北侧清镜塘相通,故名池塘为清镜塘。池塘水面开阔,水系与龚氏园桃花潭相连。塘北有陈从周题额“三隐堂”,堂内设茶座,东侧柳云居,以其周边植柳而名,西侧秋水轩,前植桂花,西栽牡丹、琼花、杜鹃、海棠,北种腊梅,四季花香。塘西堆土为山,漫山遍植枫树、青松,原名青松岭,因枫树较青松更为醒目,故而更名枫树岭。岭西坡叠黄石假山,高6米余,陡峻雄伟,宛若天成。岭上构岁寒亭,岭南建补亭。清镜塘东侧,顺石径向南,即为城隍庙。

▲1950年代秋霞圃一角

城隍庙,又称城隍祠,也称邑庙。始建于宋嘉定间,原在嘉定南城,明洪武三年(1370)移建今址。坐北朝南,面临东大街,为秋霞圃主出入口。旧有大殿、寝宫、校籍堂、掖楼、吹鼓亭、戏台、井亭、辕门、仪门、照壁等建筑。明、清两代多次重修、重建。历经近现代战乱,戏台、辕门等部分建筑已不复存在。现存建筑多为光绪间重建,由南而北依次为井亭、仪门、大殿、寝宫等。井亭二座,石柱方形攒尖顶,四角飞翘,东西相对,亭内置六角井一口。主体建筑大殿,面宽五间,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重檐歇山式,高敞雄伟,庄严肃穆。龙吻脊,中间塑盘龙吐水并“国泰民安”四字,前檐为轩廊。廊前月台,三面置青石围栏,金刚石圆雕狮子望柱。殿中供奉城隍神像等。殿前广场置铸铁宝鼎,常年香烟袅袅。殿后封闭式工字廊将寝宫与大殿连为一体。寝宫内供城隍夫妇像,床台几凳、洗漱用具、锦缎被褥等,一应俱全,铺陈华丽。寝宫两檐分别悬挂木制大算盘一把和“果然灵”匾额。城隍庙并无专祀,明代以后,只称县城隍。新官上任也必先谒庙设祭,以冀神佑。相传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邑人沈人种(字时雍)乡试中式,准备赴京参加会试。行前,他来到城隍庙,向城隍老爷拜辞,心里默默许愿:如金榜题名,当为城隍庙建坊树铭。次年,沈人种果然进士及第,授官德清知县,后累官至福建巡抚,所至颇多建树。沈人种衣锦还乡,践诺前约,在城隍庙前建造牌坊,题额“威灵赫奕”。今殿内“威灵显赫”匾额,为光绪间重题。

▲城隍庙大殿

秋霞圃现总占地近50亩,集明代三园一庙于一体,相互贯通,又各具特色。园内湖石池塘,山水相依;古树名木,参天蔽日;丛竹佳卉,四季芬芳。殿宇宫室、厅堂亭阁,高低错落,疏密有致;门洞漏窗,形式多样;步道小径,风格迥异。又有碑刻题额楹联,通古达今,回味无穷。游客入园,近观远眺,移步异景。探幽览胜,赏心悦目。1962年9月,秋霞圃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选自《世代永宝——嘉定文物胜迹》,2013年;作者:江汉洪;配图:江汉洪、徐征伟;编辑:陈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