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年度十大流行语

 高山仙人掌 2018-02-03




12月12日,《咬文嚼字》杂志发布了“2017年十大流行语”。《咬文嚼字》杂志自2008年开始评选十大年度流行语,是最早做流行语评选的机构。

“2017年度十大流行语”分别是:“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共享”“有温度”“流量”“可能...假...”“油腻”“尬”“怼”“打call”。根据词语出现的频次,结合人工后期处理提取、筛选而评选出了十个频次最高的词语,代表了中国主流媒体关注点及语言特点和变化指征。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杨尔弘:在十九大召开以后,媒体也是在不断地梳理着各种各样的热词,所以它很自然的在我们数据提取的过程中就成为中国媒体的流行语。“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等随着十九大的召开而热起来的词语因为网友高度推荐排在前面。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不忘初心”由此迅速流行开来,广泛用于各行各业中。自2017年6月起,为了迎接十九大召开,开展了以“砥砺奋进的五年”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砥砺奋进”准确地概括了以往五年的成就,生动地描绘了中华民族的形象,迅速流行于各类媒体上。

共享,义为共同享有、共同享用。共享单车的出现,解决了人们从住宅到公交站台、地铁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共享”是互联网技术、移动支付技术日益成熟条件下的新的经济模式。“有温度”这个有着细腻感觉的词语,此后逐渐流行开来。它的意思是让人感受到热度、暖意,含义由物理层面扩展到了人文层面,和我们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高度契合。“有温度”的流行反映了人们对城市化建设中的人性化要求。

从2016年年底、2017年年初开始,娱乐圈频频用“流量”来形容那些粉丝多、人气高、影响广、商业价值大的明星。这里面既有市场层面的客观描述,又隐含着公众的文化评价,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词语。2017年1月,网络上出现一组调侃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的表情包。此表情包由“我可能复习了假书”“我可能拿到了假试卷”“老师可能划了假重点”等句子配上各种苦恼表情符号组成,迅速在大学生群体中传播开来。“可能XXX假XXX”的句式便在此基础上形成,并快速传遍朋友圈和微博。人们用对“假”的埋怨、指责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2017年10月24日,有网友发了一条微博谈“中年男性去油腻步骤”,立即引起网友热议,“油腻”因此引爆网络。“油腻”的走红,反射出人们在物质生活条件提高后,对如何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反思。现在“油腻”的含义进一步扩大,油腔滑调、世故圆滑、不修边幅、邋遢不堪等等,都可称“油腻”。而“尬”这个字在今年因为尬聊、尬舞等用法而流行起来,人们接受了这种词语形式,却仍把“尬”理解成“尴尬”,“尬舞”便成为“尴尬地舞蹈”的意思。由此“尬”独立使用,成为新的流行用法。

作为网络流行词的“怼”源自综艺节目《真正男子汉》。在该节目的第二季中,某嘉宾被“收拾”了一顿,满怀委屈地问教官:“这就叫被怼吗?”教官便探讨了一番“小怼小进步,大怼大进步,不怼不进步”的“理论”。“怼”因此渐渐流行起来,人们用它来表示故意找茬、反抗、反对等意思。后来其义扩大,进一步衍生出“比拼”“竞争”等含义。“打call”最开始的意思是演唱会现场观众疯狂喊叫,后指跟随音乐的节奏,用挥动荧光棒等方式与台上的表演者互动。进入我国后,其适用范围逐步扩大开来,也用来表达对某人、某事、某物的支持和赞成。

《咬文嚼字》创始人郝铭鉴说,很多流行语产生的前提,是要在生活中碰到某一个爆炸性的事件。比如,曾经一度流行的“躲猫猫”等词都来源于当年的社会热点事件。不过他也说:“所有专家都认为今年是个流行语的‘小年’,产生的流行语并不多。”

《咬文嚼字》评选流行语的过程是,编辑部在年初就开始收集流行语条目。到11月份,杂志在网上向社会公众广泛征集。今年因为感到新的流行语比较缺乏,除了编辑部征集词语之外,杂志还建立了华东师范大学语言文字观测站和上海师范大学语言文字观测站,广泛发动师生利用校园资源搜集条目。最后搜集到100多条流行语,经过编辑部初选、专家评审、媒体意见征求等环节评出十大流行语。在评选中,“流行”“创新”“文明”是重点考虑的三大要素。

因为评选的流行语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引导,所以今年的一些热词并没有入选。比如“丧”这个词就在编辑部里引发了激烈讨论。最终,因为“丧”这个热词传达的并不是社会的积极观念而没有入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