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行词不应占据我们的生活

 新用户1606Lek8 2020-09-26

期中考后,心力交瘁。就连本该能拉我一把的科目——英语也砸了。这时老师正让我站在讲台上讲解一篇完型填空,而且有个大前提,说话不能带“然后”这个词。然而平常早就习惯用“然后”这个词作“万能”连接语的我必然管不住嘴。每个不经意间都是一个“然后”,“然后这道题应该……然后……然后……”。最终被老师喊去当众健身,场面羞耻度几乎涨过头顶。

事后我曾思考,老师这么做不无道理。网络流行词指数增长的时代,比起传统的表达方式,我们这个年纪的学生似乎更愿意去使用更加潮流,新奇的词语来表达自己。这部分词语可能是来自各地的方言或某些滑稽的说话方式,可能是来自于一个令人捧腹的梗。使用这些词语似乎是鉴别是否同龄人的凭证——因为长辈们一般听不懂。

但是这些词语,不仅被我们经常使用,而且可以说是被用烂了。比如“呵呵”这个过气的词,它被用到各个场合中,几乎可以表达任何意思,它可以“简化”发言者的发言,却也因此使对话变得模棱两可,含糊不清。

而当我们开始用过于简洁“万用”的流行语交流时,我们的思维变得具有惰性,懒得去组织语言,这种情况下,人们就只能互相开始猜测。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形成话不说完整,话懒得说完整的习惯。比如“就会那什么样了”“就那什么了”。这样含糊不清的表达,只会使听者更加困惑。而学校的老师为了传道受业解惑,必须将课上得有逻辑且有趣,便不能用“然后”“就”这样的词,来链接每一部分的教学,所以也听起来更加有条理,思维更加清晰。从这对比中便可以看出流行词短处。

流行词对我们来说就像是一种慢性病。也许我们写作文不会从头到尾都用然后连接,但当我们习惯了,形成了条件反射,一上台发言便会原形毕露……最恐怖的应该是当流行语开始驻扎于作文时,我们呈现纸的思维上便会显得愈发跳跃,甚至毫无逻辑。

其次,流行词使我们越来越远离了真实的自我与他人。每当我们利用流行词回应他人时,我们都只是条件反射,木偶般地回答别人,而不是内心的真实想法。久而久之,人们之间的沟壑便塞满了一具又一具缺乏思考的“流行语的空壳”,人们互相理解的机会就少了许多,开始变得冷漠、疏远。多么可怕的结果,却也正是流行语占据我们日常的结果。

于是平时发言少不了“几十个然后”的我就应当之无愧地成为第一个被改造对象了。

【推荐语】以自身经历引出中心论点:流行语的滥用导致思维懒惰,不仅令人看后会心一笑,更带来了思考:我们是否也陷入了这种境地?(黄龙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