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人工智能尚未大热之前,美国《财富》杂志就将百度和微软、谷歌、facebook并列为全球AI四大巨头。 早在2013年1月份就率先设立深度学习研究院的百度,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和完善的技术体系。 李彦宏陆陆续续建成了五大实验室,除了深度学习实验室之外,还有硅谷人工智能实验室、大数据实验室、增强现实实验室和深度学习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这些实验室逐渐形成了一个平台体系:百度智能云和百度大脑。
|阿里
当然,阿里还有iDST和A.I. Labs。 iDST的研究成果走进现实世界,依靠的是他们打造的一个个“大脑”。这两年来,阿里云相继推出了ET城市大脑、ET医疗大脑、ET工业大脑、ET环境大脑、ET航空大脑,将AI能力与大数据和云计算结合起来,在各个垂直市场跑马圈地。 A.I. Labs,它不止是一个研究机构,还承担着基于AI技术打造平台、推出产品的职责。目前,他们除了天猫精灵智能音箱和搭载的AliGenie操作系统、AliGenie语音开放平台之外,还推出了AR开放平台和AR内容平台。 从2017年末开始,自动驾驶也成为了A.I. Labs发力的领域之一。 |腾讯
在基础研究,腾讯有AI Lab、优图实验室和微信AI实验室三大机构,优图专注于计算机视觉技术,而AI Lab和微信AI在研究方向上多有重合,都是AI实验室标配的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和计算机视觉。 腾讯的AI技术也在寻求着更多垂直领域的落地应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医疗平台腾讯觅影。在金融、安防、政府政务、智慧零售等等领域,腾讯也都将AI技术与自身的社交、支付、地图、小程序等等技术结合起来,推出了垂直解决方案。 另外,腾讯也有类似于百度大脑的“AI开放平台”,在深耕的垂直领域之外,将自己的AI技能开放出来,供应给开发者。不过,目前这个“开放平台”的用户案例,依然是以腾讯内部产品为主。 |总结 虽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三家也各自有钦定的重点方向。但仍有一些是战场是重中之重,也是未来BAT在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过程中,有可能最早展开厮杀之地。 以下是三家在重要战场上的竞品对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