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后宫叙旧(二)

 网罗天津卫 2018-02-03


天后宫叙旧

 

天后宫叙旧(二)

妈祖落户天津卫:

一提妈祖您可就会想到仁慈、博爱、助人、救难、惩恶、扬善的这些字眼。妈祖文化在天津已有800年的悠久历史。而坐落在旧城东门外——三叉河两岸,现在的古文化街的这座始于元泰定三年(即1326年)的天后宫,就已经成为天津市区最古老的建筑群。

几百年来,天津人对天后娘娘的喜爱和信赖一直持续不减,那么,这位万人尊崇的女神在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呢?

一个凄美的传说:

天后宫叙旧(二)

话说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 323日,福建莆田的一个渔民家里,一个小女孩出生了,可奇怪的是,直到满月还听不到她的哭声,于是家人就给她起名叫林默。

林默生来就与众不同,15岁就能给人看病了,尤其是航海技术和水性更好的出奇!小姑娘经常驾一叶扁舟,在海上救人于危难之中。天有不测风云一次,一只商船被风浪打翻,船上10人被救上来9人,那最后一个被风浪吹得越来越远,眼看就沉下去了,林默把生死置之度外,奋力救起最后一个遇难者。可她自己却精疲力竭被风浪吞噬,时年17岁。

从人到神:

天后宫叙旧(二)

为了纪念这位古道热肠的女子,人们纷纷立祠祭奉,尊称林默为“神女”或“龙女后来人每逢出海,就会暗自祷告,希望林默保佑自己航程平安。而人们顺利到达目的地时,优惠深感林默的灵验。久而久之林默就成了航海者的精神寄托。因为名气太大了,这位民间的渔家女受到了一等皇封,从此由人变为神了。

天后宫叙旧(二)

这位民女被宋朝至清朝历代统治者一路晋封,由“夫人“到”“妃”“贵妃”“天妃”到“天后”再到“天后圣母”。林默由人间凡尘步入天上神坛。但在民间,老百姓称她为“妈祖”“娘娘”,而天津人更是生动的地叫——“老娘娘”。

天后宫叙旧(二)

要说起来,咱天津卫的天后宫,比天津城岁数还要大呢,

“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

天后宫建于元代泰定三年,那时天津称海津镇,只是个水路大码头。天后宫就建在海河源头的三岔河口,这样,终日来往的船工和水师都不免到三岔河口停船靠岸。少不了到庙里烧香叩头,祭祀祈福。由于香火日盛,宫门前几条大街便繁集了店铺。以至后来史学家称为“天津摇篮”

天后宫叙旧(二)

天津人,热情实在,而天后这个称呼,似乎疏远生分,于是就改口称娘娘,觉得如此才显得亲切,有什么祈求也好张嘴啦!

天后宫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穿过山门‘牌楼,映入眼帘时高大开阔的大殿。由前殿往里走,就会看到主体建筑,正殿,整个庙宇气势恢宏,造型别致,具有浓郁的明代建筑风格。

天后宫叙旧(二)

正殿供奉的天后娘娘,头戴凤冠、身披霞披,神情端庄祥和,其雍容华贵,难以言表,在娘娘宝座下面,传说藏有一只海眼,直通波涛滚滚的大海。

娘娘宝座下的“海眼”:

传说天津城从前有一户人家的童养媳,数九寒天被狠心的婆婆逼着去挑水,不去就打,跳不来水也打。大河都冻瓷实了,那还有水挑啊?也巧了,这小媳妇巧遇到一位仙人,给她一条马鞭子,往水桶里一搅和,这水桶就满了。

 

天后宫叙旧(二) 天后宫叙旧(二) 天后宫叙旧(二)

时间一长,婆婆就起了疑心,终于发现了这个秘密。她躲在小媳妇后面一喊:“你搞什么鬼?”小媳妇一害怕,鞭子就掉在水桶里,那水呼呼往外冒,止都止不住!眼看天津卫就被水淹了。小媳妇情急之下一屁股就坐在水桶上。甭问,那就是海眼。
天后宫叙旧(二) 天后宫叙旧(二) 天后宫叙旧(二) 

据说小日本侵略天津时,住进了娘娘宫,他们曾推到了娘娘神像,因此冒出来大水,吓得日本兵又把神像立了起来,并不住的磕头谢罪,大水才不继续流啦。

因为海眼的事,天津卫就出现了俗语,比如,娘娘搬家,有多大眼,现多大眼。这句歇后语,至今被天津人津津乐道。

遥遥相望有戏楼:

 

天后宫叙旧(二)

与天后宫遥遥相望,是一座气势不凡的戏楼。戏楼是木结构楼台式建筑。坐东朝西,和天后宫大殿正好是脸儿对脸儿,高矮尺寸正好能让大殿里的天后娘娘看见。今天看见的戏楼是1985年重建的,高12米宽10米进深11.5米,抱柱贴金楹联上写:“望海阔天空千帆迎晓日,喜风清云淡百戏祝丰年。”这座戏楼可是咱天津最早的露天舞台和大众自娱场所。

早年间,每逢船只顺利出海或返航,都要在天后宫戏楼举行酬神演出,答谢天后的护佑之功。而最热闹最过瘾的,还算为天后娘娘庆祝生日。想当年好多梨园名流都争相在此登台。可惜从乾隆年间就出现的酬神演出,在经历了140多年的辉煌后,最终因为20世纪30年代日军侵占天津而被迫谢幕了。

山门以前竖高杆:

天后宫叙旧(二)

天后戏楼正对着天后宫的山门。山门前有两棵高大的旗杆,直插云霄。格外引人注目。幡杆,高26米,由若干根铜、铁糙木接成,外层缠麻抹灰,再涂上桐油,经历冬夏,坚固结实。据说幡杆初立时,一是挂灯,为往来三岔河口的漕船导航;另一方面则作为天后宫的陪衬物,使整个建筑群错落有致,气度不凡。

 

天后宫叙旧(二)

几年前,在从新修缮这两株幡杆时,竟意外发现了一本无字天书。在幡杆顶部,高60厘米,直径39厘米的桃形“鎏金顶”内工作人员发现一本完整的书,书皮为红色,书页是宣纸,打开从头到尾没有文字。近些年,天后宫幡杆没有被取下的记载。重达十千克的金顶是厚厚的铜制成的,外面涂有金粉。当另外一棵幡杆的金顶也被取下时,发现了一个礼品包,包内竟然藏着一个小纸条,纸条记载1896年,修缮此幡杆的捐赠人的名字。后来人们又在那本无字天书的夹层发现了,一张红色的纸条,上写“同治”五年,潞河楼主陈五爷兆麟先生。

 

天后宫叙旧(二) 天后宫叙旧(二)  天后宫叙旧(二)

据史料记载;同治五年天后宫举行庙会,点炮时不慎失火引发火灾,烧毁了一棵幡杆。之后,那位陈五爷按照原来大小高矮又从新捐赠了一个。为了记录,人们把字条镶进了小册子,至此天后宫无字天书真相大白。也使我们了解了更多的天后宫的历史。

天后宫叙旧(二)

2011-8-21.天津.白桦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