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波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最近单位的同事小姐妹们相约练瑜伽,还特意建立了一个微信群“伽人有约”,未能免俗的我,也加入了这个群。不知不觉,练习已有半年。 每周二、周四下午下班后的5-6点,是单位小姐妹们约定练习瑜伽的时间。今天在微信群里报名上课的本来只有4位,下午3点多的时候一位“伽”人在群里说:“在外办事,不能瑜伽了”。我们的美女老师马上@其他人:“其余三人可以正常上课吧?可以,我就准备过来了哦。” 不晓得瑜伽有没有一对一的教学,但通常还是学员多几个,气场会强大一些吧。我们在练习瑜伽体式时,感觉坚持不下去时,老师总是说 :“坚持……再坚持……三个呼吸……你看,大家都在和你一起坚持哦。”知道了吧,我们坚持的力量都是从别人身上看来的,所以老师的担心也不是多余的。“我可以”“我可以”“我可以”,收到三个肯定的回复后,老师终于微笑作答:“出发了,一会见。” 当我踩着点推开瑜伽教室的门,立刻被“意外”到了:原本以为是三个人的私享式小课堂,居然来了7位“伽”人,这学习的热情,比现在的天气真是高了好多度。难怪我旁边的妹妹每做完一个体式就要拿毛巾擦汗,而我自己呢,汗水从头发根出发,流到发梢,一滴一滴滴到了瑜伽垫上,看得旁边的这位妹妹直惊叹。 其实出汗并不是瑜伽体式做得到位与否的标准,但做到位了出汗通常是免不了,就说在课堂上练“坐立山式”吧,按老师的提示语言“臀部在垫子上坐实……双腿绷直,脚跟贴紧垫子……找到大腿根部……将身体折叠成90度……上身立起立直……双臂贴耳根高举过头……坚持……再坚持……三个呼吸”,看似很简单的动作,第一遍做完只是身体有点点发热,第二遍做完背上就开始冒毛毛汗了,第三遍做完,头发根就湿透了呢。 曾有人问一位学者:“你总是在练习瑜伽,最终得到了什么?”答:“什么都没有得到。”再问:“那您还学习瑜伽做什么呢?”学者说:“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失去的东西。我失去臃肿、亚健康、慵懒、愤怒、纠结、狭隘、怨恨、挑剔和指责、悲观和沮丧;失去了肤浅、短视,失去了一切无知、干扰和障碍。” 我只是一名瑜伽的初学者,还在流着汗练习体式,学者式的得与失来不及体会,且从“身”着手。老师说无论体式的难易程度,都是一个层面的,没有分别,关键的是需要你自己亲身体验。“不断地重复,用心去感受,你也可以拥有健康灵活的身体,以及愉悦的心情!”这是老师鼓励我们的话,就当成目标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