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春:二十四节从头越

 城北十五里666 2018-02-04


        今天是2018年2月4日,星期日,农历腊月十九,立春。

        立春,也称打春、立春节,寓意着冬天结束、春天开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我们读着朱自清先生诗意满满、文采斐然的《春》之韵长大,感受着一个个姹紫嫣红、鸟语花香、蓬蓬勃勃的春天的到来;也习惯了天地轮回、世态炎凉、人间冷暖,从而心平气和地送走了一个又一个春天的逝去。握不住时光的流沙,留不住春天的爱恋,周而复始,年复一年。读过唐代诗人罗隐的《京中正月七日立春》诗,诗曰:“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由诗题便知,立春恰逢正月初七,和“人日”重叠,神奇巧合。而我们的“罗大诗人”敏锐地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机遇”,脑洞大开,妙笔生花,连用七个数字开头,形同口语,娓娓道来,看似简单,却形象逼真,更富含机巧。既暗寓正月初七乃“人日”之意,又让人感觉他正在掰着指头计数,盼望着“立春”早日到来,期待着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读罢此诗,引发了我的共鸣,一样的期待,一样的盼望,一样的迫不及待……感同身受,心有戚戚,难道是古人的心梦与我“暗合”?呵呵!玩笑话,概率极低!不过古人也是人,同为天地万物之精灵,审美、志气、心情与我们现代人应该是一样一样的!今天,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立春”节气,她高举着24节气中的第一张入场券,准时准点,款款而来。春天来了,东风送暖,迎春花来信,万物蕴蓄着勃勃生机。大地开始解冻,蛰居在泥土里的虫类慢慢苏醒。河冰渐渐断裂,分离成无数碎片,如同被春江水暖“鱼”先知的鱼儿背负着,漂浮在乍暖还寒的春水里。春到人间,草木吐新芽,白昼的时针越走越长,春光明媚着笑脸,暖意融融,生机盎然。唐代诗人韦庄有《立春》诗一首,诗曰:“青帝东来日驭迟,暖烟轻逐晓风吹。罽袍公子樽前觉,锦帐佳人梦里知。雪圃乍开红菜甲,彩幡新翦绿杨丝。殷勤为作宜春曲,题向花笺帖绣楣。”全诗生动形象地诠释了“立春”时节的气候、物象、人情:春到人间,草木先知,春风暖烟轻入梦,开轩饮酒吟春辞。立春了,春来了,走过冷酷冬天的人们,顿觉眼前豁然开朗,饱满的生活激情灿烂洋溢、活力四射。我们的人生之路啊!又将走出一轮新鲜的芳华四季。

        立春,既是一个节气名称,也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立”者,“开始”也,“春”字,古作“萅”,象征着草木初生,“立春”,乃“岁之始”之意,《公羊传》里就有“春者何,岁之始也”的记载。立春日,“阳和起蛰,品物皆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尔雅》中就说:“春者,天之和也。”古人又将春天分为孟、仲、季“三春”,而把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宋代诗人张轼有《立春偶成》诗一首,诗曰:“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诗中透露出冰化雪消、草木滋生等“孟春”来临的气息。于是,“便觉眼前”豁然开朗,呈现出一派生意盎然的景象。就连那一池春水也碧波荡漾起来,散发出“风光无限”的魅力。春天是生长的季节,《释名·释天》中就有“春,蠢也,万物蠢然而生也”的记载。故那些带“春”的词语常被用来形容美好、愉快、富有活力,比如,“阳春白雪”、“枯木逢春”、“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等等。春天也是恋爱的季节,《周礼》中就有“仲春之月,令会男女。”的记载。经过漫长冷酷严冬的蛰伏,卧薪尝胆,厚积薄发,终于又迎来了美妙绝伦的生命之春!甜言蜜语、浓情蜜意、两情相悦涂抹出浪漫唯美的春之“色”。宋代诗人朱淑贞有《立春》诗一首,诗曰:“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全诗呼唤着春景,召唤着爱情,抒发了“春心荡漾”的热切心情。我国传统的情人节“上巳节”,以及西方的情人节“圣瓦伦汀节”也都同步着美丽春天的节拍,款款而来。只是两者时下的境遇大相径庭,不啻于天壤之别。西洋“情人节”倒是迎合了不择手段赚取金灿灿的“金圆券”(寓意贬值快)的东风,火借风势,迅速“火”遍了神州大地,大有“一统江湖”之势。尽管“东土大唐”有关部门几次三番出来“灭火”,但终因方法不对路,简单粗暴,一味的这个不准、那个不许,“革命”的三板斧,永远的老一套,难以服众!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强弩之末,效果自然微乎其微。难道不是吗?试问现今还有几个国人能记得“上巳节”呢?为什么不直接宣传我们这个传统的情人节,而去压制那个西方的情人节呢?难道“不择手段”地把别人打趴下,我们就能“理直气壮”地站起来了吗?非此即彼,非黑即白,这是什么逻辑思维?可悲!可叹!春天还是播种的季节,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官方也好,民间也罢,历朝历代对“立春”都十分重视,对“迎春”更是“郑重其事”!比如,皇帝和地方“父母官”会通过特定的“迎春”礼仪向老百姓“劝耕”,百姓们也会通过一系列“迎春”活动祈愿天地祥和、风调雨顺。据考证,我国“立春迎春”风俗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届时,“天子”会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布德令以施惠兆民”,临了还要遍赏群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上行下效,庙堂“迎春”礼仪也带动起了庶民阶层,并代代相传,成为了一种全国性的迎春“集体”活动,吃春饼,鞭春牛,祈福五谷丰登的美梦成真。比如,立春之前,各县“县太爷”会带领本县的“名望之士”,选个“风水宝地”,挖个坑,再把羽毛、鸡毛等放到坑里去。等到了某个时刻,那些放在坑里的轻物质会自动地飘浮起来,这便是立春时辰了。于是,大家便开始燃放鞭炮,举“县”同庆,预祝年景风调雨顺,庄稼有个好收成。春是生长,春是耕耘,“立春”意味着每年农事的开始,气温回升在农人们欣喜的脸上,全国各地吹起了春耕的号角。大忙,春耕永恒不变的主基调!

        关于立春的“史话”还有很多,比如,秦国丞相吕不韦带领他的三千门客编撰了黄老道家名著《吕氏春秋》,此书博采众长、包罗万象,熔诸子百家学说于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书中就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8个节气的明确记载,称为“十二月纪”。这些都是“重量级”的节气名称,勾画出春夏秋冬的脉络,凸显出一年四季的分界。立春走到立夏,就走过了春季;立夏走到立秋,就走遍了夏季;立秋走到立冬,就走出了秋季;立冬走到立春,就走完了冬季。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绵延不绝,接力着“四季歌”交响曲,让人们感受着“天人合一”、“世态炎凉”、“人间冷暖”!另外,国人曾经长期称呼“立春”为“春节”,直到1911年发生了“众所周知”的辛亥革命,建立了“膜拜”西方政治体制的中华民国后,才在随之而来的历法革新中被“正月初一”所取代,也算是一种“鸠占鹊巢”吧,呵呵!彼时,“大航海”时代已经走过了几百年,政治、文化、科学技术“全球化”趋势明显,西学东渐,洋为中用,崇尚“时髦”,蔚然成风,掀起一轮历法革新“在所难免”!否则便不能证明“仁人志士”们是在“虚心”向西方学习,对吧?但是老祖宗传承了几千年的“瑰宝”又不能“全盘抛弃”,抛弃了就无法向国人,尤其是那些顽固的“老古董”们交代,怎么办呢?也挺难为这些“各省大员”们的,他们不辞辛劳,齐赴首都南京“集思广益”、“共商国是”,最终决定“两条腿走路”,二者兼顾,“都不得罪”。即把公历1月1日称为“新年”,又鉴于 “立春”节气恰好在农历新年前后,便把农历1月1日叫做“春节”,理由是“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1912年开始执行,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这次的“中西合璧”把“立春”的本名“春节”来了个“乾坤大挪移”,取代了古代“元旦”的位置,有点“不伦不类”,但也算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吧,因为要“中西兼顾”,就得有所“妥协”!用了几千年的名字,一旦给了别人,搁谁都心疼,肯定有点舍不得,对吧?“心疼”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肩负着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光荣使命”,即使作出“重大”牺牲,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都是值得的,义不容辞哦!这套“近现代”行之有效、“为国捐躯”的精神说教,同样可以追溯“调整”你这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节气名称,你就“与时俱进”、“服从大局”吧!谁让你“有事没事”总在“岁首”面前晃悠呢?领导“眼面前”的红人,不“提拔”你提拔谁?呵呵!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决定历法上“承继前朝”,也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历”,即“阳历”,这样还是出现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为了便于区别,“人民公仆”们绞尽脑汁、煞费苦心,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折中办法,即也把农历新年称为“春节”,但把阳历新年改称“元旦”。此举意义重大,“挽救”了老祖宗沿用了数千年,却被民国“西化之风”吹得无影无踪了38年的“元旦”名称。尽管现行“元旦”仍指岁首第一天,但却是按照“阳历”来计算的,“丢失”了在国人心中至高无上的“农历新年”的地位,身价降低,风光不再,喜庆热闹程度也“不可同日而语”。还好,毕竟保留了“元旦”这个流传千古的名称,且还带来了“放假一天”的实惠,聊胜于无吧!只不过“立春”再也要不回她的本名“春节”了,新中国也“帮”不了你哦!呵呵!

        立春了,迎春花暗香浮动,含苞待放,又是一年岁末时,过年的气氛也越来越浓了。但雪花依旧纷飞,“一树寒梅白玉条”,梅雪争春,疏影横斜,傲雪怒放。南宋大诗人陆游有《立春日》诗一首,诗曰:“江花江水每年同,春日春盘放手空。天地无私生万物,山林有处著衰翁。牛趋死地身无罪,梅发京华信不通。数片飞飞犹腊雪,村邻相唤贺年丰。”说的就是立春虽至,但依然大雪飘飘,寒梅傲雪绽放,呼邻唤友庆年丰,真是“瑞雪兆丰年、飞雪迎春到”啊!同样是写立春邂逅积雪,唐代诗人张九龄有《立春日晨起对积雪》诗一首,诗曰:“忽对林亭雪,瑶华处处开。今年迎气始,昨夜伴春回。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东郊斋祭所,应见五神来。”此诗言及白雪覆盖着梅竹,如花似玉,又是一年立春时,冬春牵手,冷暖自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立春是企盼,立春是希望,再苦再累的日子都会过去,再寒再冷的季节总有终点,正如英国诗人雪莱所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立春赋诗,如杨花飞雪,飘飘洒洒,佳作迭出,真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代文人、封建士大夫饱读诗书,忧国忧民,立春之际,诗兴大发,抒情言志,留下了许多关于立春的诗词名篇。唐代大诗人杜甫有《立春》诗一首,诗曰:“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杜“诗圣”由眼前的春盘,联想到“一去不复返”的大唐盛世,那“两京”立春节的繁华情景彷佛就在“昨天”。但“现实主义”的白描很骨感,飘泊异乡,四处流浪,面对“巫峡寒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满腹愁绪,滚滚而来。悲愤之余,唯有'呼儿觅纸',“形之于诗”了。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有《减字木兰花·己卯儋耳春词》一首,词曰:“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这是苏东坡第三次被贬官至海南儋州时的作品,词中的“春牛春杖”、“春幡春胜”都是当地的立春民俗。那时的海南岛还是个“鸟不拉屎”的蛮荒之地,穷乡僻壤一个。但我们的苏学士是个“乐天派”,即使身处逆境,也不心灰意冷。他给当地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民同乐,为民办事,深受百姓爱戴。全词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值得后人品味和学习。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有《汉宫春·立春》词一首,词曰:“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是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熏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新春伊始,东风送暖,吹得梅花渐红,柳树渐绿。燕子归来,“黄柑荐酒,青韭堆盘”,人们围绕着立春习俗忙忙碌碌。女人们也脱下了冬装,头戴春幡,但春寒犹料峭,春风中还隐约透着残冬的冷冽。这首“辛词”重现了南宋年间“立春”的环境、风俗、人文、穿戴装束,文辞优美,韵味悠长,读来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但“辛大英雄”笔锋一转:燕子尚“梦到西园”,塞雁也有乡国之思!何况他“渡江天马南来”、志在恢复中原的辛弃疾呢?感叹天时、人事不遂,壮志未酬,可谓独辟蹊径、“夺人眼球”!面对山河破碎、故土难归,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油然而生,怎能不让人愁绪满怀、五味杂陈呢?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有《木兰花·立春日作》词一首,词曰:“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塘关上草。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品读上阙,依稀可见一个忧国忧民、穷愁潦倒的落魄文人正向我们走来;再读下阙,彷佛看到一个头戴银旛、醉态可掬的“老顽童”在自嘲、自娱、自乐。全词上下阙表现手法迥然,落差有点大,文思错综复杂,抑郁之情贯穿始终。

        二十四节从头越,品物皆春早踏青。立春过后,万物复苏,春意盎然,早春的景致别有一番风味。唐代大文豪韩愈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一首,诗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无论何时何地,身处何方,只要读到韩愈这首“早春”诗,心中便会点燃起对春天的渴望和向往。明媚的春光,和煦的春风,“春雨贵如油”,“烟柳满皇都”,“最是一年春好处”,真是一曲曼妙无比的春之语啊!简直太美了!韩愈还有《春雪》诗一首,同样是“神来之笔”,诗曰:“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看看!人们从“早春二月”的草芽中看到了春天的身影,都在耐心等待着那迟来的春色。而春雪却等得“不耐烦”了,她“积极行动起来”,“粉墨”登场,飘飘洒洒,六出飞花,装点出一派“别有情趣”的早春景色。

        我们有时候感觉时间走得很慢,“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子似乎还很长很长。可一不小心,蓦然回首,却看到曾经熟悉的人已显“老态龙钟”的背影。于是便推想一下自己,一定也老了许多,只不过自己看不到自己罢了!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诚然,是也!我们回望那些尘封已久的童真岁月、青年时光,再也回不去了啊!感慨万千!感慨归感慨,“回首不是萧瑟处”,漫漫人生路,还得继续前行。“将进酒,杯莫停”,“料峭春风吹酒醒”,未来之路“纵有风雨也有晴”,不必触景伤情、灰心气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既然选择了远方,我们便只顾风雨兼程……

        立春一年端!春争日,春惜时,一年大事不宜迟!新的一年,我们都该有自己切实可行的心愿、计划,并尽力付诸实施。

        一江春水,乍暖还寒,现在就让我们先来“立春迎春”,大声喊出“春天,你好”吧!

 

                               

                                  写于2018年2月4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