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期茶的前世今生

 自强不息在等你 2018-02-04

玩老茶的老司机,经常把“中期茶”、“老茶”之类词儿的挂在嘴边。

在中期茶崛起的今日,有必要了解一下中期茶的界定范围。

中期茶的前世

2008年以前,还没有中期茶的概念,而是“中生代普洱茶”。

那“中生代普洱茶”是怎么诞生的呢?

从市场上来说,老茶太贵,普通大众喝不起。

而新生茶不适合当生活茶来喝,难以普及。

从认知角度上来说,茶友对普洱的认识参差不齐,媒体报道混乱,不具专业性。

部分懂茶的老茶人集结了一批中生代茶友(35~55岁),试着推广正确普洱茶概念,以及介绍适合普罗大众的普洱茶。

那怎么样的普洱茶,适合作为当时的大众生活茶呢?

这批老茶人给划拉了一个范围:上世纪80年代至2003年左右的生茶。

为什么这么划分?相信爱喝普洱茶的茶友已经明白了。

“中生代普洱茶”,相比老茶多生机,价格也更亲民。

与新茶相比,已经进行了1~2轮的转化,口感、香气出现了普洱茶独有的醇厚感。

部分转化得好的“中生代茶”,和其他茶相比,有强烈而刚猛的茶气,以及令人愉悦的均衡感、体感。

直到2010~2012年,“中生代普洱茶”还是个热门词。

但是到了2013年,“中期茶”的叫法异军突起,慢慢地就取代了“中生代普洱茶”。

其中的概念转化玄机,又涉及到各种派别的角力追逐,在此就不多赘述了。

那什么是中期茶?

基于上面这些概念,总结一下“什么是中期茶?”就简单很多。

按照普洱茶的生命长度来划分:

介于生茶和老茶之间,陈放10年左右,有一定转化的普洱生茶。

按照市场来划分:

2003年左右,或更早之前生产的普洱生茶。

后者的划分更为特殊,重点在于其稀缺性,尤其是2000年以前的中期茶。

这几年来,名品牌的中期茶,成为普洱茶市场的“硬通货”。

很多中期茶没办法追本溯源,例如:用料、工艺、仓储条件等等。

那这时候,大厂出品的中期茶,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其价值可以考据、衡量,品质有保障,顺带着升值空间巨大。

很多人在购买中期茶时,心里多少有点惴惴不安,也没那个知识量去揣摩价格。

但是大厂出品的中期茶,价格相对透明,也容易在茶圈里得到共鸣。

茶友心中一旦有了底,就会毫不犹豫地下手买。

陈懿 自由音乐撰稿人、普洱茶资深客、茶行老板

2000年的龙凤青沱,普洱资深客陈懿的推荐。无论是当下拿来品饮,还是再收藏一段时日,它的表现都不会辜负您的期望。

性价比尚好的一款中期口粮老茶,尝可,藏亦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