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游戏通篇在讲探索的人生。作者巧妙的将数学、几何学运用在图案中,借以探索几何的过程,来表达探索世界的过程。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你不断借助常识的悖论与几何学上的不可能,为自己的探索铺路。你打破了一些不可能的限制,走在你自己的路上。 这个游戏虽然一直都在相同的地方来回转,但却从来没有机会让你走回头路。走过一段路,穿过一个门,门立刻就再也不会打开,走过的路无法回头,你唯有一路向前。人生亦是如此,游戏即是人生。 风靡世界的著名游戏《纪念碑谷》被苹果公司多次评为艺术典范之作 我们知道,作者在制作这个美妙而与众不同的游戏是向一位艺术家致意,他就是:埃舍尔。 埃舍尔的作品与《纪念碑谷》完美契合 二十世纪有两位荷兰画家用作品给人类带来全新的视角,并深刻的影响了后世的艺术乃至科学思考,梵高是我们都熟悉的一位,这位埃舍尔的作品我们随处可见,但并不一定知道他是谁。他就是被誉为灵异类三巨头:哥德尔(数学家20世纪初,他证明了形式数论(即算术逻辑)系统的“不完全性定理”)巴赫(现代音乐之父,巴赫是小时候练钢琴时候的噩梦,因为复调的特点就是,听起来似乎挺和谐的,但真的读谱练习时候左右手完全分裂为两条平行线,左右脑不人格分裂出来绝对没法配合好。关键是等完全练熟了,自己听自己弹个几十遍也不会分辨出来究竟主旋律是什么,起承转合是什么。)和埃舍尔。 惊奇是大地之盐。——M·C·埃舍尔 莫里茨·科内利斯·埃舍尔(Maurits Cornelis Escher)(1898年6月17日-1972年3月27日) 半个世纪以前,荷兰著名版画艺术家埃舍尔营造了“一个不可能的世界”,至今仍独树一帜、风靡世界。 埃舍尔在世界艺术中占有独一无二的位置,是一名无法“归类”的艺术家。他创作的许多作品都是“无人能够企及的传世佳作”。 埃舍尔的作品毫不拒绝观众,所有的作品都充满幽默、神秘、机智和童话般的视觉魅力。 无论是科幻小说,还是电影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埃舍尔的悖论图形,甚至最前沿的科学家会认为这种悖论图形源自多维世界的物体在我们这个三维世界的投影,在此启发下用计算机制作出更精确的图案。比如程序员可以很轻松制作出四维超立方体乃至多维在三维世界的动态投影。 电脑制作的四维超立方体 1924年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G.Pólya)证明了平面对称群共有17种(所有周期性平面镶嵌都能归为其中一种),然而埃舍尔独自一人在没有相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下,同样发现了全部17种,厉害…… 埃舍尔在伊斯兰的穹顶中装饰画中得到灵感 《世界建筑史·伊斯兰卷》抓拍,宫殿内部马赛克墙砖 《八张脸》,木刻,1922,埃舍尔的第一幅平面镶嵌(的确天赋不凡!),他轻轻一撞,却解除了一个不得了的封印。 《巴别塔》,木刻,1928,看原图才能体会到,巧妙的线条令观者产生了站在高处没栏杆扶般的晕眩感 《阿特拉尼,阿马尔菲海岸》,石版画,1931,埃舍尔之后多次描绘过这个地方,因为在1923年,他在此地遇见了未来的妻子耶塔·乌米克。 《手持球面镜》,版画,1935,空间透视功力可见一斑,后世模仿者们必须要跨越的一道坎 这幅1937年的木刻《静物和街景》是其少有的超现实主义画作(之前的写实,之后的抽象),画中的街道和自己的书桌糅合一体。 《日与夜》,木刻,1938,副本销售量最高的作品。 ![]() 《天与水I》,木刻,1938,经典作品之一,我们经常会在不同地方见到。 ![]() 《美洲鳄》,石版画,1943,最著名的关于二维三维变换的作品,不少图书的封面。 ![]() 《阳台》,石版画,1945 ![]() 《骑士》,木刻,1946 ![]() 《异度空间II》,木口木刻,1947 ![]() 《画手》,石版画,1948,你一定在某处看过,只是不知道谁创作的,而现在,你知道了!但接下来你又会糊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 《星》,木口木刻,1948 ![]() 《双行星》,木刻,1949,两颗复杂的正四面体,人造拱门与自然洞穴相互交错 ![]() ![]() 《阶梯宫》,石版画,1951,可能是告别地心引力系列的开山之作,第二张是这种机械系小精灵“卷”的设计图,据说是先做的实物模型 ![]() 《水洼》,木刻,1952,这水反效果也是没谁了,《读者》或《青年文摘》上经常见到的图片。 ![]() 《同心外壳》,木口木刻,1953 ![]() 《相对论》,石版画,1953,如果你小时候没看到过,一定是课余读书太少了亲~ ![]() 《天鹅》,木口木刻,1956,二维转三维再次升级,交叉处已经分不清白天鹅和黑天鹅谁在谁前面了 ![]() 埃舍尔自己最为得意之作,《画廊》,石版画,1956,维基上有个链接,似乎是作画过程讲解,原理是坐标网格自由变形。要么就是埃舍尔启发了后来的程序员编写变形算法?中间部分未完成?《魔镜-埃舍尔的不可能世界》封面也用的这幅画。 ![]() 《越来越小》,木口木刻,1956,数学里无穷小的概念也被埃舍尔吸收消化了,后期这样的作品大量涌现。姜是老的辣,雏儿绝对玩不转这个。 ![]() 《观景楼》,石版画,1958 ![]() 《鱼图案的球面》,木刻,1958,以及作为基础的球面螺旋,还不是把二维的漩涡变成了三维的球? ![]() 《升与降》,石版画,1960,也是国内山寨变种极多的一幅名作,精简版见下: ![]() ![]() 《圆形极限IV》,木刻,1960,根据边际递减效应,被轮番轰炸的诸位看这幅可能也没新鲜劲了,但无论如何,它是埃舍尔在平面镶嵌的登峰造极之作(直至逝世,再无华丽更甚者) ![]() 《蛇》,木刻,1969,官网上的最后一作 埃舍尔年轻时数学很差,中学险些不能毕业,大学数学挂过科,但并不妨碍他的艺术成就那么璀璨。 从19世纪开始,艺术家不在简单的留下时光的影子,他们有的追寻内心的感受,有的找寻失落的灵魂,也有像埃舍尔这样通过几何、数学的变化让画面变成现实的悖论,让人们审视自己,我们行走的是否正确,我们引以为豪的理想是否为一个悖论? 注:图片来自网络。谢谢观赏 请关注点赞 |
|
来自: 百眼通 > 《01总论-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