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间医学/形成/内容/细胞论/空间论/能量论/四焦关系/运行/动力/物学概论/舌诊

 太平时光 2017-08-07
一、什么是空间医学
  空间医学就是应用人体空间能量的撞击运动,祛除人体疾病,恢复人体功能,健康人的身心,胞内物质与胞外能量,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每个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着开合运动,细胞收缩,物质从细胞内辐射到细胞外,再转化为能量,细胞扩张,能量从细胞外进入到细胞内,转化为物质,细胞开合收缩,物质与能量不断的互相转化,空间医学主为细胞内的物质和细胞外的能量,都可以用一个水字来解释,空间医学认为细胞开合运动过程中,所辐射出的能量,在细胞之间的空间运行,在脏腑之间空间运行,无论西医中的何种原因,都是影响能量在空间的流动,最终影响细胞的开合运行,胞内物质和胞外能量相互转化失调,是导致疾病的根本原因,调理疾病就是促使两者之间相互转化正常,这既是治病的关键,又是预防的关键。
二、空间医学的形成

 宇宙中,星球与星球间存在相互影响,例如太阳黑子对地球的影响。地球上的万物之间更是相互依存并相互促进。在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沟通。在人体内部,细胞与细胞间的能量相互撞击、相互制约。所有这些活动,皆与“空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就物质世界而言,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无论其以何种方式存在,存在于哪个空间,都时刻不停地辐射着自身的能量,而其所辐射的能量也都围绕于本体周围,存在于空间之中。在空间中,它们相互撞击、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乃至于相互联系、相互沟通。 “空间”为它们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撞击、相互制约、相互联系与沟通提供了环境。

  回顾医学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医学史是一部疾病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历史。深入研究及探讨后发现,医学史是人体内部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关系史,也是人体自身内部物质能量与大自然物质能量间的变化关系史。《黄帝内经》言:“聚则成形,散则成风”,既指出了人与自然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又指出了物质能量相互转化关系以及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21世纪,人类对于空间的探索有着近似于执迷的热情,对外界空间的不断探索使得人类科技水平上升至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天人合一”,敝人在研究医学的过程中,以人体内部空间为研究对象,以人体空间存在的精微物质即能量为物质基础,以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为核心,通过调动人体内部的信息,改变人体内部的能量运动,通过空间能量的相互撞击运动,促进细胞开合运动,进而实现人体功能的正常运作,这是人体空间医学的根本所在。在物质与能量两者的关系中,重点要掌握能量的浓度与压力对物质本体的影响。在具体应用这一关系时,要以细胞内和细胞外为辨证对象,以“至实至虚”为辨证法则。这些理论和方法,既不同于传统中医,更不同于现代医学,但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验证,这些方法的确行之有效。学习和应用这些理论与方法,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三、人体空间医学主要内容

  “人体空间”是人体空间医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也是人体空间医学的最大发现。天人合一,人体空间与宇宙空间存在共性。在宇宙大空间内,“空”是万象之根,老子《道德经》中言:“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自然界“空”中的变化,是生、长、化、收、藏的根本,人体内部空间也如此。在人体内部,“空”是物质传递、能量辐射的媒介,“空”以流动的精微物质即能量为基础,能量的浓度与压力变化形成人体空间的动力。

  “能量”是人体空间医学中的又一核心概念,与传统中医的“气”大致等同,能量学说为人体空间医学的重要理论。从“能量”的角度出发,人体空间医学对传统中医的阴阳及五行学说进行了现代解读,并发现了人体内部能量运行的根本之道:公转。公转畅通是治疗人体疾病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人体空间医学立足于细胞论,赋予细胞以空间的概念,将传统中医营、卫、气、血的概念与现代医学细胞、物质、能量的概念联系起来,将人体最基础也最根本的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扩展开来,从而获得全新的认知,为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深入地剖析了物质与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关系,打破了传统中医繁琐名词的限制,将八纲辨证简化为物质与能量、细胞内与细胞外的辨证,提出以细胞群体为单位的功能运动理论,并认识到细胞群能量运动方向的重要性。

  人体空间是能量调节的场地,细胞的物质运动、能量辐射与人体空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联。只有场地纯净,能量流通顺畅,人体生理功能才能回归正常,人的生命活动才会回归自然。在传统中医“三焦”的理论基础上,加之对《伤寒论》的深入研究,逐渐认识到人体“太阳区”的作用,并对“太阳区”的范围进行拓展,提出了“外焦”的概念,把传统中医的“三焦论”拓展为“四焦论”,并深刻阐释了上、中、下三焦与外焦的相互作用关系。三焦是能量运行的主要空间,外焦又是公转与自转的调节空间,是能量疏散和灌注的主要通道。公转联系并调节了四大空间内的能量的总体运行,这是人体内部能量运行的总规律。

  在病因论上,人体空间医学提出,水的分布不均导致人体多种疾病的形成,调节人体内部水的分布是医生的职责所在。人体空间医学的病因论与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的病因论都不同,理解水因论,需要深入理解人体空间能量的存在形式,能量在人体内部以“水汽”的形式,而调整人体疾病,就是要促使水的固态、液态、汽态之间正常转化,这与自然界水的转化有类似之处。

  在治疗原则上,人体空间医学以“公转畅通”为总原则,讲究能量的清降清升、至实至虚,有章可循又机动灵活。在畅通公转运行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公转任脉段和督脉段交接之处的能量压力差。面对现代医学提出的繁琐病名,人体空间医学提出:打破病名,参考症状,即:不受现有病名的限制,参考症状,查找病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在具体治疗方法上,提出了电脑舌诊法、小方治病以及其他辅助疗法,都是在传统中医疗法上的开拓与创新。这些方法无一不是牢牢把握了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关系,把握人体空间能量的浓度与压力对物质本体的影响,通过能量撞击物质并改变物质。小方治病以药物功能的具体化为基础,以药物的“气”与“味”为工具,整体地调动了各部位空间的能量,以推、宣、提的方法使能量转变成动力,促进人体内的清升浊降。小方治病具有药味少、药量小、疗效好的特点。

  人体空间医学倡导:新世纪的医学应以调理身心健康为主,以治疗为辅;强调以“修心、养性、积德、忘我”为本,使心灵得到清静,恢复心灵原有的净洁,从而挖掘自身的潜能,并科学地加以运用,为人类造福。这不仅有益于治疗,更是现代人养生与修炼的根本之道。

四、人体空间医学细胞论

  现代医学细胞论提出,细胞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根据结构和功能进行划分,人体的细胞有二百余种,每种细胞都分布于特定的部位,执行特定的功能。但是对于所有细胞或某些细胞群体而言,许多基本的功能活动是共同的,即吞吐,细胞通过吞吐同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

  人体空间医学立足于细胞论,受其启发,并在研究探索中结合了传统中医营、卫、气、血的概念,从人体空间的角度获得了新的认识胞内为营、血,胞外为卫、气。此非彼,而是被赋予空间的概念。在这一基础上,人体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得以扩展,人体的组织、器官、脏腑、系统甚至整个人体,都是由功能相同或相近的细胞群构合而成的大小不一、各有空间领属的“胞”。这些功能各异的“胞”,胞胞相套,胞胞相通,既相互制约又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和实现人体的生理、生命活动。在此意义上,传统中医等概念的内涵亦有所扩展和改变,成为具体而形象的存在。对细胞的重新认识,将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结合在一起。细胞,成为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的理论结合点。

  吞吐是细胞的基本功能,结合传统中医消化吸收的观点,人体空间医学对此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并加以重新阐释:

人体空间医学细胞论人体空间医学细胞论人体空间医学细胞论人体空间医学细胞论消   是细胞内的物质运动、变化、摩擦;当物质在摩擦的过程中由粗变精,从细胞内辐射到细胞外,由物质转化为能量,称之为化;吸,是细胞的吸收功能,即由细胞外的能量转运到细胞内;细胞外的能量进入细胞内,转化为细胞内物质,则称之为收。如果细胞扩张过度,物质就会过多地停留在胞内,无法顺利转化为胞外能量;如果细胞收缩过度,能量就会过多地停留在胞外,无法顺利转化为胞内物质。

  细胞与细胞之间存在空间,能量的积聚、流通、混化、异化都在空间内发生,信息的沟通与互换也在空间进行。能量运动是生命物质活力的调节枢纽,体内能量在流通中相互撞击、相互推动,加速了细胞的消化吸收,促进新物质即生命基本元素的生成。这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它不但进化了细胞的结构,而且进化了细胞之间的相互配合、联系和调控。


五、人体空间医学空间论

  宇宙空间空旷无垠、浩瀚无边,带给人空空荡荡的神秘感,看似空,实际上包罗万象,无所不有,人体空间也是如此。现代医学更侧重从实体方面对人体内部进行分析,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已经深入到细胞的基因构成,但仍然没有意识到人体空间的存在。

  人体内部空间十分辽阔,存在于细胞与细胞、脏腑与脏腑、系统与系统之间,有实体物质存在就有空间存在,两者相伴而生,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宇宙空间是万物产生与变化的根基,人体空间是人体小宇宙的万象之根,是生、长、化、收、藏的基础。人体空间是形体物质之间相互传递能量的媒介,是人体内外能量交换的桥梁,是人体信息传输的通道。

  人体空间与宇宙空间一样,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所以人体的能量无处不在,人体空间所容纳的能量远远超过了经络中运动的能量。人体空间的能量是生命活动的根本。空间有能量,人就有生命;能量有序化运动,身体就健康。人体空间能量物质的运动、变化会引起细胞、细胞群及脏腑的功能变化。人体空间能量运行,直接关系着人体各部位、各细胞群的功能正常运行与否。人体空间的能量物质在太阳区域与外界因素相结合,才能完成能量交换,物质改变。因此,古人称为天人合一

六、人体空间医学能量论

  宇宙空间中,能量的运动变化形成风、雨、雷、电;地球内空间的能量变化,会造成地动山摇;而人体空间能量的变化,会形成人体中的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即人体空间不同属性的能量物质。

1能量的基本概念

  能量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万物,均由能量的运行变化而产生。物质变化产生能量。物质是能量的本体;而能量是物质变化的精华,是物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能量游离于空间,摆脱了物质的局限,体现出一个字,并能与异质能量产生异化。能量的流动是生生不息的,能量的聚散、变化、异化是产生万物的根源。万物源于能量,所以有天地瘟氤,万物化醇的说法。

  人体空间的能量,是细胞在运动过程中辐射在人体空间的精微物质,它的活力很强,构成并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人体各部位细胞的生理反应,是能量运行的结果。人体能量的细腻程度,是人体内亮度变化的基础,是判断疾病形成与否的标准。虽然现在的科学仪器无法观测到它的存在,但它确实游离于人体空间,而且是有形有质的。它的存在决定了能量场的存在。人体空间的能量,不完全等同于现代医学中的“能量”概念,与传统中医的“气”相比,虽提法不同,但内涵大致相同,实指一个事物。

2能量的性质

①客观存在性

  人体的能量无处不有,因其所在人体部位的不同,名称也各异,有元真能量、膻中能量、先天能量、后天能量、胞内能量和胞外能量等等。阴阳媾精,天地造物,能量渐生。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后脑髓生。阳化气,阴成形,细胞运动能量生。人体先天的能量为纯精华能量,来自母体,没有后天的饮食和呼吸的能量。古人云:两神相搏,能量纯洁,名曰真气,“真气”即为能量。

  人体五脏六腑能量各有其积聚处:肝区细胞能量积聚于期门处;若行之,则横走隔下,而出幽门关,以助心力。薄荷开肝细胞;柴胡开期门;乌贼骨引能量至幽门;生麦芽助之,散于胸中。肺区细胞的能量积聚于中府,过云门至太阳,散于背部;脾区细胞的能量积聚于章门;肾区细胞的能量积聚于京门;心区细胞的能量积聚于巨阙。

运动性

  人体空间的能量在分分秒秒不停地运动、变化,不是静止不变的。同时,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随时都在进行着彼此混化、异化和互相撞击。人体能量的运动与自然界能量运动如出一辙:自然界中,大地的能量上升,天空的能量下降。在人体内,会阴区域为地,其能量上升;肺部区域为天,其能量下降。

  能量的运动有相互推动的特点。人体空间的能量是从压力、浓度高的部位、方向向压力、浓度低的部位、方向运动。人体内部能量传递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经络;二是细胞之间的空间。任何物质都不是绝对的实体,都有一定的空间。人体能量在空间中运行的方式,是依循着人体公转和自转的路径而运行。在公、自转的路线上,能量运动周而复始,循环无休。

  人体能量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是升、降、出、入。升降是能量的上下运动;出入则为能量在细胞内与外的运动以及人体与自然空间的能量交换。上下运动,如:五脏细胞群的能量运动是由下而上;六腑细胞群的能量运动则是由上而下。因有五脏细胞群的能量运动,才能使六腑细胞群的糟粕物质降下,即,清升浊降,气化生焉,三焦通矣。

  群体能量运动的效能,是微则生,亢则害,少火生能量,壮火散能量。细胞本体的运动,受细胞外的能量运动影响;而各个脏腑能量的运动,受公转运动的影响。

③利他性

  人体细胞运动时所辐射的能量,都不能为本体服务,而是为其他细胞群服务;其所吸收的精微物质,也都是经过异化或混化后的能量。人体五脏的功能区与本体均不在一个位置,说明了能量的利他性。而影响本体活动的,多半是本体能量所造成的实证。 例如,肾划入膻中区,是因为肾本在下焦,而功能在中焦;肝本在右,而功能在左;脾居中左,而功能在膻中;心本居上,左心功能在下,右心功能在头部;头部能量出之于大椎;肺居上焦,而功能在太阳;胃居于中,而功能在下焦。

七、空间医学对人体空间能量的认识

  能量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的物质,人体空间的能量,是细胞在运动过程中辐射在人体空间的精微物质,它的活力很强,构成并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人体各部位细胞的生理反应,是能量运行的结果,人体能量的细腻程度,是人体内亮度变化的基础,是判断疾病形成与否的标准。人体空间的能量,不完全等同于现代医学中的能量概念,与传统中医的气相比,虽提法不同,但内涵大致相同,实指一个事物。

八、空间医学对四焦关系的认识

  人体能量在于四焦之间的协调运动,外焦与三焦之间存在领属关系。三焦如同人体内部的天地人,外焦则如同天外天,外焦为人体能量的总枢纽,总调度机关,外焦统领三焦,外焦通则三焦通。外焦空间应保持清静洁,这样才能保证四焦之间能量的正常运行。外焦畅通,其能量与五脏六腑细胞群能量相互混化,异化,生成新的能量物质,再输送到各腑脏,才能保证五脏六腑的功能正常。外焦空间能量瘀滞将影响人体能量的总体运行,影响五脏六腑能量的变化,因此,一切疾病的根源都在外焦,外焦清理及时与否是人体各部功能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

九、五行相生的能量运行过程

  五脏的能量运行具有整体性,是一系列的链锁反应。

  首先,肾区细胞群辐射的能量向上运行,被脾胃区细胞群所辐射能量的压力所阻止,而向两侧移动,运行过程中能量交合混化发生改化,新的能量推动肝区细胞群的运动,即传统中医的水生木。

  肝区细胞群辐射的能量向上移动,受到肺区细胞群辐射的能量的影响,被迫沿隔下空间向左运动,运行过程中能量发生异化,新能量从膈下空间运行至心区下方,对心区产生推动作用,所以有木能生火的说法,在一这运动过程中,木受到金的克制。

  心区细胞群辐射的能量,向下运行,受到肾区细胞群向上辐射能量压力的影响,即水克火,其浓度和压力发生变化后对脾区形成推动,火生土。

  脾区细胞群受到肝区细胞群辐射能量的克制,即木克土,新的能量越隔而上,推动肺区细胞群的运动,土生金。

  肺区细胞群辐射能量受到心区细胞群辐射能量的影响,越肩向后运行,进入外焦空间,能量撞击肾区细胞群,即肺金生肾水,同时金受到火的克制。

能量在人体五脏之间周而复始地运动,相互刺激推动周流不息,这就是五行的运行。

十、空间医学四大动力

  空间医学会阴动力

  人体空间医学认为,会阴动力是公转的基础,是清升浊降之根,是三焦活力的基础,在传统中医中,会阴区为元气之所在,会阴区动力,是清升浊降的基础。会阴区域的能量来源,先天以肚脐为通路,以母为养,后天以太阳区为通路,以呼吸养之。会阴区能量为公转运行的动力基础,其能量运动对周围细胞产生压力是能量上升的基础,能辐射到人体的任何部位,所以,该部位能量的变化与人体各脏腑均有关系。

  空间医学隔膜动力

  隔膜以下所有的脏腑细胞群运动都与隔膜有关,当隔膜之上能量的浓度与压力发生变化时,隔膜以下的所有脏器都容易产生疾病。所以调整隔膜压力是治疗隔膜以下疾病的关键。

  空间医学膻中动力

  膻中区位于上焦,它是空间能量的集生地,也是任脉能量出入的门户。膻中区的能量来源于呼吸,膻中区是人体能量的升降重地,膻中区必须保持疏通,才能保证清升浊降正常,膻中区能量的压力浓度与头部的新陈代谢有关,只有膻中的能量畅通,头部的代谢才会正常,开发智能也与膻中区有直接关系,开发右大脑,如果不开发膻中区域,就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

  空间医学命门动力

  命门是人体阳气的根本,是生命活动的动力。传统中医有“其气上越之”的说法,其实指明了命门动力的来源,上焦能量越过肩胛向背部运动,通过背部空间而下,对命门周围细胞进行撞击,增强命门及命门周围的细胞活力,从而增强命门动力,命门动力增强,使尾闾及会阴部位能量的压力随之增强,对会阴区能量的撞击及推动也随之增强,命门动力的增强,有助于增强两肾区域细胞的开合,能量的横向运动对两肋区域产生撞击,所以,传统中医有水生木的论述,有肝气不足,补之于肾的论述。

十一、空间医学药物学概论

  空间医学如何提升药物的功用和价值

  人体空间医学不再把药物功能和主治与疾病相互对应起来,用一句话概括药物的性能,称为一言本草,一言本草不是埋没了药物的功能和主治,而是找到了药物功能和主治的根源,灵活地运用一言本草,即能够加深对药物特性的了解和认知,更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所以空间医学提出,对药物的功能重新加以评价,提高药物的价值。

  空间医学如何应用药物的升降沉浮

  空间医学认为,药物的升降浮沉与人体能量的升降出入之间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能量之间要产生相互撞击,就要调整好人体能量升与浮,降与沉的关系,当上升、推动的能量与浮与上部的药物能量相互撞击时,会辐射出不同的能量,能量相互撞击和刺激,形成一股促进能量流动的推动力,相对的,降与沉的关系也是如此,为了实现升与浮、降与沉的相互撞击,就要应用不同比例的药物,升与浮要高于降与沉的比例,换言之,升与浮降与沉的比例,最少是21.

  空间医学药物的用量差异

  人体空间医学用药存在用量上的差异,同是一味药,用量不同,所发挥的作用就可能不同,中医临症用药,非常重视药味与剂量的关系及在治疗中产生的作用。人体空间医学用药的一大特色就是药味少,药量精,总体来说,药量在一克和七克之间,围绕着公转畅通的原则,犹如战场上的歼灭战,集中力量消灭敌人,药物的剂量不同,发挥作用的空间不同,而且在多数情况下,用量越小,效果越好。

十二、空间医学小方治病的原理

  小方治病,以畅通公转为原则,强调打破病名,参考症状,主张调功能,袪其疾,小方,药量少,药味淡,气味轻,在人体空间走动迅速,归于公转。在公转的过程中,高能量在运行中自选参与混化异化,得到消散,小方治病,着眼于疏通人体能量的集结,理解小方治病要认识到空间能量的存在,认识到空间能量场,认识到能量混化异化过程中产生的像的变化,只有人体空间能量发生变化,人体功能才能得到调节,人体疾病才能去除。

十三、舌诊的辨症用药原理

  小方治病之舌诊辨证与用药

  我们看舌苔,不要局限在这儿是什么。这儿是心区,这儿是肝区,这儿是胃区,不要单纯的看它什么区。我们要看前后左右的力量。《内经》给我的启示很大。《内经》讲:病在下,取之于上,这句话很重要。 

   舌诊的辨症用药原理 

  这个舌图病在下,我们看下边舌质低洼、亏损,按传统医学讲肾亏。按空间医学讲我们绝不按肾亏治。我有一句话:装车不如卸车。物质要往车上装不如卸得快,所以我们用卸车的方法。我们在卸车的过程中,要掌握一个窍门:掌握舌是一个循环的代理。舌根能量往上走,中间能量往上走,上部能量往后走,循环于舌根。这是传统医学没有讲清楚的知识。传统医学都讲看舌苔,那么舌苔究竟怎么走?就是由下而上,由上而外,由外而下补充,这就是一个整体的循环。由于整体的循环我提出了一个观点:能量搬家。我们人体的能量是宝贵的,哪有毒质呀?!所以宜行不宜泻。我们把这舌上部的厚度向前走搬到后方,下部不就起来了嘛。这不叫补肾嘛。传统医学告诉了我们一句很伟大的话:金能生水。这句话太伟大了。但是有的人说不科学。金,就是上部属肺金,肺部的能量通过背部向下走,然后补充下焦,这不叫金能生水嘛?这不叫补肾嘛?我在给郊区医院,给和平医院的大夫讲课,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医生讲课,我提出来两个观点:槟榔是大补药,蒌仁是大补药,这当兵的搞不清楚。说槟榔历来都是大泻药,化滞的。蒌仁都是泻下的,怎么是大补药呢?我说任何的东西都是辩证的。槟榔化滞,制化腐气,蒌仁泻肺,泻肺而补肾。怎么不是大补药啊?今天的小方有很多的方应用蒌仁通大便,实质上蒌仁既能通大便,又能把上部多余的东西转到命门,增加命门的动力。命门细胞的动力增加了肾脏就健康了。所以蒌仁又是补药。我们的小方不要看是低的?因为上部的压力很大。上焦的能量不能从外焦(后背区)下去刺激命门,所以中间的压力不足是扁的。

舌诊的辨症用药原理
  看看这个舌苔,又和上面不一样了。这个舌苔舌根部是腻的。我们传统医学讲舌根腻的,下焦有湿热。那么下焦是什么地方呢?是下焦的命门到尾闾的空间,浓度很高。所以下焦的命门到尾闾空间的细胞不能够正常吸收造成的浓度高,致使的外焦上下的不疏通。所以产生上部的舌厚,特别是膻中部位的厚又影响了头部的回流。我们头部要想健康,必须是增强新陈代谢。我希望大家不要认为那些补的东西是好的,补脑的东西是好的。现在有很多由于补的东西过多所产生的后患,特别是儿童。我们去看儿童的手口足病,儿童的传染病,儿童的燥症,儿童的脑病,儿童的傻病,儿童的管不住,绝大部分是这样的舌苔:

舌诊的辨症用药原理 

  看看多可怕!舌尖这么尖尖的,瘀瘀的。说明什么呢?能量太高。任脉和督脉的交叉点交叉不了啦,运动不了啦,所产生的心慌,心脏病,大脑病,一系列的病变,甚至产生妇科病等等。像这样的舌苔有暴死暴亡的麻烦,有高烧不止的麻烦。所以我们一定要切记儿童的补品。我们的营养是能够周流循环,能够新陈代谢,这就是最好的营养。膻中部位的集结它影响头,所以在治病的过程中,只要是小孩,不管他什么病,什么狂躁、记忆力不行,什么脑病脑瘤,什么癫痫病,等等凡头部的一切疾病都与膻中部的高低有关系。我们切记不要按精神病治。如果按精神病治疗就把这个人给毁了,一辈子精神病了,总要吃精神病药。所以膻中部位的高是因该处高能量的积聚致使能量不运动形成的,石菖蒲是关键。石菖蒲把膻中区的能量向前运动走到命门。所以石菖蒲是泻膻中的首选药物,而且它另外的副作用还可以补肾。我们对药物的两方面作用都用了。只有膻中的清亮,我们大脑才能清亮,我们记忆力才能增加,我们才能开发智能。我们古人有很多的牛黄清心、安宫牛黄丸,它都具有石菖蒲的作用。为什么安宫牛黄丸能治脑病?正是他能够使膻中部清亮。而且这个舌苔

舌诊的辨症用药原理

  膻中高,它影响了后部的能量向前的撞击。所以我们用石菖蒲把膻中部位解决了,下面的能量就上来了,而且舌根的腻苔也就解决了。 
  我们一定要给物质找出路,给能量找出路,所以小方治病找出路是关键。我们人体的一切癌症,不要去治癌,谁治癌谁麻烦。无非用西医的方法切掉。为什么呢?因为癌症是高能量的积聚。高能量需要有出路,我们一定要给出路。只有给出路身体才健康。 

舌诊的辨症用药原理 
  这个舌苔,上下一般厚。上下都瘀积。这叫:屯兵百万。哪个地方都有兵啊。细胞怎么能运动呢?运动不成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从前面消灭点,消灭不了。你消灭多少后面补充多少。所以有人说,我光吃药不见效啊。你就不知道你这兵有多少?所以我们在中焦这高地方就地消灭一些——焦四仙
,就地消灭一下子。我们小方治病,是疏通,掌握一个疏通。在疏通的过程中千万要注意不要大动,要一点一点的疏通。大动必然影响脏腑。我们要疏通在一条线上,公转畅通。不要任意的疏通。我们讲癌症不怕转移,这一句话,你问问社会上哪个医生不怕转移呀?一说转移,没法没法。转移要有正规的转移路线,转移要都向公转的方向,公转的路线上转移,这个癌症能好。转移是向下游的方向转移,这个癌症能好。转移如果是逆向转移,这个癌症不大好治。什么是顺向?什么是逆向?我们传统文化有阴阳大纲,第二大纲就是五行。顺五行而下这叫顺,逆五行而上,这叫逆。我们肝脏的能量,肝脏细胞的辐射,能量应该从膈膜以下由右向左运动,这叫木能生火,这是顺方向嘛,没事。如果肝脏的能量影响了肾部能量运动,这叫逆方向,这就麻烦。我再给你举个例子。我们把舌苔看做是一条河,一条长江。这条河的上游的杂质通过水向下游撞击,向下游流这是正常的。因为杂质不往下流往哪儿流啊?如果我们这条河,河里面的东西往上头流,麻烦了。所以,我讲的不怕转移,每个医生要想给对方治好病,必须有一个条件:气血疏通。如果我们的气血不疏通了,暂时好,人要活不了。气血都不通了人还怎么活?你说我这个医生治病气血不疏通就好了,那是不可能的。 
  我们现在在西医的科学上讲介入疗法,介入就是你这一块细胞我控制住你了。你细胞里面的东西别往外跑,细胞外面的东西也不要往里进,介入了,就不能动了。但是它时间长了不坏吗?小方治病怕介入,因为介入是毁坏了细胞啊。所以我们在治疗介入上,用
1桂枝要恢复你细胞本来的运动面貌,所以这就慢了。 
  化疗,化疗是损伤了细胞外部的能量物质。所以化疗的人都有一个共性:没劲。化疗
6次以上的难以恢复啊。相当难恢复。因为人体空间的能量都被杀的差不多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掌握物质的流动。 
  这个舌苔,上焦中焦下焦都满了,所以我们只好从中焦入手,在中焦消灭它一部分,我们用焦四仙。那么我们为什么有时用焦三鲜,有时用焦四仙呢?焦四仙是把中焦这部分的东西在进行局部运动的情况下,通过肠胃排除体外。焦三鲜是把局部沉积的物质喧腾起来,用焦三鲜。 

舌诊的辨症用药原理

  这个舌苔的中间没有物质吗?有。它结实,在一起了,没有喧起来,所以我们用焦三鲜喧起来。像土一样喧起来再拉土,再推土。这就方便了。如果像这样中间低的舌苔,我们把土拉走,因为土是实的,我们也拉不走。这个舌苔上,前后周围都是满满的,它的缺点就是中间低沉。一,我们要在前方疏通它的板结。二,我们必须让中间喧起来。只有喧起来才不至于压迫周围的细胞,不至于使周围的细胞不运动产生内瘀。这又是我们小方治病的窍门。所以我们用药非常灵活,从前头开口,从中焦给它喧一喧,就解决了。不要管它什么病。只要是这个舌苔,血癌也好,肝癌也好,只是它压迫的部位不同,堵塞影响的部位不同。 
再看这个舌苔:

舌诊的辨症用药原理

  我们首先从舌形上分析,后边宽宽的,前边尖尖的。想想我们农村的浇地的垄沟,如果垄沟一出井宽宽的,流到了一段窄窄的,你这看水的,别说用仨人,十个人你也看不住,它老跑水呀。怎么跑水呀?后边水头这么大的水,前头的窄垄沟受的了嘛。在这个情况下要掌握拓宽开口。把入海口拓宽,使后边的水很顺利的流向前方,这就是治病的方法。不要管他是什么病,子宫病,前列腺病,肝脏病等等,他是什么样的病都是后边垄沟宽大前边垄沟窄,憋崩了。在舌上段这块最容易产生心脏病,因为上下宽窄差别很大,它的血流量差别就很大,所以他的变化容易血管堵塞。如果膻中区太高了容易产生脑溢血、脑部的缺血。 

舌诊的辨症用药原理 
  这个舌苔中间右边还有一个小横向带,这个横向带虽小但我们不要小看它。这个横向带直接影响了胃部。舌苔的横向带如果发现了紫色的血管,特别要注意门静脉下腔出血。这是关键。癌症,各种疑难病,要注意舌上横向血管的显现,横向血管的显现证明了门静脉高压。我们重病,癌症后期,一低热;二心肺病变;三出血。这是我这一生对疑难病后期症状的总结。低热,是背部,外焦部位的细胞不运动,微循环有炎症引起来的,是外焦空间压力增高引起来的,所以它很消耗人体的能量。用消炎药,解毒药效果差。因为它是微循环的瘀滞。在治疗上我们尾闾火灸,药水擦背,是我们的强项。小方治病是治疗低烧的强项。心肺疾病后期,绝大部分产生腹水,产生胸水。现在医学应用的方法就是抽水,腹腔的抽水,胸腔的抽水,不解决问题。为什么?抽了又长了,抽的快长得快。我们人体是一个循环态,心脏的循环,血液的循环,在调整人体的水液。腹水证明了右心衰,胸水证明了左心衰。现在在医学界只治疗左心肥大,只治疗左心衰竭,我们怎么不去考虑右心衰竭呢?我们左心的输出需要右心的回流,只有左心的输出和右心回流的正常,我们的腿才不肿啊。腿肿,我们医学界都知道是心衰。胸水,是胸部的静脉回流有问题。我们用一个开玩笑的比喻,我们的左心房左心室它能量的来源,物质的来源,是膈膜以上,开玩笑说是阴间。我们都知道有阴阳二间嘛,我们大家在阳间。这是阴间病。膈膜以下是阳间,所以膈膜以下所有的病变都和静脉的回流有关系。所以左心房左心室的动力在膈膜以上小循环的静脉。因为膈膜以上的静脉转向了左心房左心室的动脉。这是一个由静转动。膈膜下的大循环,是由动转静。通过这个膈膜,这是阴阳二间的界限,以上了阴间了一下了阳间了,天上天下。所以我们一定要熟知如果要增强动脉的能量必须从肺静脉开始。那么只有增加肺静脉的力量才能解决胸水。只有增强右心房的能量,才能解决腹水。所以我们在火灸上,减轻腹腔的压力:蒸头;减轻胸腔压力的:火灸尾闾。这就是方法。 
  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医学,发扬传统医学,但是不能拘泥在传统医学。否则让传统医学把我们给框住了。我们要尊古敬古不泥古,大胆开创,发展未来。这是我们的理想。我们带动了很多同道,很多的前辈。所以我们要认认真真地学习。 
  这一个舌头,前部瘀积,有几个洼是人体内部的冲洼。我在研究舌苔上,带着我们的老师带着我的孩子去河道研究。河道里的水通过阀门,当有泥沙的地方是水积留的地方。高的地方是水缓存的地方。但是高的地方又冲不过去,就像这个舌的洼前方是高的。如果我们在治疗上你堵这地方,麻烦了。我们把这一开口不就解决了嘛。所以拓宽开口,是我们观察舌苔的关键。清除污染,畅通河道,畅通就要拓宽,清除污染,这个舌苔,清除污染,就是空间。舌质,清除污染,一个要喧——焦三仙。一个要喧而动——焦四仙。一个是肠部的蠕动——大芸。

  肠部的不蠕动易造成排便难问题,小方治病特别注意你的大便,因为注意你的大便是观察你三焦的能量运动。注意你的大便是观察你肠部的揉动。因为肠部的揉动影响下焦部,影响中焦部,影响人体的循环。肠部的运动也影响妇科。长期的大便干燥,影响怀孕,因为影响了子宫细胞的运动。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在传输照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写好你的大便如何。一天几次,干燥不干燥,这对我们的处方非常有用。 
舌上没苔,是细胞不运动。癌症和重病后期出现镜面舌。为什么产生镜面舌呢?细胞不运动了。细胞内外都不动了,所以这是危象。像这样的舌苔就是细胞运动失调。

舌诊的辨症用药原理
  细胞运动差而且没有舌苔,是光滑的,所以产生皱纹。为什么呢?因为空间缺乏水分。我们自古到现在还有一个忽略的地方,也就是每个医生忽略的地方,忽略什么呢
?忽略了后舌唇那儿。你说这个人够偏心眼的,舌唇应该正,它偏了。一边孔大,一边孔小。多数医生都没看到这点,而且书上没有记载。恰恰的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人体的出气应该舌唇这边出多少那边出多少。假如是左边孔小,就是左边的病变;假如右边的孔小就是右边的病变。这多简单!为什么?因为左边孔小,左边的气流动少,左边的细胞撞击就少,所以左边就有病。反之,右边就有病。这检查非常简单,一张嘴就知道你哪儿有病。这些大家都记住了。怎么解决?这最好解决。如果你有功力,在外边堵住大孔,让气往小孔流,小孔一涨,病当时就见效。如果你没那功力,就用棉球放他嘴里堵住大孔这边,一堵,他身上的气一憋,这就见效。我们在看舌诊时这点都被忽略了。这点非常关键。 
我们在看舌上,不光看舌质,还要看周围。

舌诊的辨症用药原理


  这个舌图,满布舌苔,我们知道背部外焦都堵了,空间都过不去了。如果我们按传统的去清除湿热,麻烦了,舌根后边就堵了。像这样的火灸背部,擦脊椎。往往大病都呈现这样的舌苔。是外焦空间的堵塞。

舌诊的辨症用药原理


  这个舌苔,是整体的细胞不运动。而且这个舌尖缺损,就是心脏的能量不足。心脏的能量不足,就要把后边的能量调上去,补充上边的不足。所以公转它具备了温、清、补、和、消的特点,调整了营缺。所以公转畅通是解决人体各个部位阴阳不平衡,物质能量的不平衡,压力不平衡,浓度不平衡的诀窍。所以我们在治疗上提出了清除污染,疏通河道,能量搬家,公转畅通是空间医学的治疗方针。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