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真正的中医?(13)— 少阴多死症

 AB向往神鹰 2018-02-04

编者按


 

少阴多死症

 

既然谈到少阴经,那就不得不提伤寒论少阴经病的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是也”。这种简洁的定义看似很简单,其实涵意很深。有人会说,算了吧老牛,别吓唬人了,不就是脉细微无力,白天打盹想睡觉吗?这就是三阴病的少阴病吗?这样的病人现实中大把大把的存在。

 

这问题反问的好啊,的确如此,现实中很多人就是这种情况,脉不管沉浮都细小微弱的几乎找不到,中午下午不睡个个把钟头不行,一早起来甚至是一天都哈欠连天的,这不是很常见吗?假如你仔细阅读过老牛上文提到的怎么学伤寒,要求听话的章节,你就不会有这样的疑问了。这一点恰恰说明就是这么回事,只要是出现这种状态的就是少阴病患者,现实中的确很多人就是少阴病患者,三阴病中死症最多的一经病。

 

“但欲寐”这个少阴经病特有的证是很多人最容易忽视的,因为这似乎变成了一种中国人养生常见的形式,似乎就该如此,午休一下难道有问题吗?这个问题其实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正常人其实是不需要午睡的。面对一些现代养生学的价值观,老牛始终是抱有存疑的态度的,特别是关于这个午休的概念。

 

休息不是睡觉,人们的确需要在中午这个一阴生的时刻适当的养一下阴,但是这个养阴不能是以睡眠来代替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闭目养神”,要知道人的眼睛是消耗人体气血最大的器官之一。我们看红外摄像机的图像就会发现,人的眼睛周围是亮度最高的位置,也就是说人的眼睛需要消耗大量的阴血来供给才能睁开来。这是因为肝藏血,开窍于目。

 

早晨起床张不开眼睛是为什么?就是因为那个“阳出阴则寤”的过程还没有达到,肝阳没有生发起来,肝阳没有生发,阴血没有阳气带动升发不起来,眼睛这个器官还不能用。但是过一会吃饭运动之后,慢慢就会好起来。所以说午休只需要闭目养神就可以做到,因为闭目养神就是养的那个阴血。闭目就是节约了这个阴血,保证在下午属阴的这段时间能有大量的阴血来用。

 

乙癸同源,肾精不能滋养肝阳,水不涵木,肝血一定供给有问题,这还是先避开没谈肝血本身的亏虚,假如本身肝血就亏虚在先,那么就算是肝阳生发起来,没有足够的阴血来供应,那个生发起来的肝阳就属于亢阳,也是无根之阳,是虚阳浮越之阳。可见中医刻诊病患身体脏腑气血阴阳态势,本身就是一个很繁琐而微妙的课题,只有正确的诊断辩证才能走下一步,正确的遣方用药。

 

人在中午其实根本就不需要睡眠,你只要能闭目精心下来一段时间,至少需要二十三十分钟的样子就足够了,你再睁开来眼睛就会感觉神清气爽,精力充沛。当然这是有一个前提,这是个正常人,不是一个少阴病患者。假如是一个少阴病患者的话这种养神必然会转化成睡眠,严重的少阴病病人甚至在不可思议的状态下都能睡得着。养神一旦转化生成睡眠,再醒来反而会感觉到很疲乏难醒,那是因为睡眠是阳气收敛起来,阳入阴则寐了,完全不是养阴了,而是变成养阳了,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因为白天就是阳气为用的时间段,这时候把阳气收回去怎么保证工作学习?

 

我们看白天是人体阳气在外、在卫的时间,这就是白天养阴、夜晚养阳的道理。人只要是夜晚睡眠质量好,那个阳就养足了,足够白天一天使用。根据老牛的经验,这些“但欲寐”的人,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夜晚睡眠不佳造成的,而夜晚睡眠不佳是现代人一个挥之不去的阴霾,这是现代人健康的最大障碍。

 

老牛说这是最大障碍一点都不是夸张夸大其词,因为睡眠不光关乎少阴心肾,同样也关乎中焦脾胃,又和太阴阳明经的关系更深刻。所以说老牛个人是最重视病人的食纳睡眠好坏的,因为从此可以判断一个人身体正常与否,只要是吃饭睡眠出现问题了,那就一定要防微杜渐,不要忽视最小的开始。这才是养生之妙要所在,也是中医上医治未病的起点。

 

宰予昼寝的启示

 

老牛谈到这里也许有的朋友还是不能完全理会。老牛举一个例子吧,就是《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这段经文大部分的注解都是说,孔子认为一寸光阴一寸金,宰予白天睡觉就是浪费时间和光阴,孔子面对这样的不屑之徒还能说他点什么哪?为此孔子才行此大怒。

 

可是老牛不这样简单的认为,如果真的是因为这一点表面现象的话,孔子根本就没有必要生这么大的气,说这么狠的狠话。因为孔子看到宰予昼寝这个现象之后,说了后面的一段话。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这说明这种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可是为何这个宰予老是爱白天睡觉,这是在和孔子师傅公开做对,气死老师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我们设身处地的替宰予想一想,大家有没有看书听课打瞌睡到不能自拔的体验?我想上过学的都有体会的。在春秋时期,人们基本都是尊天时而动的,大部分人都能做到作息规律,早睡早起精神饱满。古代劳动人民真的没有夜生活的习惯,一是因为夜生活需要燃料照明,这是需要花钱的,在没有电视电脑的时代,太阳落山就睡觉是最现实最实际的选择,有什么活动就在第一缕太阳光照来的时候,赶紧起来干就是了。但是古代王公贵族们的夜生活可不敢说没有,在没有经济条件的限制之下,那些有钱人的夜生活一定也是很丰富的(在殷商时代商纣王就玩酒池肉林的游戏,那一定是争分夺秒的去享乐而不舍昼夜了)。

 

老牛所始终推崇而不得的,就是这种古代劳动人民遵天之道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下,人体的脏腑经络各司其令,气血阴阳升降出入元贞通畅,正可谓人于天地参的境界。起码在身体条件上比我们现代人也健康的多。可是宰予在白天睡觉,还是一次一次的被老师发现而屡教不改,这种情况下,也许一是因为宰予身体出现的了问题,造成了和崔永元一样的困扰,失眠抑郁,造成白天嗜睡,这个原因也不是不可能,有没有我们无从得知。可是就算是这个原因成立,毕竟是因为身体上的疾病状态,我想孔子是不会生那么大的气的。也许第二个原因宰予就是那个羡慕贵族生活,夜夜笙歌的,羡慕贵族生活而效仿,天天心猿意马、浮想联翩而不能自拔。孔夫子洞察了宰予的这个倾向,对宰予提出了训诫,虽说宰予口头上一次一次跟老师表白过一定改正,但是那个诱惑始终让他屡次重复犯错,以至于说了不做,这就属于意识形态上的顽固不化了,这才引起了老师的震怒。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一个深谙《易经》的高人,《易经》没有孔子撰的十翼,也不会有今天群经之首的地位的。那么我们谁敢说孔子不是一个中医?孔子是最有条件做一个中医的,他可以说是全面的掌握了春秋之前所有经典书籍的专家啊。在那个医易同源的时代这本身就不是不可能的,虽说孔子是一个教育集团的老总,不用做专职医生,但是他完全具有一个高级中医的哲学素养,上医治国效仿商尹也许本身就是孔子的人生追求。这种医学素养告诉孔子,生理的疾病是可以调理治愈的,个人心理上的修为是医生不能掌控的。那么孔子在看待宰予的这种行为的时候就不会看的那么简单,一个人心理上纵情恣欲在先了,他的身体以及他的行为,都会是走向一种放纵和堕落的趋势,一种恶性循环的趋势,这种趋势是能毁掉一个人一生的,这一点在我们当今世界上青年人的身上也许更有实践指导价值。年轻人晚上不睡觉,白天不起床都成为一种时髦了,要是孔子活在今天也会被活活气死,那不是一个三千弟子中的个例了。

 

面对宰予昼寝,孔子爱之愈深,恨之愈切,在对宰予希望和失望的巨大反差之下,孔子的震怒和放狠话也就可以理解了。因为老牛认同一个一贯的观念,这个世上就没有不治之病,只有不治之人。那些所谓的不治之人,在老牛这个伤寒经方派中医看来,一定先是一个少阴病患者“脉微细,但欲寐”的状态。以治未病的指导思想,从这个观念入手,对我们现代人的健康也是具有启发意义的。

 

宰予的这个心理和生理的问题其实就是少阴经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少阴病患者都有类似的经历。不知持满、纵欲享乐、争权夺利、求之不得、思虑过盛是这些人的病根,除了时代造成的心理压力之外,个人修养的缺失也是少阴病横行的主要因素。

 

现实中我们见到很多中青年人的猝死,特别是一些比较高端的人猝死,这些人都是少阴病患者。面对这些人的英年早逝,我们不能都把责任推到社会的生存压力上面来。重视心藏神的养心神,重视肾藏精的护肾精的健康理念,是传统中医文化对每个中国人的最大贡献。老牛说了这么多其实也就是想引起一部分身在其中痴迷之人的重视。别傻到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放弃自己最重要的东西。

 

治病先养心

 

少阴心肾的重要性,首先是在《黄帝内经》素问第八“灵兰秘典论”中提到: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这段经文着重提示了心藏神的重要性,对于一个人来说,只要是心君不乱在先,就算是其他脏腑有暂时的问题,也是在心君的震慑和掌控之下的,都不会出现严重的后果。心神要想保持不乱要靠肾精的清济来保持清醒的,心肾阴阳交济而作泰卦状,乃是一个平人气象的关键所在。少阴经属阴,阳为阴主,阴为阳宅,少阴心肾之本是一个人立命之本,和后天之本脾胃共同来起作用才是长生久安的良性循环。

 

少阴经病多死症,虽说伤寒论中的死不是马上就毙命的概念。但是起码说明这种态势的是一种赴死的过程,不扭转和逆转过来是肯定不行的,这种逆转就体现在伤寒四逆汤的价值上。在《伤寒论》中,仲景先师甚至把一系列的四逆汤化裁方剂统称为“四逆辈”,这个四逆辈是三阴经的主方。

 

四肢厥逆就是四逆,人一旦到了四肢厥逆的地步真的就是生死各半了,四肢厥逆是一种比手脚冰凉更进一步的状态,真正到了四逆至膝的严重时候,人的手脚反而会开始发热,但是这种发热是一种虚热,是一种格阳在外的严重病态。

 

四肢乃人体之枝节,是所有阴经、阳经交接的地界,本该是阳气最盛的地方。我们可以对比看一个小孩子的四肢,小孩子是阳气潜藏使用最好的状态,这种阳气收藏致密而厚积薄发的状态是道家养生最高之境界。在这种状态下四肢阳气交接顺畅,小孩子的四肢就超级灵活而多动,小孩子放着正道坦途不走而愿意上房走墙、攀援跳跃,就是一种阳气盛多为用的良好状态。

 

这种状态所表现出手脚湿温是小孩特有的,我们都说有些小伙子脚臭,其实就是这种湿温的阳盛状态的最好表现,臭说明是阳气是足的,管道是通的。如果反过来我们再看一个垂暮老人,除了颤颤巍巍、走路蹒跚之外,手里拿着拐杖还是步履艰涩缓慢,这是因为人体阳气日渐式衰,不能有效的控制四肢的运动,到了四逆证严重的时候,这样的老人手脚居然也是热的,但是这种热却是干热虚热,被阴寒格拒在外的虚阳所致,这就和小孩子的湿热是完全两回事,所以老人的脚是极少有脚臭的。

 

四逆证的出现是人衰老的开始,民间的俗话“人老腿先老”也是这个意思。四逆证病人会感觉这一股凉气开始沿着手脚逆着往上走,最终凉到膝关节和肘关节,这个人的一身之阳气可以说到达了最低限度了,简单地说,就是不够用节约到家了的一种状态,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再下去就要死人了,必须逆转过来,这也是四逆辈的价值所在。

 

这种渐进的四逆状态是可以在最开始出现的时候及时救治的,越是程度加深越是难以逆转。四逆汤是一种三阴病的主方,开始大量的使用了,说明已经到了严重的地步了,需要四逆汤这样的辛甘化阳的重剂来挽回了,但是在三阴病在生死各半的前提下,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意义就会大减。有的火神派中医给病人大量的使用,但是似乎越用越不显效了。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最有价值的不是四逆汤证,而是关乎少阳经的夫妻经,太阳经的苓桂汤证,老牛在此铺垫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为了引申出来如何调理心肾少阴经证,必求于太阳经证,这也就是阳中求阴的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