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帝内经摘抄

 huiqingox16u26 2019-02-16
女子七岁为一个生长期,男子以八为一个生长期:
女七肾起乳齿换,十四天癸生,月经按时具生育;
二十一肾满真牙全。二十八岁筋骨强,三十五岁气渐衰,四十二岁面憔悴,
四十九岁天癸枯,

男八肾充齿更换,十六肾旺天癸生。两性交合可育子。
二十四肾满真牙全。三十二岁筋骨盛,四十岁肾气衰退,四十八岁阳气衰,五十六岁肝气弱,筋骨活动不灵活。六十四岁天癸枯,精少肾衰齿发落,

四气调神(四季养生)

春发夏长秋收冬储藏

春发早起多锻炼,违逆春气伤肝脏,
夏长交融把果结(天气下降地气升,天地交融)动怒损心筋病根扎(夏季动怒做病根)。

高风急地气肃,早起神安肺气爽,违逆秋气冬飧泄。

冬藏水寒宜晚起,扰动阳气损肾脏,春天就会生痿厥。


飧(sūn)泄,本病是 肝郁脾虚,清气不升所致。临床表现有大便 泄泻清稀,并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肠鸣腹痛,脉弦缓等。)

(痿厥疾病属肾与膀胱病。症状是痿病兼见气血厥逆,以足痿弱不收为主证。
伸不能屈、屈不能伸,腰膝腿脚肿痛,用安肾丸目中流火,眩晕耳鸣,行步不正,腰膝无力,腰以下消瘦,加味虎潜丸;老人痿厥,再加附子。阳盛拒阴者,用滋肾丸属于湿热者,用潜行散、)

春温  夏热  秋凉  冬寒 

天气阴霾或晦暗,月昏日暗邪侵川,阳气闭塞地不明,云雾弥漫日光无,

雨露不降气不交,万物生命不能延。高大树木也会亡。恶风暴雨不时作,天地四时失秩序,

只有圣人能适应,注重养生身无病根


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

春季木旺防伤土(脾)少酸多甘养脾气,

夏季火旺防伤金(肺),少苦多辛养肺气,

长夏土旺防伤水(肾),少甘多咸养肾气,

秋季金旺防伤木(肝),少辛多酸养肝气,

冬季水旺防伤火(心),少咸多苦养心气。

酸养肝伤脾,甜养脾伤肾,咸养肾气伤心,苦养心伤肺,辛养肺伤肝


(六邪与五脏)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邪——风(春),燥(秋),湿(长夏),淫(过度),署(夏),寒(冬)

风邪导致浮肿,热邪汗多烦躁,湿邪乏力,燥邪肝火盛,寒邪忽冷忽热,凡是过度都是邪。

邪气缠身阳气竭。 夏季暑热厥生,眼昏耳又塞   

大怒阳上血也上,淤积于上则不通, 厥伤筋不能动, 出汗遇湿生痱子,阳气养筋精神爽,阳损筋失伸曲难,风是百病之源头,

劳逸适度肌肉闭,大风小风也难侵, 病久不愈邪留体,良医良药无能力,五行不通可通泄
人之阳气清晨起,中午旺盛酉时少, 晚上收敛拒守内,勿扰筋骨避雾露,一日三时守规律,
邪气不侵身体好。

阴气藏内扶持阳,阳气护外体表固,阴不胜阳阳气盛,血脉流动迫又急,热邪来侵发狂症,
阳不盛阴阴气盛,五脏不调窍不通,阴阳不调年无春,春季风邪急泄泻,夏季风邪秋疟疾 ,
秋季风邪会咳嗽( 也可痿厥病)   冬季风邪春温疫,

阴精源于食五味,精藏五脏五味伤(五味养精也伤精)
过酸润肝伤脾气,过咸伤骨肌肉缩,(心气抑郁)过甜心闷气逆作,(肾气失衡)过苦气燥胃气滞,过辛筋败精神损,
 
黄帝内经白话文(四)

(自然界八风与人体五风)
  黄帝问道:
自然界有八风,人的经脉病变又有五风的说法,这是怎麽回事呢?

歧伯答说:
一年的四个季节,有相克的关系,如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冬胜春,某个季节出现了克制它的季节气候,这就是所谓四时相胜。
东风生于春季,病多发生在肝,肝的经气输注于颈项。
南风生于夏季,病多发生于心,心的经气输注于胸胁。
西风生于秋季,病多发生在肺,肺的经气输注于肩背。
北风生于冬季,病多发生在肾,肾的经气输注于腰股。
长夏季节和中央的方位属于土,病多发生在脾,脾的经气输注于脊。

春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头部:
夏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心:
秋季邪气伤人,多病在肩背:
冬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四肢。

春天多发生嬶衄,
夏天多发生在胸胁方面的疾患,
长夏季多发生冬泄等里寒证,
秋天多发生风疟,
冬天多发生痹厥。

冬扰阳气春颈椎病,夏胸长夏泻秋胸肋,冬痺厥、飨泄、汗过
精是人体之本,冬精内藏春不热病,四时发病的般律。
夏暑不排汗秋风疟(风疟( nüè )因夏季阴暑内伏,复感风邪而发的一种疟疾。临床表现有寒热交替、先寒后热,寒少热多、头疼、发热时自汗出、脉弦数等症。)
       
阴阳之中有阴阳。
上午为阳中之阳,
下午为阳中之阴,
鸡鸣之前阴中阴,
鸡鸣之后阴中阳,

人之身体有阴阳,
外部属阳内属阴,
后背为阳腹属阴,

五脏属阴六腑阳,
心    肝 脾 肺    肾      属阴,
小肠胆 胃 大肠 膀胱  三焦阳

背为阳阳中之阳为心,
阳中之阴为肾,
阴中之阳为肝,
阴中之阴为脾,
五脏六腑应六时

东方青色与肝通,
开窍于目气藏肝,
五味为酸肝主筋,
春阳上升气在头,
其数为八嗅为臊,

南方赤色与心通,
开窍于耳气藏心,
五味为苦与火同,
其数为七嗅为焦,

中央黄色与脾通,
开窍于口气藏脾,
五味甘甜与土同,
四时长夏为镇星,
有疾在舌肌肉痛,
期数为五嗅味香,

西方白色与肺通,
开窍于鼻气藏肺,
五味为辛太白星,
有疾在背和皮毛,
期数为九嗅味腥,

北方黑色与肾通,
开窍二阴藏于肾,
五味为咸与水同,
有疾在溪和骨
期数为六嗅为腐,

肾开窍于二阴:二阴,包括前阴和后阴。
前阴,指外生殖器,有排尿和生殖功能。
后阴,即肛门,主要排泄大便。
因此,肾病时,常影响到粪便的排泄。例如,肾阴虚,可见大便秘结;肾阳虚则大便溏泻;肾气不固,则久泄滑脱。


黄帝内经白话文(五)
阴阳应象论 
 黄帝道:
阳主生成阴主长;
阳主肃杀阴主藏。
寒到极点会生热,
热到极点会生寒;
清阳之气居下而不升,
就会发生泄泻之病。
浊阴之气居上而不降,
就会发生胀满之病。
这就是阴阳的正常和反常变化,因此疾病也就有逆证和顺证的分别。
     

人体属阳食属阴。
饮食滋养人体型,
形体生成须气化,
功能是由精所生,
精又可以化功能。

味属阴趋向下窍,
气属阳趋向上窍。
味厚纯阴味薄阳;
气厚纯阳气薄阴。
味厚泄下味薄通;
气薄的能助向外发泄,
气厚的能助阳生热。

阳气太过元气衰,
阳气正常元气旺,
阴虚阳盛:临床可见低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心烦失眠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治疗以滋阴补津

四季与健康
春夏秋冬四季交,
木火土金水变化,
寒暑燥湿风气候,
肝心脾肺肾五脏,
五脏之气生五志,
喜怒哀忧恐五种,
大怒伤阴喜伤阳,
冬受寒凉春温病,
春受风害夏飧泄,
夏受暑气秋疟疾,
秋受湿气冬咳嗽,

东方应春阳风日暖。
草木生酸滋养肝,
肝气滋筋筋养心,

木在空中为风气,
木在地面为木气,
木在人体为筋气,
木在五脏为肝气,
木在七窍为眼目,
木在五味为酸味,
木在情志为动怒,
怒能伤肝悲能解,
风能伤筋燥能制,
酸能伤筋辛能抑

南方应夏阳气盛,
热能生苦苦滋心,
心能生血血生脾,
心气关朕表在舌,
火在天空为热气,
火在地面为火气,
火在人体为血脉,
火在五脏为心脏,
火在五色为赤色,
火在病变为忧愁,
火在七窍为舌头,
火在五味为苦味,
火在情志味大喜,
喜能伤心恐惧解,
热能伤气寒气解,
苦能伤气咸味制,

中央应长夏生湿,
湿和土气土生甘。
甘滋脾气脾滋肌。
肌丰养肺表于口
土在天空为湿气,
土在大地为土气,
土在人体为肌肉,
土在五脏为脾脏,
土在五色为黄色,
病变呃逆七窍口
土在五味为甘甜。
土在情志味思虑,
思虑伤脾怒能制,
湿能伤肌风抑湿,
甘味伤肌酸能解

偏食不利

过咸血脉凝塞不畅,过苦皮枯毛脱。过辛脉急甲枯。过酸肌粗皱缩,过甘骨痛头脱。这是偏食五味所造成的损害。

心欲得苦(火)味,肺欲得辛(金)味,肝欲得酸(木味,脾欲得甘(土)味,肾欲得咸(水)味,这是五味分别与五脏之气相合的对应关系。

 面色枯暗无华为死症。面黄如枳实为死症;面黑如烟灰为死症;面红如凝血为死症;面白如枯骨为死症;这是五色中表现为死症的情况。

面青如翠鸟羽毛主生;面红如鸡冠的主生;面黄如蟹腹的主生;面白如猪脂的主生;面黑如乌鸦毛的主生。这是五色中表现有生机而预后良好的情况。

心有生机,面色如薄绢裹朱砂;肺有生机,面色如薄绢裹着粉红色的丝绸;肝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天青色的丝绸;脾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栝蒌实;肾有生机,面色就象细白的薄绢裹着天紫色的丝绸。这些都是五脏的生机显露于外的荣华。

白色和辛味应于肺,赤色和苦味应于心,青色和酸味应于肝,黄色和甘味应于脾,黑色和咸味应于肾。因五脏外合五体,所以白色应于皮,赤色应于脉,青色应于筋,黄色应于肉,黑色应于骨。

 各条脉络属于目,诸髓属于脑,诸筋属于骨,诸血属于心,诸气属于肺。同时,

睡时血归藏于肝,肝得血养目,足得血之能走;手掌得血能握物;手指得血能拿取。所以刚刚睡醒防风邪,

 

阴虚生内热,容易出现五心烦热烦热,(就是两个手心,两个脚心,心口感觉热的感觉)睡觉的时候容易盗汗(就是睡着了,一醒身体有汗)。

阳虚生外寒,会出现怕冷的症状,面色虚白,畏寒怕冷,手脚冰凉、小便清长,大便稀薄。性欲比较低下,

名医察色泽和脉搏,先辨病属阴或阳;

      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