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人的阅读史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

 文殊院士 2018-02-04

我曾有过许多美丽而羞涩的梦想,比如学而优则演当一名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演员,在电影屏幕上演绎人生的悲欢离合和生活的喜怒哀乐。

比如成为一名伏案于象牙塔皓首穷经、深居简出的大学教授,在讲台上阐释科学的奥秘幽深和文学的隽永优美……

然,穿越了时光斑驳的隧道,并且梦想成真、印迹清晰的是我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的阅读史。

孩提时,阅读是我最大的梦想,在悠闲的午后,在惬意的草滩,在寂静的夜晚,在弥漫的茶香中,读一本自己喜欢的、最好是属于自己的书。

阅读于我成为梦想,是因为阅读对孩提时的我太过遥远。

在我生活的村庄,书籍稀缺,别说世界名著,普通文学读物也难觅踪影。我的整个小学期间,只读过三本书:《边城》《围城》《封神演义》。前两本是借同学的,后一本是从姑妈家借回来的。

《封神演义》是本通俗小说,但对于我,如获至宝。我想象的大门就是那时被打开的,人会长出翅膀飞上天空,人也可以在地下行走如飞。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躺在乡村的草地上,仰望着变幻的白云,想象云朵之上的故事。

不知不觉间,我就成了故事主角,我看见自己腾云驾雾,偷摘蟠桃,躲在角落看西王母气急败坏。

阅读改变了我,尽管是有限的阅读。

我渴望阅读更多的书,我无法想象书中还有怎样的惊奇,但我猜想,那必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初中时期读过的书亦屈指可数,几乎没有单独读过。我没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哪怕是小人书。我依然借不到书,学校没有图书馆,更无阅览室。我的阅读更类似于陪读。

我的一位同学也喜欢读书,而且神通广大,总能借到书,令我羡慕不已。每逢他借到书,我就厚着脸皮凑过去,在他旁边或对面,随便一个姿势就会进入书的世界。我必须读得足够快,必须在他翻页前读完那一页,否则就会断档。

我学会了反着读书,即使反着读,速度也能领先。我快速读书的本领就是那时,在那种情境下练成的。

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吹牛大王历险记》,这本反着读完的书带给我的惊愕和兴奋无法形容。

吹牛大王握着语言和想象的利剑,我一次又一次被刺中,我那么喜欢被刺中。我明白那是吹牛,那些事是不可能的,可我又深信不疑,或者说,不容自己怀疑。文学的魅力让我痴迷。这个虚构的世界令我再难割舍。遗憾的是,我不能读第二遍。陪读,也只能如此。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两个德国人的合著,我记住他们的名字:拉斯伯、毕尔格。

整个初中期间,即使可以陪读,阅读对我,依然是奢望。

也因此,更加吸引着我。

考上师范,终于可以读书了。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厚,那么多大作家突然涌到眼前:

托尔斯泰、肖洛霍夫、果戈理、契诃夫、陀斯妥耶夫斯基、海明威、杰克·伦敦、雨果、狄更斯、罗曼·罗兰,当然还有皓月繁星般的中国作家。像一个饿了太久的流浪汉突然闯进面包房,虽然不属于我,但我放纵着自己的贪婪。

图书馆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我的梦想在那里自由飞翔。这么多年过去,我仍记得图书馆那个老太太,矮矮的,胖胖的,面容和善,说话却干脆利落。

每个学生每星期只能借一本书,但她给我破例,允许我借两到三本。我至今心存感激。

假期来临,我的阅读也随之终止。回到村庄,我就借不到书。节省菜票买的一两本书根本不够我阅读。我感觉自己还是很幸运,上了师范,毕竟撷取了一半梦想。

现在我拥有自己的书,完全属于自己的书。无疑,都是我喜欢的,是自己写的,是自己从书店或书摊儿或网上书城挑着买来的。我可以在任何一个时刻阅读。

趣味不时发生变化,不同时期阅读同一本书感受也不同,但对阅读的迷恋依旧。

阅读已不是梦想,当然,也可以说依然是梦想,只是过去梦想悬在空中,现在被我拥入怀中。

过去阅读是一粒种子,现在是成熟的果子。

眼睛疲倦时,我站在窗前,望着蓝天,望着游弋的云朵,望着空中滑过的鸟,不经意间,就会想起过去,想起小时候对阅读的疯狂迷恋。

难忘的记忆未必是珍贵的,却一定带着岁月的芳香。

那香味让我珍惜时光,珍惜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