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伯罗奔尼撒战争前章:雅典,伯里克利的圣光

 陆一2 2018-02-05



伯罗奔尼撒战争前章

——雅典,伯里克利的圣光

每一个讲述伯罗奔尼撒战史的人,最最不愿意提及的恐怕就是它的结局。我也一样。所以在笔墨还允许的情况下,我还是想放缓脚步来拍一拍希波战争胜利之后那短短十数年间的希腊(公元前449年,希波战争结束;公元前431年,伯罗奔尼撒战争开始,整个希腊陷入内战),为读者留下一张专属雅典的特写,那一刹不容错过的星芒——伯里克利时代(The Age of Pericles),希腊史上最为耀眼的巅峰,没有之一


雅典之后,再无雅典


在那个时代接下来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出现过多个比希腊更能打的民族,也有过比希腊世界更为辽阔的版图(即便拿亚历山大大帝时期计算),却再未出现这么多震古烁今的人才并世而存的时代(诡异的是,连东方也是如此,此时正值东周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成为中国历史上思想最为解放的年代,也没有之一),更没有出现像伯里克利时代一样璀璨的民主制度,直至文艺复兴时期近代民主思想的出现。


可以说,在漫长的近2000年人类文明史中,雅典在这一时期的民主和开化“亦曾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详见本专栏后续凯撒和奥古斯都时代,那时会有两种民主制度的比较。今天主讲伯里克利)。




世间已无,伯里克利


当代史学巨匠黄仁宇先生在其大作《万历十五年》中评价张居正时,用过一句至今令我记忆犹新的话“世间已无张居正”。而这句话放在伯里克利身上,更觉贴切不过。这位在古希腊时代堪与众神齐名的巨子,身上几乎有讲不完的故事。随便拿几点出来,都可以让今人看得下巴脱臼。


战功彪炳


公元1793年,82岁的江湖大佬乾隆御笔亲撰《十全记》,歌颂自己一生的十全武功,并自称“十全老人”。自夸之意,溢于言表。甚至于把明明是打了败仗的安南一战也写入其中,硬生生凑出一个“十”数来。


公元一世纪末,罗马传记文学家 Plutarch 在 The Lives of The Noble Grecians and Romans 一书中记载,为纪念伯里克利在担任主将时取得的胜利,雅典城建立的凯旋纪念碑多达9。这个数字是雅典人在每次庆祝胜利的时候留下的。


而以当时提洛同盟与伯罗奔尼撒同盟的各个小邦之间不断擦枪走火的局势来看,伯里克利老先生如果想要玩儿出个“十全凯旋纪念碑”来,实实在在不是什么难事儿,只是他却一直在躲避这一场战争的到来。




无冕之王


“无冕之王”,在近现代文明出现之前,这四个字往往昭示着政体变更或者王朝更迭。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凯撒、东汉末年的曹操,曹魏后期的司马懿,莫不能外。唯有伯里克利,这个被史学家称为站在希腊历史巅峰的男人,却选择拿这四个字来缔造民主


公元前430年,由于率军追击伯罗奔尼撒同盟军队出师不利,雅典市民行使投票权,罢黜伯里克利全部职务并课以大量罚金。


这一条不足两行的历史记录,我以为足够了——足以让伯里克利超越所有的权谋家,成为历史上所有“无冕之王”中无可争辩的第一人!


智巧机辩


中西两大文明在古代史上都不乏舌辩之士。中国有苏秦、张仪、郦食其;古希腊也有以狄摩西尼(DE Moses)为代表的十大演说家。然而后世却不约而同地把智巧机辩的最高荣誉留给另外一些人。


在东方,我们把首席辩手的位置留给了诸葛孔明。因为他舌战群儒、骂死王朗,更因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出师表》;而在西方,这个位置恐怕要留给伯里克利。因为他用演说影响着雅典人民的情绪和判断,更因为修昔底德(Thucydides)在伯罗奔尼撒战史(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中记载下的伯里克利为阵亡将士发表演说的全文。




如果说孔明的《出师表》表达的是先主不易,厚待于臣,汉嗣不绝,请军北伐的忠贞之志,那么伯里克利在那份悼词之中表达的则是“天下为公,匹夫有责”的煌煌大道。现将该悼词精华部分摘录于下:


Our love of what is beautiful does not lead to extravagance; our love of the things of the mind does not make us soft. We regard wealth as something to be properly used, rather than as something to boast about…… Here each individual is interested not only in his own affairs, but in the affairs of the states as well……We do not say that a man who takes no interest in politics is a man who minds his own business; we say that he has no business here at all……Others are brave out of ignorance, and, when they begin to think, they begin to fear. But the man who can most truly be accounted brave is he who best knows the meaning of what is sweet in life and what is terrible, and then goes out undeterred to meet what is to come.


此处不置评,因为任何评论在伯里克利的原文面前都显得黯淡无光。对英文理解有障碍的读者,请在本公微 XTeam 主页回复“翻译”,查看此段悼词的中文版。保证不会让你失望!


廉洁自守


中华史书中对廉洁自守的清官总是给予高度评价。因为稀缺性高嘛,在文字上总得给个好价钱。其中最为受人追捧的当属海瑞。这位“海笔架”老先生一生刚正不阿,廉洁到凄凄惨惨切切。死前官至二品,死后依然是“家徒四壁、殊无遗财”。最难能可贵的是,海老先生骂了嘉靖一辈子,被嘉靖关入大牢,好几次险些被拉出去砍死,可是在得知嘉靖皇帝的死讯之后,竟然失声大哭,把吃下去的牢饭都给哭吐了出来……这是怎样的一幅场景啊!!


伯里克利先生出身贵族名门,这比苦……是打死都比不过海先生了!可是掌握着提洛同盟盟金支配权的伯里克利在从政的一生中都恪守一条准则——父亲留给自己的财产不会在他的一生中增长一分一毫!哪怕雅典几乎每一个公民都极大享受着盟金带来的好处。唯独他,没有。甚至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打响之后,他还主动提出要将全部产业,包括土地和房产,捐给国家充为公用。




这两位老先生放在一起,虽然殊途同归。在廉洁奉公方面,打个平手,算是有了吧?


丧子之痛


中国人的武侠小说中流行这么一句话:“杀父之仇,不共戴天。”在我看来,应该还有一句比这更狠的话:“杀子之仇,追杀全宇宙!”那是躲进黑洞都没用。商纣拿伯夷考的肉做成肉糜喂给周文王,周灭商;中山王乐羊子儿子的肉做成肉汤喂了乐羊子,乐羊子灭中山一国。看样子,死了儿子,一命换一命这样的说法,是从来都不成立的!


可是……如果夺子之恨,是来自于上天呢?公元前430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第二年,雅典流行重瘟疫。伯里克利唯一拥有继承权的儿子死于这场瘟疫。年过花甲的伯里克利在葬礼上失声痛哭,涕泪滂沱……隔年,公元前429年,伯里克利病重身亡。


读史至此,我只是对这位老人的逝去表示理解。白发人送黑发人,熬不过一年也很正常。可是,再多看了几眼关于这个儿子的故事后,我对这位老者的敬意和对他痛苦的理解却已经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了。


伯里克利的长子詹第帕斯生性奢侈且娶了一个挥霍无度的妻子。照理,哪怕伯里克利不是雅典的掌舵人,即便是家族本来的财富也足以让小两口挥霍。可是伯里克利偏偏崇尚节俭(要知道当时雅典的小市民都没有几个崇尚节俭的),给儿子的钱不多还要分好几次支付。儿媳妇气不过,就以公公的名义到熟人家借钱,结果公公知道了,不但不替小两口还债,还直接把这事儿交给了法律机关。父子从此交恶。


儿子是个败家子,可是有哪个老子不心疼儿子呀?!我无法想象,在儿子过世后的一年里,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老人家是如何在辗转难眠中度过的……


回头再看看乐羊(“子”是个敬称,被我去掉了)……神马东西!


临终遗言


纵观中华历史中,名人留下的遗言甚众。近代咱们就不说了吧。希腊才讲到公元前5世纪呢,急什么?!古人中最出名的当属刘备的“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最聒噪的当属曹操的:我要葬哪里,金银不要埋,照顾我老婆……而在我看来,最有艺术性的当属武则天女皇的“无字碑”——朕美了一辈子,任性了一辈子,伟大了一辈子,死了,随你们唠。


而伯里克利的临终遗言却是他一生核心价值观的真实写照。如果则天女皇的遗言是不要说清,那么他则是一定要说清!


伯里克利弥留之际,雅典城的首脑人物和他的亲朋好友在他身边不停称赞他的丰功伟绩,光照千古。可他却失望于大家只看重他的浮名,却忘却了他最大的成就——“从没有一个雅典人因为我犯下的过错而白白牺牲”




相约下期本期专栏,我用大段篇幅、浓墨重彩为大家隆重推出了希腊史上最伟大的人类--伯里克利。但愿大家刚才读得过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