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 | 术】国医大师——周学文诊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经验

 一元堂中医张 2018-02-05



周学文(1938-),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医大师。精于脾胃和肝胆疾病诊治,提出“以痈论治”溃疡病及毒热病因学,将中医外科“消托补”法用于胃溃疡的治疗,确立“内清外柔”从脾论治血脂异常的新治法。

胆汁反流性胃炎

临床表现:上腹(胃脘)间断或持续性烧灼样痛,痞满不适,呕吐苦水,嗳气,恶心,口苦,纳呆,大便不畅,可伴见消瘦、失眠等,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或弦滑数。

病机特点:可概括为“胆邪逆胃,胃络损伤”。

周老临证特别强调中气不足为本病发病的内在因素,也是本病反复发作的根源。

治疗用药

本病病情复杂,虚实错杂,周老主张治疗应以辨证论治为总则,特别强调“肝脾并调,胆胃同治”思想的重要性。

“肝脾并调,指疏肝健脾宜兼顾,病初肝郁之象明显,以疏肝解郁为主,兼以健脾益气;病久脾虚为主,以健脾益气为主,兼以疏肝;肝郁化热以疏肝泻热为主;脾气虚甚致阳虚,可益气的同时运用温阳之法。

“胆胃同治”,指利胆清热除湿的同时,考虑胃络受损加用和胃护膜之品,体现局部微观辨证和整体宏观辨证相结合的优势特点。同时考虑胆随胃降,以降为用,治疗时即使没有便秘症状,也可适当加用通利腑气、承顺胃气下降之品,以求胆汁下降为顺,减少对胃络的伤害。

周老临证用药常以柴胡、青皮疏肝解郁,强调中病即止,以免耗伤正气,或易为银柴胡、紫苏梗等;健脾益气首选黄芪,而甘草、白术亦可选用;利胆清热除湿用黄连、苦参、黄芩、金钱草等,但此类药毕竟为苦寒之品,亦不可久服;和胃护膜用白及、浙贝母、海螵蛸、砂仁、白豆蔻等;痛甚多涉及血分,用川楝子、延胡索止痛,丹参、三七亦可,或可合用芍药甘草汤;降逆除满、通利腑气用厚朴、莱服子、瓜蒌等。

总之,临证组方用药遵先后缓急用药之法,祛邪务尽,善后务细,时时体现随机调节的灵活性。

病案举例

例l:王某,女,50岁,2009年3月4日初诊。

主诉:胃中灼热、胀满不适反复1年,加重半月。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中灼热、胀满,进食后加重,间断服用吗丁啉,仍时有反复,3月前在某院检查胃镜示:胆汁反流性胃炎,幽门螺杆菌(-)。半月前生气后上症反复,自用吗丁啉治疗无好转来诊。诊见:胃脘灼热胀满不适,时伴有胃痛,进食后加重,口苦,嗳气,自觉身体困重,乏力,脐下自觉有一包块,食纳尚可,小便正常,大便略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腹部彩超检查:未见异常。诊为胃痞之肝胃郁热证,病情系由情志不畅,肝气郁滞,胆汁疏泄失常,上逆犯胃,损伤胃络而致。治以疏肝泻热、利胆和胃为法。

柴胡、青皮、川楝子、延胡索、浙贝母、海螵蛸、苍术、厚朴、当归、白芍、莱菔子各10克,苦参、黄连各6克,3剂。

嘱畅情志,生气勿进食。

3月11日二诊:胃脘灼热胀满明显减轻,无胃痛,口苦,大便略干,舌红、苔黄,脉弦略滑。初见疗效,仍有腑气不通,前方加瓜蒌10克以承顺胃气下行,6剂。

3月23日三诊:胃脘灼热胀满不明显,多食后有加重,脐下无自觉包块,无胃痛及口苦,二便调,仍身体困重,乏力,舌红、苔白,脉略弦滑。肝郁已解,脾虚未复,酌加益气健脾消食之品。

黄芪、浙贝母、海螵蛸、白及、苍术、厚朴、砂仁(后下)、白豆蔻、鸡内金、焦三仙、莱服子、茯苓、白术各10克,苦参、胡黄连、甘草各6克,9剂,用法同前。

4月10日四诊:服药后诸症减轻,继服前方9剂。复查x线胃肠钡剂透视:未见异常。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按:本例初诊肝郁湿热之象明显,故用柴胡、青皮疏肝解郁;川楝子、延胡索泻热止痛;黄连、苦参清热利湿而利胆;浙贝母、海螵蛸解郁泄热、收湿敛疮而和胃;当归、白芍柔肝而理脾;苍术、厚朴、莱菔子行气除满而承顺胃气下行。二诊诸症减轻,唯腑气不通,故加瓜萎润肠通便以承顺胃气下行,胃气下降则胆气不逆。三诊肝郁解,湿热之邪衰其大半,故柴胡、青皮中病即止,并去当归、白芍、川楝子、延胡索,加黄芪、白术、甘草补脾益气以治发病之源;白及、砂仁、白豆蔻、鸡内金、焦三仙护膜消食而和胃;茯苓利湿;胡黄连清余热以善后。四诊效不更方,以图愈病。

白豆蔻

例2:邵某,男,43岁,2008年12月5日初诊。

主诉:胃痛反复发作1年。1年前每于食生冷后胃中隐痛时作,后又出现腹泻,身体日渐消瘦,在当地服中药治疗效果不明显而慕名来诊。诊见:胃脘部隐隐作痛,痛时喜按。轻微烧心,泛酸苦水,不思食,大便溏薄,略觉腹痛,小便正常,手脚欠温,面色无华,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脉沉濡。胃肠X线钡剂透视: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窦炎、肠易激综合征。诊为胃脘痛之脾胃虚弱证。此为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中气不足,气机升降失司,胆汁上逆犯胃,脾虚湿胜所致。治以健脾益气为主,辅以渗湿止泻。

黄芪、茯苓、白术、陈皮、防风、白芍、浙贝母、海螵蛸、扁豆、木香各10克,干姜5克,太子参、胡黄连、甘草各6克,3剂。

12月12日二诊:胃痛缓解,食纳渐佳,轻微烧心,泛酸苦水,便溏,手足渐温,舌脉同前。初见成效,但仍有泛酸苦水,是胆邪犯胃表现,故加苦参6克以清胆和胃,6剂。

l2月24日三诊:期间曾饮酒1次,胃中略有灼热,觉脘腹胀满,无烧心、泛酸苦水,食纳尚可,大便不稀,手足常温,面色略有光泽,脉濡。加白豆蔻、香橼各10克行气除胀以取气行湿化之意,12剂。后体重增加,诸症消失未再反复。

按:本例由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致中气不足,气机升降失司,胆邪逆胃,脾虚湿胜所致。初诊方中黄芪、太子参、白术补脾益气;茯苓、扁豆渗湿健脾;陈皮、防风、白芍柔肝理脾,祛湿止泻;浙贝母、海螵蛸护膜和胃;木香、胡黄连厚肠止痢;甘草、干姜辛甘化阳,以复中焦阳气,中焦阳气得振,则四肢得温,甘草之剂量大于干姜,旨在既扶脾阳又不伤营阴,正如《伤寒心悟》中所说“甘草之量大于干姜, 旨在复脾胃之阳”,与参术相合亦有理中汤之意。用胡黄连而不用黄连,嫌黄连苦寒太过;辅以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以防温燥之品耗伤阴液。二诊胃痛缓解,食纳渐佳,手足渐温,说明脾胃阳气渐复,轻微烧心,泛酸苦水是胆火犯胃表现,依据胆汁反流性胃炎“胆邪逆胃,胃络损伤”之病机特点,治疗辅以清胆和胃之品苦参,并抑制胆汁反流。苦参虽苦寒,但在大队益气味甘药物中,亦无害胃之弊。

本文摘编自石绍顺、陈民、张立《周学文教授诊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经验介绍》,特表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