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推拿治疗宝宝厌食82例

 在水一方2 2012-03-04

推拿治疗小儿厌食82例


《江苏中医》     2000年第8期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副主任医师  陈金凤

关键词:小儿厌食、脾运失健型、脾胃气虚型、胃阴不足型、推拿

小儿厌食为儿科临床常见病症,在城市儿童中发病率较高,以1--6岁小儿为多。笔者于1991年10月—1998年10月,运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厌食82例。经与采用中成药治疗的40例进行对照比较,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2例患儿均来自门诊。治疗组82例中,男38例,女44例;年龄最小9个月,最大7.5岁。其中1岁以下11例,1—3岁34例,4—5岁24例,5岁以上13例。病程最短2个半月,最长2年以上。对照组40例中,男22例,女8例;年龄最小9个月,最大7岁。其中1岁以下5例,1—3岁18例,4—5岁11例,5岁以上6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年。

两组年龄、病程相似,均排除因其它疾病而出现的食欲不振者。

1.2 诊断标准 

1)以厌食为主症,无主动进食欲望,食量较同龄健康儿童明显减少。

2)厌食病程在2个月以上。

3)排除肝炎、慢性肠炎、菌痢、结核等其它慢性疾病。

1.3 分型 

1)脾运失健型:厌恶进食,食不甜味。常伴嗳气泛恶、胸闷脘(wǎn)(pǐ)、大便不调;苔白腻或微黄、指纹紫滞、脉有力。

2)脾胃气虚型:不思进食,形体偏瘦,常伴面色少华,精神不振,食少便多,或夹未消化物;舌淡、苔薄白、指纹淡红、脉无力。

3)胃阴不足型:不喜进食,口干多饮;常伴面色萎黄、皮肤失润;大便偏干或干结。舌偏红少津、苔少或花剥。部分患儿烦闹少寐,手足心热,指纹红,脉细。

2、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1)常规手法:补脾经100--300次,揉中脘100--200次,摩腹5分钟,捏脊3--5遍,按揉足三里50--100次。

2)对症手法

脾运失健型,加:揉板门100—300次,运内八卦100—300次;

脾胃气虚型,加:揉外劳100—300次,推三关100—300次;

胃阴不足型,加:清肝经100—200次,补肾经100—300次。

本法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2 对照组  

口服中成药健儿口服液。用量:1岁以下每日3次,每次5毫升;1—3岁每日3次,每次8毫升;5岁以上每日3次,每次10毫升。连服2周后统计疗效。

[1] [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