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的味道

 七叶玉竹 2018-02-06
         
                              【  作者不详】
    那天,我乘出租汽车,司机对我感慨说:“快过年了,你看现在哪里有什么年味”?这话让我一愣。传统的春节,应该是一种什么味道?对于老北京人,过年属于鞭炮、饺子和花灯,这样热热闹闹,一直要闹到正月十五。 
     迎来新年的是鞭炮,除夕,北京城鞭炮如雷,礼花缤纷,把夜空映衬得烟雾弥漫。旧时放鞭炮是有讲究的,要先放五个“二踢角”,再放一挂小钢鞭(一般是一二百响小鞭炮左右对衬连在一起)最后再放三个“二踢角”这叫做先送祖宗再迎财神。现在,城里不让放鞭炮,人们用气球做成欢乐球,也要听听声响,不甘寂寞的年轻人或老北京,即使大老远,也要到郊区放放鞭炮,过个瘾图个吉利。
          小的时候,家里的生活不富裕,很少给孩子们买鞭炮。父亲安慰我和弟弟的话是:“傻小子才花钱买鞭炮,自己放让别人听响!”但小孩子个个都是傻小子,过年哪有不放鞭炮的?我和弟弟没有太多的钱,只好买点便宜的“耗子屎”。这是一种花炮,很小,灰不溜秋的,形状像耗子屎,用火一点燃,在地上打两个滚,迸出几星火花,像萤火虫一般闪亮着很快就消失在夜色中,如今,这玩艺儿早已经绝迹了,但在童年却给了我们不少欢乐,望着“耗子屎”在地上打着滚儿,闪烁着转瞬即逝的火花,年的感觉才会经过我们自己的手点燃起来,袭上心头,也才会老老实实听话,牵着爸爸妈妈的手到别人家去拜年。
        拜年讨个吉祥,是北京人的老规矩。旧时开门见到前来拜年的第一个人若是男的即是福,若是女的则不吉利--明显的男尊女卑。如今,若是女的,方才开门见喜哩。过年过到这时,到了高潮,拜年贺喜的话,如今走了一个轮回,又是老一套的“恭喜发财”,将“财”上升为春节乃至人生第一要素。
     大年初一的食谱可以千奇百怪千变万化,但饺子是万变不离其宗。即便再穷的灾年,包顿野菜饺子也是要吃的。只是吃的饺子是不能在大年初一这天包,一般是在三十夜里包完。因为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这期间按老规矩是不得以生米生面为炊的,同时不得女人出门不得动刀(主凶杀)动剪(主口舌)动针(长针眼)扫寺(主穷)。我母亲在世时,别的规矩都破了,惟独大年初一绝不让我扫地倒脏土,说是会把财气扫走倒光。
         大年初一吃的饺子,旧时讲究要包一两个铜钱,叫做大钱饺子,图的也是财气。母亲在世的时候,常包几个糖馅饺子,让我和弟弟在满盘饺子里找,说是谁能吃着谁有好福气。其实母亲已特意做了记号,给糖馅饺子捏了花边。饺子煮熟端上桌,我们没有注意,她早将那花边饺子夹在我和弟弟的碗里,看着我吃到后的惊喜,而止不住的笑。后来,母亲老了,眼睛花了,我和弟弟如法炮制,逗得母亲惊喜地开怀大笑。这是全家过年的高潮。
         闹花灯,正经的日子要到正月十五的。旧时的北京以在灯市口,大栅栏等地最为热闹。但孩子们等不及,早在年前就买好了,各种各样的纸灯笼,大年初一晚上,打着它们在院子里和胡同里疯跑。那时候,我家里没钱买灯笼,妈妈用高粱纸,秫桔杆给我和弟弟糊个灯笼,再在灯笼上面用彩色涂抹上色块花花绿绿的,完全是抽象派的。在灯笼里面插上根蜡烛,莹光一映,闪烁闪烁,照样给大年初一增添色彩。我和弟弟照样拎着它满院子疯跑。不把蜡烛弄倒了把灯笼点着了,不会善罢甘心。
          时代的发展,并不是要把传统中的年节都淡化和遗忘,民间里的年节有我们的民俗,是渗透进我们民族血液的,永远无法剔除。想起那位出租司机的话,中国年的味道不应该换成外国洋节的味道。我认为年的味道,就是大年初一之夜漫天的星光辉映着我们的花边饺,纸灯笼和莹火虫一般的耗子屎的花炮点燃的味道。
    [以上文字摘抄于某报纸的文化周刊,由于时间久了忘记本文作者姓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