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到晚年才恍然大悟,《易》的核心原来是这个字!

 大成t1gnmm9n48 2018-02-07

孔子一生最大贡献不是提出“仁”,而是这个字!看完真的服了

神州日知 祗舍

一般认为,孔子最伟大贡献是提出一个“仁”字,

没有果仁哪里来果实,没有果仁这个果子,怎么能够一代一代传下去?

所以,“仁”并非孔子独创,应该早已有之。

其实,他的最大贡献在提出“时”的概念,就是时间的“时”。

一般而言,一个人的学识到了晚年才能最后定型,因为经过时间考验、人生历练,对事物的看法比较完整全面了,也比较心平气和了。

“时”的概念,也是孔子晚年读《易经》而有感而发,而《易经》的核心也是讲这个字:“时”

简单说,讲变化,如果讲不清楚“时”的概念,如何能把变化说清楚呢?

据说,晚年,孔子读《易经》,让他最有感想的就是这4个字:“时也,命也。”

时到了,命该去做什么就做什么,最后结果怎样,由老天决定,这里“时”便是孔子提出的。

“时”除了“时间”概念外,还有时机,时势的意思。

中国人非常喜欢看象。

天有天象,就是所谓天文;

地有地象,就是所谓地理;

人有人象,就是所谓人事。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首先说的也是“时”的问题。

现在一些人讲,没有时机,创造时机也要上!

其实,时机、时势都是客观的,难以人为,如果人可为,那就不是天时,而是人事了!

人也许可以一时一地改变甚至创造历史,但也只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真能“穿越”的人,不是现在意义上的人类。

而这个历史条件就是时机、时势、天时,人无法改变。

人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时机,把握时机,这就是守时。

老天说下雨就下雨,说刮风就刮风,我们支配不了。我们能做的只有听天命、尽人事。

项羽够英雄了吧,力可拔山,气概世人,最好只能发出“时不利兮奈若何”哀叹,乌江自刎,遗恨千古。

所以,不管“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核心还是一个字“时”。

孔子本身就圣人,他告诉我们,就算是圣人,也没办法选择时间,只能顺时应命。

孔子一生就是很好的例子,一生奔波,试图改变当时社会状况,结果无疾而终,郁郁而终。

所以,到了晚年,或许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才悟到《易经》的核心。

圣人都无法改变时代、时势,谁又比圣人还牛呢?

你既无法选择你出生时间,也无法选择你死亡时间,你能做到的,就是等待时,随时调整自己。

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说,就是你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

像龙一样,把握时机,做到能大能小,能升能隐,能屈能深。

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

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孔子曾慨叹:“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是命,就犟不过。只有在认命的基础上,认清自己的基础上,知道什么自己能做,什么自己不能做,才能改变自己,改变命运。

所以,人做事,首先都看时势和时机,这就是要守时。

尽人事,最后还要听天命。

时机、时势不对,就不要出头。

保存实力,待时而动。

时机未到,潜伏不动,静若处子。

时机一到,顺势而发,动如脱兔。

“虎落平阳被犬欺,龙困浅滩被虾戏。”

没有时机,就不要盲动,盲动只会落得被动。

《周易》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意思是:君子有卓越才能,超群技能,不到处炫耀,而是必要时,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这话也提醒我们在默默无闻时,要加强自身修养,等到时机来时,就要充分展露自己才华。

一个守时的人,一定会做好充分准备,不会让时机白白溜走。

时辰一到,你没有把握住,时辰失掉以后,也只是白白花费力气。

由此可见,孔子经常讲的“时也,命也”并不消极,更重要的是,你要依时而动,依时而做出不同选择。

所以,读《易经》,最重要的,就是读懂这一个“时”字。

《周易》本身就是讲变化的一本书,如果没有“时”的概念,谈何变化呢?

变化是因时而变,因势而动。没有了时间,变化也无所依托。所以,讲变化,前提是时间。

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时一变,整个情势就都变了。

一件事情,当时去做非常顺利,时间一拖就错过了,明明是好事也会拖成坏事。

同样道理,在时机没有成熟情况下,硬要去做也不会成功。

所以,我们中国人知道一定要守时待命。

即使一切都准备好了,还是不能动,一定要守到那个时。

时一到,马上就出动,自然很快就完成了。

时没有到就动,别人都知道你要干什么了,你反而干不成事,就是这个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