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痹(硬皮病)怎么艾灸,皮痹(硬皮病)的艾灸治疗方法!

 培训班背包 2017-02-18

皮痹(硬皮病)【病症概述】

皮痹也叫“痹胶证”,是因营卫不和,外邪乘虚凝结皮肤,阻滞经络,内含于脏腑,以局部或全身皮肤进行性肿硬、萎缩,严重者可累及脏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此病最早见于《内经》,《素问·痹论篇》说:“夫痹之为病,不痛何也……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故具此五者则不痛也。”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及新生儿。

皮痹(硬皮病)怎么艾灸,皮痹(硬皮病)的艾灸治疗方法!

根据本病的证候特点,与西医学硬皮病的临床表现相符,硬皮病可参照本篇进行辨证治疗。

【病理阐述】

皮痹主要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客于络脉和内因五脏虚弱痰瘀阻滞两个方面所导致的。

1.外邪客络

皮肤为人身之藩篱,外邪侵袭首当其冲。体质禀赋柔弱者,易于遭致邪入侵,即便是体质强壮者,如果久居严寒之地,或者由于工作关系,野外、雪天露宿等,日久邪气也可积伏于皮肤络脉发病而。正如《素问·举痛论篇》所说:“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

2. 肾阳衰微

皮痹(硬皮病)怎么艾灸,皮痹(硬皮病)的艾灸治疗方法!

肾者主一身之阳气,若禀赋不足,或年高肾亏,久病及肾等,会导致肾阳虚弱,不能蒸腾气化水液,水泛为痰,阴浊滞留,痹阻络脉之邪可内舍于脏腑,使脏腑功能失调。若肺气虚弱,卫外失固,易致外邪乘虚侵袭,邪客阻络,凝聚肤腠而致皮肤肿胀、硬化。脾司运化水湿,脾土薄弱,清者难以上升,浊者难以下降,胃络失和,则为脘腹胀满、泛酸、呕恶。肾阳虚衰,则硬皮病患者四肢畏寒,腰酸乏力,面色黧黑,夜尿多。肝主疏泄,气机不畅则气滞血瘀,痰瘀互结,导致皮肤筋脉的硬化。

综上所述,皮痹的发生,以正气亏虚为本,痰瘀阻络为标,本虚标实,以致痰瘀伏于络脉而发病。

【灸疗辨证】

1.气血痹阻

(1)症状表现:局部皮肤硬化,光滑发紧,不易捏起,日久变薄,常有皮色变淡或变深,呈黄白色,渐渐变为肌肤甲错。形体瘦弱,面色萎黄或紫暗,肢体麻木,关节僵硬疼痛,女性经血量少或瘀块累累,舌质淡红或瘀斑,苔白腻,脉象细滑或沉迟。

(2)灸疗原则:祛风散寒除湿,通络行痹活血。

(3)灸疗处方:脾俞、膈俞、气海、血海、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皮痹(硬皮病)怎么艾灸,皮痹(硬皮病)的艾灸治疗方法!

(4)灸疗方法:

①艾炷隔姜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3~5壮,艾炷如枣核大,每日或隔日灸1次,7~10次为1疗程。

②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4~6个穴位,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灸1次,10次为1疗程。

(5)方义说明:脾俞健脾化湿;膈俞和营血;气海祛除寒湿,理气和血;血海散风湿,活血行瘀;阴陵泉健脾化湿,通利三焦;足三里疏风化湿,通经活络,调和气血;三阴交调气血,通经络。

2.肾阳衰微

(1)症状表现:皮肤顽硬而肿,继之变薄,光亮如蜡,轻者多见于肢端,重者可泛发全身,肢端发凉苍白或发绀,四肢僵硬疼痛,手足青紫,头发枯稿,活动不利,畏寒疲惫,胸满气急,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腰膝酸软,夜尿清长,男性阳痿早泄,女性月经涩滞。舌质淡,舌体胖嫩或边有齿痕,脉象沉伏或沉紧。

(2)灸疗原则:温补肾阳,散寒通滞。

(3)灸疗处方:肾俞、大椎、命门、关元、神阙、足三里。

(4)灸疗方法:

①艾炷隔姜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5~7壮,艾炷如黄豆大,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疗程。

②隔附子饼灸:将附子饼放于穴位处,上置艾炷点燃灸之,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3壮,每周灸2次,3个月为1疗程。

③膏敷灸:取桃枝、柳枝、桑枝、槐枝、榆枝各33㎝,切碎,乳香、没药、羌活、千年健、三七参、鸡内金各15g,香油500g,将以上药物用香油炸至焦黄,去滓,纳入黄丹,调制成膏备用。于皮肤顽厚范围较大处,将上膏涂于纱布上敷之,每日更换1次。

④丁桂散敷灸:取丁桂散适量,纳入神阙穴,上用艾炷灸之,每次3壮,每日1次。

(5)方义说明:肾俞益肾气;大椎通阳活络;命门温肾培元,舒经调气;关元、神阙温肾壮阳散寒;足三里调和气血,通经活络。

皮痹辨证分型取穴及灸法列表

症型取穴灸法施灸量
气血痹阻脾俞、膈俞、气海、血海、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艾炷隔姜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3~5壮,艾炷如枣核大,每日或隔日灸1次,7~10次为1疗程。
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4~6个穴位,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灸1次,10次为1疗程。
肾阳衰微肾俞、大椎、命门、关元、神阙、足三里。艾炷隔姜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5~7壮,艾炷如黄豆大,每日或隔日灸1次,10次为1疗程。
隔附子饼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3壮,每周灸2次,3个月为1疗程。
膏敷灸每日更换1次。
丁桂散敷灸每次3壮,每日1次。

【补充说明】

注意治疗原发病,消除皮肤过敏原,如果发现皮肤发炎,要及早地进行治疗。

【文献摘要】

(一)古代灸疗文献

《类经图翼·针灸要览》

风痹不仁,灸天井、尺泽、少诲、阳辅、中渚、环跳、太冲。

(二)现代灸疗文献

1.以艾灸为主治疗硬皮病的探索 桂金水 虞蒙 陈恩萱等 上海针灸杂志 1982,(1):39

治疗方法:以隔药饼(白附子、乳香、没药、丁香、细辛、小茴香、苍术、川乌、草乌。上药各等量共研细粉,加蜂蜜、葱水调制,捏成药饼,2.5公分大,0.6公分厚,上穿数小孔)及丁桂散间接灸为主,部分局限性硬皮病患者加用刺络拔罐。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服治疗硬皮病的药物,以观察艾灸为主的治疗效果。根据益气通阳、活血化瘀的治则选取穴位。穴位分成4组:①大椎、肾俞;②命门、脾俞;③气海、血海;④膈俞、肺俞。每周灸2次,每次取1组穴位,轮流灸治,每穴灸2壮,直径约2公分的艾炷。头皮或额部等皮损部位,用自制的抽气减压器刺络拔罐。

治疗结果:21例硬皮病停服药物,以艾灸为主治疗后,有效12例,其中系统性硬皮病3例,局限性硬皮病9例。

2.针灸治疗疑难少见病2例 蔡晓刚 罕少疾病杂志 2005,(5):62

治疗方法:患侧三阴交、血海均取毫针直刺各1.5寸,施提插平补平泻手法;患处带状物毫针围刺,每隔1㎝刺1针由带状物外缘向中心不计针数刺之,施提插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起针后再取95%酒精涂抹带状物局部,以促针眼处自然渗血。同时嘱患者注意休息,调节好情志停用其他治疗方法。

治疗结果:治疗30次后,患处发硬、皮肤干燥光亮、色素沉着已有明显减轻,带状物边缘均有不同程度内缩,面积缩小。休息5天后,同前法又治30次,患处皮肤弹性恢复,皮肤干燥光亮发硬消失,色泽、毛发恢复至正常。嘱患者每日自行艾条温和灸患部、神阙、三阴交,以固疗效,灸10天休息5天,连灸3个月。

3.针灸治愈局限性硬皮病验案 谭鸣雁 中国民间疗法 2002,10(1):14

治疗方法:主穴:脾俞(双侧)、肾俞(双侧)、足三里(患侧)、膈俞(双侧)、命门、皮肤硬肿局部。配穴:环跳(患侧)、风市(患侧)、委中(患侧)、阳陵泉(患侧)、条口(患侧),每次选主穴和配穴各2~3穴,行毫针平补平泻,留针35分钟;灸足三里、命门,患侧委中三棱针点刺放血;硬皮局部先用艾灸温灸5分钟,再用皮肤针叩刺,拔火罐至有少量瘀血流出。隔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1个疗程后,患者诉患肢疼痛消失,病变局部皮肤知觉明显改善,皮肤硬度减轻,弹性增加,只有局部皮肤颜色加深而呈紫色(因拔罐后瘀血外透表皮而致)。2个疗程后,患者诉患肢已无恶寒畏风症状,局部病变皮肤缩小到约3㎝×4㎝,3个疗程而痊愈。至1999年10月9日随访无复发。

4.针药并用治疗局限性硬皮病120例临床观察 朱秀惠 针灸临床杂志 1997,12(12):12~13

治疗方法:用梅花针叩刺患部(即阿是穴),以潮红至微出血为度;水肿忌用。用小灸粉(石家庄开发区医药研究所研制)少许,涂患处(在面部,加对侧合谷穴),隔姜灸8~12壮。并用当归注射液患处多点封闭,每穴0.5m1。均隔日1次。用华奇胶囊(含人参、汉三七、冬虫夏草、绞股蓝、半枝莲等。研制单位同上)4~6粒,日3次口服。儿童酌减。用当归、川芎、制乳香、制没药、穿山甲、川乌、草乌各12g,赤芍、防风、桃仁各15g,丹参20g,威灵仙、徐长卿、伸筋草、透骨草、老鹤草各30g。水煎外洗,每次30~40分钟,日2次。3个月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针药并用治疗局限性硬皮病120例,其中痊愈23例,占19.17%;显效63例,占52.50%;有效31例,占25.83%;无效3例,占2.50%。总有效率为97.50%。

5. 针灸配合局部注射治疗局限性硬皮病10例 祁越 张玉华 张琳 中国针灸 2004,24(6):392

治疗方法:毫针采用围刺法,依据局部皮肤损害面积,每针间隔2.5㎝成45°角刺入患处中心基底部,用捻转补法,捻转频率为200次/分,留针30分钟。在毫针留针同时,于局部施以艾炷灸,采用非化脓灸。初病,体质强壮者,患处位于肩背、腰腹、两股等处,皮肤损害面积较大者,壮数宜多;旧病,体质虚弱者,病变位于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者,壮数宜少。治疗以患者自感温热、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为度,连续灸5~9壮。针灸治疗完毕,局部进行严格消毒后予以局部注射。药物选用薄荷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三磷酸腺苷注射液、肌生注射液。取无菌10m1注射器1具,抽取以上4种药液各2m1混合,视病损皮肤面积大小,选择若干个进针点,每点间隔3~4㎝,采用围刺法,将8m1药液等量分别注入到各进针点至病损局部基底处。上述治疗,病情较重者每日1次,待症状缓解、局部病损皮肤开始恢复后改为隔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显效为患处皮肤弹性恢复,硬化消失,色泽恢复正常,皮损变软,皮下组织丰满无凹陷,计9例;有效为皮肤弹性明显改善,皮肤局部留有轻度凹陷和色素沉着,计1例。10例中有6例经治30~50天显效,3例经治90~150天显效,1例经治150天有效。

6.针灸加火罐治疗局限性硬皮病21例 果乃华 航空航天医药 2005,16(3):28

治疗方法:针刺采用整体辨证取穴与病变局部取穴相结合。整体取穴以手足三阳经俞穴为主穴。选用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采用呼吸补法;选用大椎、曲池、合谷、阳陵泉,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局部采用扬刺法,并依据皮损面积以每针间隔1~2㎝成45°角刺入患处中心基底部,患部中心以90°角垂直于皮表进针入基底部,行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在留针同时,选取背俞穴和病变中心穴位加以温针灸。即取1.5~2寸长艾炷接于针柄上,一般灸3~5壮。以穴道内部觉热和皮肤红润为止。患部肌肉变薄处可采用悬起温和灸法。即右手持艾卷垂直悬起于穴道之上,约距皮肤3~4㎝以病人感觉温热舒服,以至微有热痛觉为度。针后在病变部位拔火罐,隔日1次,拔出瘀血。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10次为1个疗程,每2个疗程间隔休息1周。

治疗结果:21例病人除1例未能坚持治疗外,其余20例均有效。其中痊愈9例占42.8%,有效11例占52.3%,最长连续治疗3年,每年治疗4~5个疗程,最短治疗4个疗程。

7.温针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局限性硬度病8例 赵志芬 山西中医 2002,18(5):20

治疗方法:穴位可取曲池、足三里、三阴交、血海、膈俞、膏肓、关元穴。对局部皮肤硬化部位,可采用围刺法,在硬化区边缘用28号1寸毫针4根在四周进行围刺,针与针成90°,针与皮肤成45°,向中心刺入。然后再隔姜片灸,将生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厚0.2~0.3㎝薄片,中间用针刺数孔,上置艾炷,点燃烧尽后再易炷复灸,一般灸5~7壮,以皮肤红晕不起泡为度。刺络拔罐法:在皮肤硬化部位表面用皮肤针叩打,令其微出血,然后拔火罐10分钟,起罐后用消毒棉揩净出血。

治疗结果:8例患者连续治疗半年至1年后,痊愈2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75%。

8.天灸治疗硬皮病 刘玉环 张仁尊 崔淑杰等 针灸临床杂志 1997,13(3):39~40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在督脉及膀胱经第一侧线背俞穴寻找异常反应点,在找到的反应点上,用烧热的针点刺使皮肤破损,然后在破损的穴位上敷化腐散,外用胶布固定,3~5天改用三仙丹少量撒在清毒后的穴位上,外敷全鸡吸毒膏,换药期间在穴位上拔火罐,每日换药1次,直到灸疮愈合为1个疗程,隔1周后再做下一疗程。

治疗结果:治疗5例,均获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