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认知症药物的真心话大冒险|重要的事,说给家庭照顾者听(3)

 阿方lf 2018-02-07




家属朋友需要知道的是,如果您照顾的亲人被诊断为认知症,那么他可能已经部分或者全部失去了自我药物管理的能力。


很多老年人需要服用多种药物,而药物安全又直接关乎生命,所以我们得特别重视。


在认知症的药物使用方面,我们被最经常问到的有这么三个问题:


1.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到底有没有用;为什么我家老人吃药以后看不出什么效果;或者我家老人刚开始一两年好像还有些效果,但后来每年都明显衰退,每况愈下,那到底还需不需要用药。


2. 当认知症老人出现精神行为症状、给家庭带来很大困扰的时候,该不该用抗精神病的药物


3. 老人抗拒服药怎么办


我不是医生,所以没有资格象医生那样给出明确的用药意见。而且,即便是医生,在没有看到患者、不了解患者个体情况的时候,给出具体的用药意见其实也是不合规的。


不过,作为家属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认知症的诊断及药物治疗其实是已经形成共识、规范和临床指南的。


所以,我接下来想分享的就是关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的公开信息。希望这些信息能够更好地帮助您配合医生,为亲人提供恰当的药物治疗。





目前,通过美国FDA许可上市的有四种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和美金刚。


这些药物都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帮助一部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某种程度地缓解症状、改善认知、维持功能,对情绪和行为也可能有一些帮助。


仔细解读,这句话意味着这些药物会对一部分患者有效,但是对另外一部分患者可能就无效。


每个患者大脑受损的原因、部位、程度都不一样,意味着治疗效果也会因人而异。


这也是为什么在家属群里,有些家属朋友会说,“我妈妈服用了好几年,我感觉她症状控制得挺好的”;但也有些家属朋友会说,“这药我怎么感觉没用啊。”


所以,家属朋友要记得,我们不能向别的家属做任何的用药推荐,一方面没有资质,另一方面就是每个患者都不同,个人经验不能代表全部。


同时我们要知道的是,目前的AD治疗药物无法治愈或者逆转疾病。


它可能会在一个阶段里面起到一定的改善症状的效果,但是从整个病程来看,患者的认知功能、生活能力还是会持续衰退的。


所以,作为家庭照顾者,我们要对药物治疗持有客观的认识,既不能对药物寄予过高的期望,也不能从一开始就放弃药物治疗,否则就会失去了在一段时期内控制症状、维持功能、改善生活品质的可能性。



前几天我在一个群里正好看到一位家属这样问医生:


父亲刚开始服用美金刚,医生说晚上和安理申一起服用,一周内吃半颗,之后加量。


但是现在吃药吃了十几天了,没有感觉到明显效果。想问问群里的医生,美金刚是不是应该在早晨吃,而且现在是不是应该加量。


看到这条信息我就在想,这位家属是不是没有按照医嘱,在第二周加量呢?是不是没有问清楚医生,美金刚应该在什么时间服用呢?另外,是不是在就诊的时候也没有问医生,药物可能的效果和起效的时间?


所以,家属朋友,尤其是那些亲人刚刚被诊断出来得认知症、需要进行药物治疗的朋友,一定要在就诊的时候把上面这些问题问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这里给大家一个清单,大家可以看一看,有需要的就可以收藏。



如果这些问题在您就诊的时候就得到医生明确的回复,可能回家以后就不会犹豫到底应该怎么做了。


如果您照顾的亲人有比较显著的精神行为症状,您带他去看医生,医生经过综合评估认为需要进行药物治疗,那么这个问题清单也是很有用的。


原因就是医生有可能用到一些抗精神病的药物、或者抗抑郁药和心境稳定剂。


这类药物,尤其是抗精神病的药物,可能会有副作用,特别需要照护者在医生指导下,对疗效副作用进行观察,并把情况及时反馈给医生,看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或者是停药。


有些家属朋友可能会担心,医生哪儿有那么多的时间回答问题呀。


的确,医生很忙,中国的医生尤其忙;但是这些毕竟都是有关药物的关键问题,如果医生不回答那是他的事;我作为家属如果不去问,那就是我的事了,大家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所以请大家收藏好这个问题清单,就诊的时候,向医生寻求答案。



对于家属来说,制订一份服用药物的管理表是特别特别重要的。


它能让我们了解认知症亲人目前都在服用什么样的药物、为什么要服用这些药物以及服用的方法,帮助我们确保亲人安全用药。


在制订这份表单的时候我们要把什么内容放进去呢?大家可以一起开动脑筋想一想。


我把我想到的先列出来给大家看看。

 


这张管理表在很多时候都能用得到。


比如您在带亲人去初诊的时候,如果能带上这份表单,就可以让医生全面了解目前亲人的疾病和用药情况,在诊断治疗的时候能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



有些认知症患者能够很好地配合服药,而有些患者可能不愿意服药。


这个问题很难一刀切地解决,因为患者抗拒服药的原因真的是因人而异。


但至少,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尝试。


首先,如果老人家不肯吃药,我们不要和他去讲道理吃这个药有多重要等等等等,而是可以问问他,您为什么不想吃药呢,您告诉我好吗?


我们不要假设认知症老人什么都讲不清楚。我们至少要以尊重和聆听的态度,温和地问问他为什么。


那,也许他会告诉我们,我吃了这个会胃痛,或者头晕;也许会说,这个药片太大了我吞不下,或者药太多了,不想吃,等等。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去咨询医生怎么处理这种情况。


还有一个招儿呢,是老人不肯吃药的时候,我们先尊重他的意见,把药拿走;过个十分钟半小时再试试。或者先拿他喜欢的食物给他吃。反正就是要趁他心情比较好的时候请他吃药。


如果尝试过很多方法但老人依然拒绝服药,我们就要咨询医生有没有替代方案。


也有家属朋友想出来办法,就是如果老人实在不肯吃药,但是药又不能不吃,就碾碎了放在饭、汤或者饮品里面。


如果这样做的话呢,我们还是有两个问题要注意。


1. 先和医生或者药剂师来确认,哪些药物不能碾碎服用


一般来说,缓释片、缓释胶囊、控释片、控释胶囊不能碾碎服用,否则会引起体内药物浓度快速上升,严重的还可能造成一些不良反应。


肠溶片也是这样的。药物本来应该到肠道才释放药效,如果事先压碎了或者直接吞服里面的药粉,会让药物直接在胃里溶解,刺激胃部。


2. 观察老人是不是真的把药吃进去了


有些药物如果经医师确认可以碾碎混入食物或饮料服用,那我们在照顾老人服药的时候也需要观察,他是不是真的把药都吃进去了。


老年人的味觉功能会退化,认知症老人更是这样。


味觉过去是由四种基本味道——甜、咸、酸和苦组成,近期增加了一道“鲜”味。



每个人对味道都有自己的偏好。如果老人有认知症,他的味觉也会改变。


大家认为哪种味道持续得最久?甜、咸、酸、苦、鲜?


可能您已经猜到了,苦味是持续得最久的,苦感也是最强烈的。


这意味着认知症老人曾经喜欢过的食物或饮料,他现在品尝起来可能就不喜欢了,因为酸和苦可能更强烈。


而药物,基本上都是苦的。



如果我们把药碾碎了放到饭菜、汤、牛奶或者果汁里,老人其实可能会尝出来,这味道怎么不对了。


另外,药即便被碾碎了,它也依然保留着它的质地,就是粉和颗粒。这种质地和饭菜汤汁有所不同,老人其实是能感觉到的。他可能说不出来,但是会觉得不对劲,味道也不对了,口感也不对了。


所以,有些老人就可能干脆把已经入口的食物和饮料都吐出来。不仅药没吃,饮食也受影响了。


所以我们要动脑筋,看药物怎么混入食物老人更容易接受。


一个办法就是把药物混入果酱里面。


果酱通常都是很甜很甜的。甜是一个让人愉快的味道。果酱的甜度很高,而且果酱里面也有颗粒,这样的话就能让碾碎的药物混迹其中。



还可以尝试的办法是,如果老人很喜欢吃酱豆腐啊,臭豆腐啊,黄瓜蘸酱什么的东东,我们也可以把药混在酱里面给老人吃。


如果上面所有的方法都行不通,那我们就要再去咨询医生,看看老人不能服药以后,有什么替代的照护方法,或者要特别注意些什么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