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遥远的梦丨追寻李斯特

 ZmlZwh 2018-02-07

阿格里奇演奏李斯特《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遥远的梦丨追寻李斯特他善于把音乐作品的光彩和清新全部表现出来丨带你了解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特色与成就


在小学的音乐课本上,我第一次看到了你的名字。其实我并不确定那是不是第一次,因为在我的印象里,似乎之前就听说过了,却又想不起是什么时候。李斯特,这是一个让我觉得特别的名字,熟悉而亲切,或许是因为有点像中文名的缘故。后来才知道,那只是一个姓氏。你的名字加上姓氏应该是Franz Liszt。说到这里我忽然想到了肖邦,记得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在电视剧《渴望》里,当时的我还以为他是个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你的肖像,也是在那本音乐书上。老年的你,平静中微露沧桑,却让我感到大师的威严。后来我才知道,其实你是平易近人的。    

接下来很长的时间里,你在我的记忆中是一段空白。很遗憾,我对古典音乐的兴趣直到初中才慢慢培养起来,而一开始听的曲子里,似乎也没有你的作品。再次注意到你,纯属一次偶然。那时的我已经上了高中,一次在书店里看到一系列音乐家的传记(英国OMNIBUS经典版本),便想买其中讲肖邦的那一本,可是看了看书背面的价格,才发现身上的钱居然不够。不买书吧,有点不甘心的感觉,于是很快地把其他音乐家的传记一本本半抽出来看背面的价格,才发现我的钱只够买其中最薄的那一本。看看书脊,写的是李斯特。抽出那本书,我看到了封面上你的肖像。  

  


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年轻时的你——这真的是李斯特吗?我这样问自己。我凝视着那幅肖像,目光久久没有移开。原谅我的世俗吧——我曾自以为不是一个以貌取人的人,但那一次,我真的惊讶于你的英俊了。感谢那副肖像画的作者,虽然直到今天我也没弄清他的名字。画像上微笑的你,目光温柔而又透着自信,让我一辈子也无法忘记。那是我唯一一次“一见钟情”的经历,尽管在现实中,我始终不相信所谓的“一见钟情”。我承认,一开始的确是因为外貌的原因,让我毫不犹豫的买下了那本传记,并以浓厚的兴趣读了起来。可是读完后,你成为了我的偶像。    

我不想再去详述对那本传记的感受,这在我几年前的随笔《李斯特印象》中已经写的很清楚。我只想说,而今九年过去了,你仍然是我心目中唯一的偶像。外貌似乎也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因为真正能长久吸引人的,首先是他的人格魅力,而后是他的天赋、才能和作品,最后才是外貌吧——即便是老年的你,在我看来,也是吸引人的。高中毕业,进入大学之前的我,在一本日记本的首页写下了几条奋斗目标。其中一条便是:“到李斯特的墓前,亲手献上一束鲜花。”——这成了我人生的一个梦想。从那本传记上我知道,你安息在德国小镇拜罗伊特。其实我并没有去想过要实现这个梦想会有多大的难度,只是在潜意识里,我感觉到,我一定能实现这个梦想。  

  


大学生活是快乐而值得回忆的。在此期间,我也尝试着更多的去了解你。我又读了多本关于你的传记,并有幸在学校图书馆里找到了匈牙利作家山道尔写的那本。很高兴终于找到一本写你的传记有如此之厚(近700页),我花掉了好几个晚自修的时间细细阅读并沉浸其中——这真的是一本写的很好的传记,可以让人了解一个更为全面的你——在这里向各位李斯特迷们力荐。只可惜这本书出版时间比较早(1985年),不太容易找到。一直没有买到这本书,是我的一个遗憾。好在当时借到那本书的时候,抄了一些精彩片段。另外,“超星”上曾找到过这本书的电子版。    

我也开始去听你的音乐。我记得《爱之梦》的婉转缠绵,也记得《钟》的热情奔放。我记得《匈牙利狂想曲》 No.6曾让我反复聆听,也记得第一次听No.2的开头部分竟让我热泪盈眶。感谢李云迪,在他的CD《李云迪.李斯特》里,我第一次听到了你的作品《b小调奏鸣曲》,这首曲子成了所有我听过的你的作品中的最爱,之后更找到了布伦德尔演奏的让我觉得最为经典的版本。当然,李云迪演奏的版本也非常好,或许是出于一种偏爱,我始终觉得他演奏的你作品远胜于演奏肖邦的作品(见《写给云迪》    



生命中总是有充满了偶然和机遇。我也必须承认,虽然我一直没有忘记“亲手在你的墓前献上一束鲜花”的梦想,但大学期间的我却并没有为能去德国,能去拜罗伊特付出过特别的努力,总觉得那是一件遥远的事情。坐等天上掉馅饼,是让我特别后悔的地方。但感谢上苍的眷顾,居然真的掉了一块馅饼给我——一个偶然,竟让我得到了留学欧洲攻读硕士的机会。虽然不是德国,但是空间上的距离,一下子从天涯缩到了咫尺。我永远忘不了2005年10月17日-23日的那一周,从哥本哈根出发,途经维也纳、纽伦堡,我终于在10月21日的清晨到达了梦想中的地方——拜罗伊特,而再过一天,便是你的生日。其实这并不是我特意挑选的日子,只是有时候竟真有那么多的偶然——这一年学校的秋假就恰好在这几天。    

清晨坐在从纽伦堡到拜罗伊特的火车上,心情大好。这是晴朗的一天,沿途的景色也显得格外美丽。这次到德国的目的地只有两个:拜罗伊特和魏玛。纽伦堡作为中转站,也顺便待了一天。也许去了德国竟没有去柏林、慕尼黑、法兰克福等地,在别人看来多少有点傻,但在我,却是没有什么遗憾了。火车上的人很少,与上面提到的那些德国著名城市相比,拜罗伊特算不上是旅游热点,这也让我在收集旅行路线等信息上颇费了一些工夫。其实直到坐在火车上,对于下车后该怎么走我也仍是一片茫然。纽伦堡到拜罗伊特很近,一个小时后,我在拜罗伊特火车站下了车。   

 


火车站旁边有一家小小的书店,在店老板的帮助下,我买到了拜罗伊特的地图。德国会讲英语的人似乎并不多,这也是让我问路时头疼的地方。可惜店老板对于你安息之地的位置竟也是一片茫然,提起瓦格纳的墓地倒是熟悉得很,很热心的跟我在地图上比划。虽然早已知道拜罗伊特是瓦格纳的“地盘”,也知道瓦格纳是你的女婿,但我多多少少还是有些郁闷。还好一旁有位阿姨告诉我瓦格纳墓地附近分别有瓦格纳纪念馆和李斯特纪念馆,于是我兴冲冲的先去那边了。两个纪念馆的情形就不详述了(见《寻找大师的足迹——拜罗伊特之行》。尽管李斯特纪念馆的管理员英语很有限,一番费劲的英语加德语再加地图比划之后,我终于还是弄清楚了去目的地的路线。    

抱着一束白玫瑰,站在你的墓前,我仍有些不相信这是现实。我做梦也没有想到,我的梦想竟会实现得如此之快。这是一个很偏僻的公墓,不大,也非常安静,只偶尔有一两个人进来。此刻,我离你是如此之近,但你的音容笑貌却永远只能在我的想象中了。可惜隔着一道铁门,我甚至连你的墓碑都没有摸到。从门缝里把那束玫瑰放在你的墓前,也算是完成了我的一个心愿吧。天色渐黑,我不得不离开了。不知道还有没有下次,我能再来到这里。 

   


当晚,我到达了魏玛(见《寻找大师的足迹——魏玛之行》第二天,10月22日,是你的生日,一大早我便出发了——这天的目的地是伊尔姆河公园旁你的故居。房间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是那样亲切而温馨。在这你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似乎仍然存在着你的气息。仿佛回到了19世纪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你在这里和朋友们小聚。我正在2楼的窗口眺望屋外的景色,你的琴声,从隔壁的房间传出……    

一切恍若梦境,当旅行结束,激动过后的我,有时却感到深深的失落。人生的梦想,就这么轻而易举的实现了么?我的下一个梦想又是什么呢?我迟迟找不到答案。学钢琴么?学法语么?又或是去你的出生地么?后来倒真有一个机会可以去匈牙利的,可是终因签证的问题而没能成行。    



很羡慕那时能很单纯的定下一个梦想,也许是虔诚打动了上苍,让它如此之快的实现。结束了学生生涯,才发现生活中竟有这么多琐事。柴米油盐,工作赚钱,与学生时代的消遥自在相比,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至于我每每想定下一个梦想,都有了这样那样的顾虑,所以很久都没有梦想了。也许买房买车也算是梦想和目标吧,只是和以前那个“天真”的梦想相比,它却少了虔诚,多了现实。    

我越来越感觉到,曾经离我那样近的你,又在离我慢慢远去,变得遥不可及。但潜意识里,我却清楚的直到,就算遥远,我却不会让这个梦消失。下一个梦想,我已经知道了。只是这次,我要付诸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