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Q,人性的镜子

 数数数据库 2018-02-07

标题

1

《旧唐书·魏徵传》写到太宗失魏徵后,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我不知道,人类最初是因为什么而设计了镜子这种实用体。但,我懂得,镜子可以让我们看到自身用眼睛看不到的自己。

我们常说,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确,每一个畅销的作家都是优秀的,因为在他的作品里,我们每每都能读到自己,一个平时不太关注、微小的自己。而一位伟大的作家,总会写出一个人灵魂的镜子。对于鲁迅,我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认为他是一位伟大的,而不只是优秀的作家,而对于阿Q,对于祥林嫂,我也更加的能肯定,他就在我们灵魂的阴影里生存。

标题

2

记得第一次读《阿Q正传》是在高中的时候,对于第一次读完,除了相互讽刺,没有什么更深的理解,那时候,我们只知道别人才是“阿Q”,而自己,绝对离“阿Q”很远。随着岁月的流逝,思想的成熟,翻过头再去读《阿Q正传》,我们才发现,原来,在我们的灵魂深处,那一抹黑暗的阴影里,有一个自己的“阿Q”在活着,只是我们喜欢让自己寻找阳光,而将阴暗舍弃。

“阿Q”最好的品质就是自我安慰,自我调解。比如,如果和别人大家,输的时候,他总是对自己说:我总算被儿子打了。其实,这只是一种自我麻痹、自我解脱的借口而已,虽然现在的我们没有这样直接的表现,可我们总是用另类的阿Q精神来麻痹自己。比如,某事我们今天没干,我们总会说:明天闲着,我一定会将他做完。而到了明天,我们有不知会被什么事打扰,到时候,这样重复的借口,我们总是百用不厌。

标题

3

而今的社会,公平、正义已是时代的主题词。可我们依然能在有些人的身上看到阿Q式的那种封建精神奴役的“业绩”和被奴役者严重的精神“内伤”。这样的精神方便了很多人,他们用这种精神麻痹自己,也麻醉别人。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粉饰,聊以自慰。所以有些人倘有权利,看见别人奈何他不得,或者有‘多数’作他护符的时候,多是凶残横恣,宛然一个暴君,做事并不中庸。”

在N多年以后,我相信,阿Q精神会从人类精神文明世界里消失。可在当下,阿Q精神依然是很多人自我麻痹、自我逃避的借口,他们用阿Q式的活法活着,不断逃避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这样的人,需要我们深深的去领悟《阿Q正传》写作的背景和鲁迅先生为什么而写这部小说的初衷。只有当我们理解他,然后用他自省、自查,我们才能慢慢的抛弃这种虐根性,才能让这样的阴暗面缩小到最小。

End

文 潇璞

图 网络

歌 活着—— 郝云

好好的书不读,好好的路不走

偏要拐了一个人,到荒僻的郊外

主人太懒

不定期兼间歇性更新

那也不妨碍我们做个好朋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