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互联网+,你就out了。为嘛这么说?或许是因为还没真正搞懂的本质吧! 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常态,但我们工业时代的商业思维惯性仍然在继续,比如营销策划思维,活动卖货思维,说服技巧思维等等,在此基础上来再谈互联网化和“互联网+”,那绝对是一条死胡同,我们要做的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把焦点放在企业的再次创业、转型、创新和发展上,才会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这篇文章,小编就来分享一下,瀚霆课堂上提到的互联网本质,究竟是个什么鬼! 看下去之前,先把这张图先收了 01联 互联网最关键的是什么呢?起步又是什么?一个字:联! 互联网的起步是“联” 容小编先科(zhuang)普(bi)一下 英语的互联网是两个词,一个叫Internet,一个叫Web。Internet更多是指类似思科、华为这些企业它们建的互联网基础通讯架构,它指的是真正让人、让世界连起来的网络设施。最早联通的目的就是把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起来。所以大家要理解互联网第一个关键是“联”,这个联接是整个我们今天这个世界的基础。 “联”经历了3个阶段 第1阶段:Internet 1.0——有线连接 指的是PC有线互联网。PC最早的连接只能通过电话,然后再通过宽带,都需要一台电脑,还是台式的,还有一条网线。 第2阶段:Internet 2.0——无线连接 最典型的是WiFi、3G、4G这样的通讯网络,也是现在大家最常用、低头族最爱的,甚至有人开玩笑将马斯洛需求理论添砖加瓦,如下面这张图 与此同时,沟通的重心从PC走向了智能手机。这两年智能手机高速发展,在智能手机上衍生出来了许多服务,大部分人是离不开的,离不开微信。 第3阶段:Internet 3.0——物联网 关于这个阶段,连老鞠自己也说还没想到一个更好的词来描述,所以就用一个被炒烂的词——物联网来描述吧。 如果用一句话来定义互联网的未来,就是“任何人、任何物、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永远在线、随时互动”,这才是未来的互联网。 有的研究报告提到,今天我们能连起来的东西还不到1%,,小编大胆开个脑洞,如果能将连接的东西翻个100倍的话,这将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威力该有多大?所以,未来的互联网是把所有人、所有的物,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连接在一起,而且让大家有信息和动作的互动,有上传、有下行,这才是互联网的未来。 整个互联网的发展,本质也是让互动变得更加高效、更加方便、更加自然。这个互动也包括人机的交互,比如iPhone的Siri,也是一个大的突破。 联接:在线与否,生存或死亡 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在于其更多行为Online(在线)的广度,深度和速度。上线的进程已经开始,广告、传媒、电子商务、物流、金融、教育、医疗,一个个行业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入,尝试全新玩法的公司正在成批加速涌现。 在线是企业主动的选择。在互联网时代,一个企业的业务流程,是否在线,有多少环节在线,核心环节是否在线,决定了它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比如银联和以支付宝、微信为首的各种移动支付。银联正在感受移动支付带来的压力。 举个活生生的例子,当我在餐厅吃完饭要买单,可以选择刷卡或者移动支付。两种支付方法看似没什么区别,都是将款项支付给餐厅,但二者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前者离线(offline),后者在线(Online)。使用银联支付刷完卡后,我和餐厅基本就不再有半毛钱关系了。而如果用支付宝支付后,我就和餐厅开始联接起来,比如可以点评这家餐厅啦,也可以推荐给我的亲朋好友啦,还可以通过各种接口进入更全方位了解这家餐厅的口碑,什么时候有新品推出,什么时候搞活动等等,餐厅反之亦然…… 打车App、移动支付、余额宝都已经不是个例:携程将酒店预订、机票销售Online;快递公司将其服务环节(收件、查询、投诉)Online……这些新兴公司(平台)仅在“在线”这一步,就显著提升了商业效率,短时间内赢得了百万、千万甚至亿级的用户——以传统的方式,这样的用户聚合、用户习惯培养,不经历漫长的时间周期是无法想象的。 更直接地说,在线和离线的区别,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参与者”和“看客”的区别,是关于“生存还是灭亡”的基本问题。 02.互 互即互动。不仅“联”有3阶段,“互”也一样,经历了3个阶段的。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有个东西叫BBS的互动社区,虽然现在看来是极其简陋的,但早期的互联网用户对于这个可是拥有极大的“热情”及浓浓的参与感的,这就是互动的1.0。 而2.0阶段就是像微博这类产品,互动社区已相对成熟,以“单向关注”为最大特征。“关注”则是它最主要的产品形态及互动模式。 互动3.0则是如Facebook、微信这样的产品,它们最大的特点是双向互动,任何人跟任何群体之间,都可以在瞬间发生多维的互动。这是“互动”的一个深入。 互动:与用户打成一片,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 用打车App打完车,司机和乘客互相给个评价,这就是互动。在线之后,至关重要的下一步就是互动,是人与人、人和物的相互反馈,喜欢、不喜欢、评价、交谈,以及接下来来的改进、反馈,是一个用户和服务提供者通过产品交互的过程,是有来有往。 上线为互动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在线之后,企业第一次与海量用户有了直接互动的可能。同时,互动是在线的基本驱动,没有互动,联接就只是表面文章,而已! 在传统商业中企业成功与否,有点像对赌,因为绝大多数时候取决于其对用户需求的猜测是否准确。而在互联网时代,通过互动,用户的态度在第一时间就看得见了,因为用户跟你“说话”了,这才使任何一家有“以用户为中心”的意愿的企业真正具备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能力。 互动为何如此重要?因为互动关乎用户体验。所有时代的商业都注重用户体验,但只有在互联网时代,用户至上、极致的用户体验第一次成为了商业竞争的唯一支点。用户给了反馈,产品就能及时优化;而一旦产品优化,海量用户又能第一时间体验,再给出反馈……这一过程不断往复,产品不断迭代,极致的用户体验因此有了可能。 互动可以从极简单的,比如点赞,到给评论,提建议,甚至到ABTest。大众点评上顾客对餐厅的评价、淘宝网上买家对卖家的评价等等,本质上就是互动的过程。Tesla(特斯拉)汽车是最新的例子,它根据用户的实际使用行为、实时使用数据和反馈,不用远程recall,就得以随时升级其产品系统,提升用户体验。 用户的反馈多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决策,考验着企业对未来生存方式的理解。将业务流程(价值链)在线,进而与用户实时互动,意味着企业至少要“让”出某些控制权给用户。“互动”影响决策,“互动”驱动决策,意味着不再是控制的思维,不再是计划的逻辑。 03网 还记得前面提到的一句话:有两个词来表达互联网,一个叫Internet,而另外一个叫Web。在“连-通”的基础之上,有了这样深入的互动,我们可以看到,在Internet之上承载的内容与服务的表现形式,即Web。 既然前面都经历了3阶段,相信很多童鞋也已经猜到,在“网”的这个点上,也不例外。 1)Web 1.0,是大家最熟悉的门户概念,像新浪、搜狐、网易。在Web的展现指的就是对互联网的应用。在这个阶段虽然有互动的元素,但最本质的沟通模式还是多对一,还是传播,所以大家把它叫做新媒体。这个时侯新浪、网易涌现,大家对互联网的理解是在“新媒体、新传播”。它是从门户这个中心点出发,向比原来受众大得多的一个凹点持续的传输,它有一个中心点,基本是一个单向的互动。 2)Web 2.0是搜索。这个阶段在搜索界面上还是多对一,每个个体跟搜索引擎发生联系,搜索的后台技术,完全利用了互联网的网状结构。谷歌在搜索技术上最早的知识产权,叫PageRank,它是根据每个网站跟其他任何一个网站的连接,来判断它的重要性。你的连接越多,说明有越多的人关注你,你的相对重要性就高。 复杂的小编就不多说,避免变成技术文,只要知道一点,到了2.0时代,后台已经是一个网状的结构了。 3)Web 3.0是双向互动的社交网络。不同于前两个阶段,它是一个多对多,同时包含点对点的天然网络。所以web 3.0是互联网产品进化到今天的一个先进的形态。 这是瀚霆在今天想要给大家讲的第一个主要的观点,就是从“互、联、网”三个字来讲互联网的本质,这三个字是共同演进的。只有随着连接的技术不断发展,互动的手段才更加丰富、高效,才会在Web上产生这样先进的内容和服务。 联网:点对点,多对多,相互影响的一张大网 举另一个栗子:打车App,乘客和司机在线上可以高效地互相找到,但App可以提供的价值可远远不止于此:如果与导航打通,司机或许就能根据乘客需求规划最优路线;与物流打通,精准匹配,司机载客的同时或许就能同时投递小件包裹;与餐饮打通,乘客或许能即时收到合口味、顺路线的餐厅推荐…… 这就是“联网”。从点对点的链接,变成了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网状结构。从点出发、走上链、最后走向网的过程,即是从传统的、线性的、控制的供应链模型走向协同网络的过程。 在互联网时代里,即便实现了在线和互动,但一个产品端仍然只是一个孤独的节点。当节点与节点开始联接、延展、交融,或者节点与先验的平台对接,这个过程中产生数据的分享和聚合,“网”就出现了。 对绝大部分传统商业来说,一旦“在线”,它们就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而只有“联网”,它们才得以融入互联网时代,在数据价值的聚变中,获得更宽广的商业空间。 淘宝是“联网”的典型例子。通过卖家、买家的网状互联,把供和求放在一个大平台上,市场的效率就已经得到显著提升;而当越来越多的卖家聚合到一起时,他们共同所需的服务催生了诸如店铺装修、营销设计、客户管理等等第三方服务商,淘宝生态圈里长出了新物种;又当买家的需求在“联网”中聚合,通过销售端的“互动”,将上游供应链一步步聚合到这张“网”中,使其深度和广度又不断延伸。 关于这一点,可以看回之前小编发的那篇《企业转型的三大发展模式与四大创新模型》,以便更好地搞懂具体可以怎么做! DMP(Data-ManagementPlatform,数据管理平台)对广告业的革新也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各广告主在这一平台分享客户数据,通过数据聚合,使平台获得更多有效数据,以及更精准的客户的描述;而这反过来又使广告主得以在平台上匹配到比原有客户数多得多、准得多的目标客户群,使广告终于真正成为了一种精准投放的艺术,其效果可精确衡量,收益成倍提升。 这就是“联网”带来的化学反应。在特定领域把尽可能多的相关方连接在一起,打破企业间的边界,用市场的方式创造全新的价值创造和分配的方法。“联网”之后,一家企业的价值高低,就取决于其在网络中联结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数据的流通程度,这些影响了它从网络中获得的反馈质量、和数据增值的强度。 所有传统行业都终将“联网” Tesla汽车, Google的无人驾驶汽车经历怎样一场革命。甚至,我们还可以想象医疗行业的革命,可嵌入的医疗设备所建造的人人实时在线的数据网,每一瓶药片实时跟踪的物联网,更不用说以大数据和计算能力为基础的基因研究。 未来图景将是如此:所有人、所有物、任何地点、适合时间、永远在线,实时互动。在这幅具象图景背后,我们必须想象,是并发的、分步式的、实时的“网”,这是互联网时代的核心。如果说“在线”、“互动”是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那么“联网”才孕育着互联网时代的真正创新。 互联网的本质,讲完这三个词基本上已经讲完了。 讲了那么多,所有的黑体加粗的字就可以了,至少得记住最后一段,也就差不多了。 这是今天的分享。 一个真正的企业家,是活在未来的。 更多瀚霆独家观点,更多企业家成长经验独家分享,尽请热情关注我们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