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年的新鞋

 圆角望 2018-02-08

    赵柒斤

    小时候,少食缺穿,长长的一年里也就过年才能穿上新衣服新鞋子。那时,集市上没有成衣卖,只好去镇上的裁缝师傅那里做衣服。而新鞋子则是母亲挑灯夜战独立制作的。

    “00后”“Q宝一代”完全体会不到,30多年前的老家春节,如果哪个孩子过年穿不上一双新布鞋,收获的异样目光,会让这家大人小孩真正体验到什么叫“熬”年。

    那时过年,吃的可以少一点,但孩子的新衣服新裤子新布鞋作为一个家庭的“门面”,绝对是要撑起来的。然而,谁计算过,完全利用“业余时间”一针一线缝出新布鞋,要耗费母亲们多少精力和心血!

    为让全家8口人过年都穿上新布鞋,母亲往往过了中秋便要开始做准备。缝布鞋,首先是打基础,即纳鞋底,而纳鞋底的过程长且辛苦。秋冬季节,母亲在家也好,串门也罢,都是一边说话,一边纳鞋底,几乎手不离鞋底。甚至下田干活,也捎着鞋底,趁休息空当,纳上几针。

    别看是一双小小的鞋底,光原料和工具就有十几样:细麻绳、旧布、糨糊、鞋样、剪刀、锥子、顶针箍、针拔、拉线棒、蜡团等等。鞋底都是用破旧棉布一层层填的,母亲平日里把家里旧衣破棉被全积攒起来,洗净晒干,剪成各种不同形状的布铺满整张纸,刷一层糨糊,铺一层布,重复数遍,糊到七八层了,就拿到太阳底下晒。然后根据一家人脚的大小,画出各种“鞋样子”,将晒干的布坯子“照葫芦画瓢”,剪成鞋底的形状,用布条沿边,把七八层的鞋坯子粘在一起,再用一块完整的好布“包装”,使其“里面一包草,外面溜溜光”。而在“包装”好的、超过5公分厚的鞋底上穿针走线,完全是一项劳累臂力、手力和眼力的功夫活。于是,母亲纳鞋底前,先往右手食指套上金属的顶针,再摆上锥子、针拔、拉线棒、蜡团等辅助工具。开始先在外围纳上两三圈,谓之“外围”,然后由上而下走平行线,谓之“叠墙”。纳到最后几十针,鞋底已变得十分坚硬,每一针每一锥都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最后在脚后跟收尾。为让鞋底扎实,母亲纳的鞋针脚缜密,她纳的一只鞋底上,起码有400个针脚,来回贯穿就是八九百次。

    腊月前,已在坚硬的鞋底上来回贯针穿线万余次的母亲,充其量只完成8双新鞋60%的工程量。而白天手工制作各种年货的任务重,分身无术的母亲只能将裁剪、缝纫鞋面的工作全部在晚上。鞋面布料是父亲去镇上的布匹门市凭布票排长队买的黑灯芯绒,母亲按全家每个人脚的尺寸裁剪鞋面后,就开始挑夜灯缝鞋了。腊月里,几乎每个夜晚,都是宛如 “催眠曲”的“丝丝”拉线声伴随着我们入眠。母亲缝鞋面总是从弟弟、妹妹开始,她和父亲的新鞋常常到大年三十凌晨三四点钟才完工。母亲再苦再累,也决不放弃为全家人制作过年的“脚上乐”的工作……

    一年又一年,偏僻的山村、柔软的泥路、朴素的布鞋、热闹的年事,总让我留恋不止。年头岁末,一切都是乡下人家展示自己幸福生活的广场,哪怕是一双新布鞋,一串从田埂踩回家的布鞋印,也让人感受到家的温馨、父母的疼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