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科与专业的区别和联系

 上善若水1866 2018-02-08

 关于学科专业建设中几个相关概念的理论澄清

洪 世 梅 ,方 星

(浙江林学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浙江临安311300)

1 学科与专业

1.1 学科的基本内涵

学科的概念有两种内涵:一是指学术的分类,即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专业分支,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生物学,社会科学中的历史学、教育学等。我国国家标准G/TI3735-92将学科定义为“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二是教学科目的简称,亦即科目。它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组织起来的科学知识体系。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中通常取前一种涵义。

学科的划分有多种方法。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学科划分均为12个门类(哲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而国家标准GB/T13735-92则依据学科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研究目的、目标等五个方面对学科进行分类,即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下设一、二、三级学科,一级学科58个。

 

1.2 专业的基本内涵

《实用教育大词典》对专业的定义是,“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科的发展和分类状况而划分的学业门类。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设置的各种专业,体现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制定各自不同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辞海》对专业的定义为“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有学者从广义、狭义和特指三个层面来理解专业。广义的专业是指某种职业不同于其它职业的一些特定的劳动特点。狭义的专业主要指某些特定的社会职业。这些职业的从业人员从事的是比较高级、复杂、专门化程度较高的脑力劳动。一般人所理解的专业是指这类特定的职业。所谓特指的专业,即高等学校中的专业。潘憋元等人认为,“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课程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的专业。在西方高等教育中,专业指范围大小不同的专门“领域”。《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称之为课程计划。

我们所研究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分工、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科的发展和分类状况而划分的专业门类”。专业主要按学科门类划分,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共有249种。

 

1.3 学科与专业的区别

第一,学科与专业的构成不同一般认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需要如下几个要素:一是研究的对象或研究的领域,即这门学科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具有特殊的规律。二是理论体系,即形成特有的概念、原理、命题、规律,构成严密的逻辑系统。三是研究方法。专业的构成主要是由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专业中的人。培养目标对整个专业活动起导向和规范作用,专业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与设计。课程体系直接影响专业建设与发展,即课程体系合理与否、质量高低、实施效果好坏直接影响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划分学科与设置专业依据的原则不同。学科划分遵循知识体系自身的逻辑。学科及其分支是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即使是在一些学科分化与综合的演变中形成的新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综合性学科,也都有自身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专业是按照社会对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专门人才的需要来设置的,处于学科体系与社会职业需求的交叉点。从大学的角度看,专业是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而设置的;从社会的角度看,专业是为满足从事某种社会职业所必需接受的训练而设置的。不同领域的专门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专业就组织相关的学科来满足。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要求有不同的专业设置及专业培养目标与之适应。专业以学科为依托,有时某个专业需要若干个学科支撑,有时某个学科又下设若干个专业。有时一个学科往往就是一个专业,当然除了一些公共基础知识。目前倡导的“跨学科专业”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就是不同学科在教学功能上的交叉,而不仅仅是学科在自身发展意义上的交叉。

第三,学科与专业所追求的目标不同。学科发展的核心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学科以本学科研究的成果为目标,向社会提供的产品一般称之为科研成果,科研成果又可分为科学型和技术型两种。专业则以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为己任,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在质量、数量上的具体要求专业的目标是出人才,所以专业自然要把目标定位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上。

学科与专业的区别表明了两者之间的不可替代性。学科与专业并存是高校的一种特有现象,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发展。专业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的基地,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任何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取决于该高校的学科和专业水平。

 

1.4 学科与专业的联系

第一,学科是专业的基础。18世纪后,白然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本身又分化为不同的学科领域,以便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学科门类,如力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基础学科不断分化,相继出现二级、三级学科。与此同时,学科综合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原有各学科间产生边缘学科、综合学科,如环境科学、空间科学、海洋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等。这些都构成了现代大学专业的学科基础。

第二,专业是对学科的选择与组织大学设置专业,既要考虑学科基础又要适应社会用人的需要,确定具有一定专业适应范围、一定层次与规格的专业培养要求,再按专业培养要求,在系列的学科门类中选择一至三个学科作为专业的主干学科。这是专业对学科选择与组织的第一层。在确立主干学科后,专业的教学是通过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组织课程、学生按指导性计划选择学科课程来实现。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科知识中选择适应专业要求的专业学科知识,教学管理人员要遵照学科发展的规律,并结合学科的认识心理与规律,对学科进行选择并确定学科课程,编制主要课程结构、安排学科实践训练与学科研究方法、确定授予学科和相近相关专业等。这种对系列课程的多学科选择和组织,是专业对学科进行选择与组织的第二层。

第三,专业特色主要是学科特色与社会适应特色。社会适应特色主要由大学的外部来进行评价,归根到底是对专业的基础学科与主干学科的认可与否。因此,专业特色实质上就是学科特色。一个学科的特色愈强,以其作为主干学科的专业特色也就愈强。同时,一个有特色的专业其学科特色也一定很鲜明。当然,学科与专业的结合是通过课程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选择来体现的。

……

 

注:本文转载自《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3

 

 

学科与专业的区别与联系

 

所谓学科,它的含义有两个:一是作为知识体系的科目和分支。它与专业的区别在于它是偏就知识体系而言,而专业偏指社会职业的领域。因此,一个专业可能要求多种学科的综合,而一个学科可在不同专业领域中应用;学科的第二个含义是高校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是对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学科建设中“学科”的含义偏指后者,但与第一个含义也有关联。长期以来学科和专业的概念经常被混淆,专业被等同于二级学科。在这种观念指导下,高校中必然出现分化过于综合的局面,造成学科之间各自独立分割,资源不能共享;在人才培养方面表现出过于专门化,知识面不宽;在科研方面也表现出研究方向狭窄和整体效益低下等等。故而一些名牌大学不得不采取精减、合并专业的措施,并强化大学科和学科群的意识。不少重点大学在竞争进入“211工程”时,才感受到尽管过去几年中横向课题增多了,但科研力量相对分散乃至个体化,而大项目、高水平研究的实力、学科的总体优势也随之削弱了。现在各类型的大学都在搞学科建设,无疑是对一段时期内学校发展的总结和反思。

专业和学科是不同的,但也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专业以学科为依托、为后盾;学科的发展又以专业为基础。学科为专业建设提供发展的最新成果、可用于教学的新知识、师资培训、研究基地;而专业主要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的任务和发展的基础,更主要的是为社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另一方面,从面向社会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学科的作用是间接的。在专业定位及培养目标、专业口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研究与使用、教材、实验设计与开设、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学科建设是无法替代的。因此,将专业与学科混淆,或主张学科建设代替专业建设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以学科建设代替专业建设的结果必然是削弱专业特有内容的建设,不利于专业的改革与发展,因此,理清关系、搞好专业建设,给专业建设适当的地位很有必要。

 

注:本文转载自湖南理工学院高教研究与学科建设办公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