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古人可以写出《伤寒杂病论》等不朽名著,现在的中医反而没有传世之作?

 milano1895 2018-02-09

这个问题提得不错,令人深思。简单说,中医生态环境变了,现在中医缺少思想的社会的人才的生存土壤,自然很难结出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那样丰硕成果。

先说思想。中医根在哪里?在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于春秋战国时代,那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诸子百家学术思想为中国文化奠定深厚基础,《黄帝内经》与《伤寒杂病论》均在这个时代文化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那时的中医不仅是具体治术,更内含深厚的辩证思想。而现在中医呢,轻思想厚医术,轻中医医术厚西医医术,也就是原汁原味中医基础理论与我们渐行渐远,更遑论在中国古代文化土壤中给中医汲取更多发展的营养了。不知读懂中医古籍的能有几人?更遑论精通更广博的中国传统文化了。试想失去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医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怎么出不朽之著?不可得也。

次说社会。近二百年来,中医莫说发展,连活命也很艰难。由于战争,西医抗生素与手术大放异彩,于是整个社会认知发生大改变,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落后,导致人们对西方先进生产方式的羡慕与渴望,从而使西医也因此披上神圣的光环。民国时代欲制法以禁中医,新中国成立虽有好转,但基本是西医领导中医,西医霸王天下,中医在医院至多是个不起眼的配角,所有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学生基本是后娘生的谨小慎微的小媳妇,即使在中医院也是挂羊皮卖狗肉,名义是中医,但用药思想用药药物基本是西医西药。而民间中医更惨,基本打入非法行医行例。也就是说现在中医谈不上发展,必须解决生存问题。没有生存,焉有发展?

最后是人才问题。上面说过中医必须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令人可笑的是现在中医上懂天文下识地理中知人事的有几人,能读通诸子百家知其微言大义者能有几人?有些中医药大学硕博英语搞得滚瓜烂熟,实验家跑得勤快,小白鼠身上汇集来数据凑成几大篇论文,但你让他用中医传统思维中医传统术语写几篇类似古代名著就难于上青天,有些硕博读古典著作也很青涩。更何况这些人在西医思维模式禁锢中滋长着急功近利思想,想写深度中医名著不仅没有点墨基础,更无可能变成古人那样变成消耗自己照亮他人的蜡炬了。那么民间呢?也许有这样高人,但民间中医连生存都是非法的,在这样禁锢下,还指望人家写出传世名著吗?即使写出没有专家教授头授,哪个出版社会给你著作付梓?

所以,不给中医生存的自由环境,绝然不会产生张仲景那样医学家,更无不朽的中医传世之作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