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钟永新·自流井研究系列:“东亚同文书院”学生大旅行自流井旅行记(2015)

 钟永新作品集 2018-02-09

 “东亚同文书院”学生大旅行自流井旅行记 

钟永新

东亚同文书院是日本东亚同文会1900-1945年间在中国上海开办的一所特殊学校,旨在培养“中国通”式的人才以适应日本对华政策的需要。

《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调查资料选译(上、中、下)》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文库”之一,选译了1920世纪之交至20世纪40年代初东亚同文书院在华的部分调查资料,内容包括中国各地山川形势、交通线路、社会民生、经济金融、政治情形等,第一部分为“东亚同文书院学生大旅行秘话”,为东亚同文书院学生的中国旅行调查资料,第五章“跋涉秦山蜀水”主要叙述书院学生在四川的旅行经历,该队旅行团19226月下旬出发,9月下旬返校,旅行团员有6名:清水成鉴、冈秀一、冈林正文、甘粕四郎、川岛清、金井十郎。

其中有篇题为“自流井”,为东亚同文书院学生旅行团入川进行盐业考察的目的地,他们从重庆出发,步行经过7天后抵达自流井,即看到井架林立,街市热闹,发现自流井没有城墙,觉得十分特异,这是由于当时自流井还属富顺县管辖之故。

旅行团住宿在鹤鸣池旅店,提及一位像是小学生的旅店孩子已通读四书,而他们要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理解这些中国典籍,又发现在自流井的街上随时可见地方军阀的争斗标语。

次日参观自贡盐场,他们先到“盐务稽核分所”索取资料,却遭到拒绝,盐务所工作人员使用英文作答,亦是少见之举,经协商,盐务所才派出一人带领旅行团观看盛海井,品盐水如带煤气味,接着参观制盐场,场景颇感恐怖。结束自贡参观后,旅行团再往荣县,经嘉定(今乐山)到成都。

此旅行记虽是浮光片影,可见东亚同文书院对中国盐业重镇自流井的重视,作为20世纪初早期进入自贡盐场考察的外国人群体,留下了又一批慕名前来者的考察踪影和文字记录。

 

20159

附录

《自流井》

离开富顺我们前往自流井。自流井是四川省第一产盐地,也是我们这次盐业考察的目的地。道路一直通向山地的高处,浓雾中隐约可见安全帽不停在移动。即使在这样的高地,道路两边也是田圃,稻子垂着长穗,高粱及大豆的长势也十分喜人,使人感觉四川富饶不虚。

自流井的架子出现了。连日步行而疲惫的脚来了力气。路两边是莽莽森林,竹子、杉树与棕榈绿叶繁茂,林立的井架越来越近了。

自流井位于沱江支流荣水岸边,没有城墙这一点很特异,人口大约有13万,听说当地人基本上都以盐业为生,有钱人多。城区贯穿一条宽道,布店、饭店、妓楼、茶馆鳞次栉比,装饰华美,十分热闹。

我们住在鹤鸣园,名字像是日本的温泉地,虽然有些徒有虚名,但从重庆出发后连续步行7天,也就决定暂住此处歇脚了。

旅店的孩子像是小学生,看见我们这帮人十分稀奇,便跑到我们房间玩。虽然不太相信,但据他讲他们已经读完了四书,现在正在读《左传》与《诗经》,还读过《长恨歌》,意思也懂。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明白的东西,没想到这么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娃娃竟然也懂,实在是令人吃惊。

到了街上,像是看到一些店铺挂着外国货之类,但遇到可一群形同苦力的士兵,胡乱吹着喇叭从眼前通过,各显眼之处都张贴着“妄造流言者格杀勿论”之类吓人的告示。地方军阀争斗之凶险由此可见一斑。

经人介绍我们前去拜访精通盐业的王先生,此人曾留学日本,目前在当地开办了一家福音医院,哪知不凑巧他不在家,只好失望而归。

回到旅店,发现警察署长一脸严肃地等着我们。满口方言的警察署长说了半天我们也没听明白,借助笔谈才算会意。像是问我们来干什么,带了护照没有,要去哪里,需不需要向导,等等。我们送上仁丹和日本的旅行指南之后,他便高兴地回去了。他像是原本就有心要从日本人手里捞点什么。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便起床前往盐井及制盐厂参观。首先我们来到“盐务稽核分所”,要求和所长见面,却遭到了拒绝。于是我们便改变要求提出“我们远道而来,考察贵国有名的盐业,希望你们能提供给我们一些相关的参考资料”。对方不慌不忙给了一张纸条,是英文,歪歪扭扭写着:“抱歉,我们没有可以提供的资料。”无奈之余,我们经过一番努力总算让他们答应派出一个人带我们参观。

原来,四川省内共有26处制盐场,其中以自流井的质量最好,产量也最高,几乎占全省产量的六分之一。井分水井和火井,共1213口。水井是一般的出盐水的井,而火井则是有天然气喷出的井。我们还过桥参观了岳陵的盛海井。

此井大约深253丈,井上设有很大的架子,旁边还有直径长达4间的大车。一根粗绳绕在车上,挂在架子顶上,然后落入井中。落入井中的绳端系着带开关阀的竹筒。将盐水汲上来的做法是让5头牛拉车转动,把绳子卷起来,这样绳端盛满盐水的竹筒就被拉了上来。这时,等再车旁边的人就打开竹筒的阀门,倒进盐水桶内,然后再利用引水筒将桶内的盐水送到制盐场。汲一次水大概要花20分钟左右。试着尝了一口盐水,发现没那么苦,温温的一股煤气味。

之后我们参观了制盐场。有5口盐井的盐水通过各自的引水筒汇集到此处,场内摆放了许多大黑锅,锅下面跳动着从火井引来的天然气烧起的火焰,气味难闻。裸着身子肌肉发达的人们默默地干活,让人感觉到好像是到了地狱一般。

归途中我们吃了美味的汤面,也可能与肚子饿有关,觉得挺好吃的。不管是味道也好,价钱也好,都是我们平时在上海徐家汇吃的东西完全不能比的。等回去后,一定让面店的老板好好给我们做一顿。

结束自流井为期两天的参观后,我们要去成都了,第一站是到荣县。这条路书院学生还从未走过。在重庆我们听说沿路有土匪出没,但问旅店老板时,他的答复是四个字:“一路清平。”

 

 

——《东亚同文书院中国调查资料选译(上)》(《第一部分 东亚同文书院学生大旅行秘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年,95-97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