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气经天

 醒真 2018-02-09
​前文叙述过,震应属于坤,巽应属于」乾。又《内经》说太过年为阳干。这样从图中可以看出,五阳干壬、甲、戊、丙、庚是分散在十五到三十日间的月相变化上,十五乾在南,三十坤在北,故曰“岁运太过,则运星北越”。如此,则还有岁运不及运星南越也。
《内经》认为,五星的运行影响着地球上的自然灾害。栾巨庆先生在《星体运动与长期天气地震预报》一书中,对行星影响气象作了大量深入探讨于,读者可参阅之

5.【二十八宿】
月亮围绕地球作公转,而地球围绕太阳作公转。但对居住在到地球上的人来说,地球是静止的,人们看到的是太阳、月亮五星在围绕地球转。日月在天空运转一周为360度,这360度称作天度。所以《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然而,天度是无形的,何以划分?于是古人在实际观测中就发明了用日月运行轨道上的星辰作为标识,去度量日月的行程。如《素问·八正神明论》说
“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那些度量“日月之行”的星辰在日月运行轨道上,应有相对稳定的位置,因此,它们应是恒星而过非行星。它们就是分布在黄道附近的二十八宿。所以,王充《论衡》说:“二十八宿为日月舍。”①《吕氏春秋·圜道》说:“月躔二十八宿,角与轸属,圜道也。”②有了二十八宿量度日月运行的标尺,那么,偕日出、偕日没的论点,冲日法的论点,昏中旦中测定太阳位置的论点等,就全部包括其中了。
由于日月对地球的影响很大,所以内经》常重视对日月的观测,曾反复地将日月并论,反复论及其对人体的影响。《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有贤人,法则天地,像似日月……”《灵枢·岁露论》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这是论述天人相应之
道,与“日月”要“象似”。《素问·移精变气论》说:“余欲临病人欲知其要,如日月光,可得闻乎?……色以应日,脉以应月……”这是说察色验脉,要以日之光明以望色,月之盈虚以验脉。《素问·八正神明论》说:“愿闻法往古者。岐伯曰:法往古者,先知针经也。验于来今者,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实,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之于
身,视其立有验也。”为什么法往古者,要“先知针经”呢?因为针刺疗法要如《素问·缪刺论》所说,针刺要“以月死生为数”,必须注意按朔望月虚实日期。
既然《内经》如此重视日月运行,就必然重视量度日月之行的二十八宿了。因此有关二十八宿的内容就记载到《内经》中了。如《》说:
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学军为经克为纬。天周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四七二十八星,房为纬,虛张为经。是故房至毕为阳,昴至心为阴,阳主昼,阴主夜。
众所周知,二十八宿恒星即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一面七星,四面即青龙、朱雀、白虎及玄武四象。二十八宿的排列顺序是逆时针右旋,其运动方向是顺时针左旋。那么,《灵枢经》的“房昴为纬,虚张为经”,是如何确定的呢?是据《尚书·尧典》天象定的。《尧典》载: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这里的房昴虚张四仲中星,位于东西南北四方正位,分别在子午卯酉点上。
[图2-15《尧典》四仲中星图]
用二十八宿坐标系,观测日月的运行规律,见载于《素问
·五运行大论》所引《太始天元册》,谓:
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静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氏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门地户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据龙伯坚先生的考证,王冰所补运气七篇大论的“著作时代大概不会晚于东汉以后”,“大概是公元二世纪”的作品。由此看,《五运行大论》所引古天文著作《太始天元册》应是公元二世纪以前的作品。
我们只要把图2-4太阳周年视运行纳子图和图2-6月体纳甲图的天干方位装在二十八宿坐标系中,就可得到经文所述的日月五星视运行图。
[图2-16日月五星视运动天象图]
对于这个图,有人称作“五天气图”,有人称作“五天五运图”,有人称作“五气经天化五运图”,有人称作“天千化五运图”,有人称作“五运六气生成图”。有人称其五色为云色,有人称其五色为极光。这些说法均未得经文原意。《素问·五运行大论》说,这是“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时,所描绘的一幅天象图,是为了了解自然界的变化作用。所以正文接着说:“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枝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指日月五星。(虚,指太虚——宇宙。七曜纬虚,指日月五星在太空的运行。所以上图应是日月五星视运动天象图。
据赵定理先生考证,把此图“直接与郑玄易图(郑玄爻辰值28宿图)、《尧典》仲春昏时中星图对照,立可得出三图天象相同”。为《尧典》时代历元天象。冯时认为,张宿和危宿于二分日位于南中天的时间约为公元前4000年,距今6000年。
研究《五运行大论》这段古天文,要明白以下几个问题:
(1)候之所始,道之所生”说
“候之所始,道之所生”,是对日月五星视运动天象图的总括性论断。《说文》:“候,伺望也。”《字汇》:“候,证候。”由此面言,候是观察事物客观征象的意思。观象察候是古人研究自然总结客观规律的根本方法,正如《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说:“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知此天象图是观察自然界千变万化的本源,即强调此天象是万象之本。道训规律。说明自然界的规律只能以天体之象进行推测,决非臆测而来。老子说:“道法自然。”①你只有明白了自然规律,才能明道,入道。《系辞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日为阳,月为阴,日月的运行规律就是道。太阳纳于地支化为六气,月亮纳于天干化为五运,五运六气来源于天体之象的运动变化,天体之象是其客观基础
“天垂象,地成形……仰观其象,虽远可知”,正反映了五运六气的科学性。
五运六气规律来源于古人的观察实践,它把岁候、气化、气候、物候、病候、自然灾害统一起来,统统归之于天体之象的变化,执简驭繁,正如《系辞传》所说:“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日月五星视运动天象图的重要内涵有:
A.巧妙简要地将太阳视周年运动和月亮视周月运动及五星视运动规律安排在一幅图中。
B.展示了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C.内涵北斗建月规律。
D.标示出天地阴阳相反规律。
E.内涵地平、赤道、黄道三大坐标系。
F.突出生命规律
《内经》认为天地之间万象纷纭,但日月星辰对地球的作用并非千头万绪,而有着统一的环节和原理,这就是日月,月化五运(详后),日化阴阻。所以《内经》反复强调“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并以此为纲,阐述了天地关系、日地关系、月地关系以及五星等天文因素对地球的影响,描绘出了一个主宰生命活动的天地日月星辰巨大的宇宙系统,那就是日月五星视运动天象图。
(2)天门地户说
对于“天地之门户”的解释,王冰说:“戊土属乾,己土属巽。《遁甲经》曰:六戊为天门,六己为地户,晨暮占雨,以西北、东南,义取此。雨为土用,湿气主之,故此占焉。”指出西北奎壁二宿乾位戊为天门,东南角轸二宿巽位己为地户。这说法可能源于《易纬》。《乾凿度》说:“乾为天门],巽为地户。”《河图括地象》说:“天不足西北,地不足东南,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户。天门无上,地户无下。”明张景岳说,天门为春分,地户为秋分④,后世学者多宗之。近年来有人提出天门为立春点,地户为立秋点的观点。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是可商探的,他们没有理解戊己分的真正来源,又为什么叫天门地户?
我们从太阳纳子图得知,西北乾位是夏至日入处(在北回归线上),东南巽位是冬至日出处(在南回归线上),所以天门应为夏至点,地户应为冬至点。冬至点太阳行黄道最低位置,故曰地户。夏至点太阳行黄道最高位置,故曰天门。太阳从西北夏至日入点—北回归线开始右行到东南冬至日出点—南回归线的旅程,是从夏至到冬至,由秋到冬,为阴道。太阳从东南冬至日出点—南回归线右行到西北夏至日入点—一北回归线的旅程,是从冬至到夏至,由春到夏,为阳道。太阳夏至点位于奎壁,冬至点位于角轸。一般是以太阳在冬至点的位置为回归年一即岁的开与终结,故二十八宿就从角宿始,顺从日月右行的方向挂列,而终于轸宿,从而量度日月的行程。(见2-17图)。
何谓夏至点为天门、冬至点为地户?因为夏至点天气最热,阳极一阴始生,日就阴道,进入雨季,雨下降如门之开,曰天门。此后天气有降无升,故日“天门无上”。冬至点天气最冷,阴极一阳始生,日就阳道,大地阳气渐升如门之开,故曰地户。地气有升无降,故曰“地户无下”。而坤位秋分点,秋主刑杀故称坤为“鬼门”。艮位春分点,春主生,故称艮为“人门”。若按地道左旋说,则坤位为人门,艮位为鬼门。
■冬至点  春分点  乙
[图2-17《内经》黄道坐标系]
由黄道坐标系图看到,太阳夏至点对应北回归线,在地球的北半球,北属阴。太阳冬至点对应南回归线,在地球南半球,南属阳。即天阳—太阳夏至点对应地阴—北半球,天阴—太阳冬至点对应地阳—一南半球。天阳对地阴,天阴对地阳。此南北指地球的南北。不明此,不可言医与易。
《周髀算经》说:
冬至从坎,阳在子,日出巽而入坤,见日光少,故曰寒……夏至从离,阴在午,日出艮而入乾,见日光多,故曰暑。这里的阴阳指天之阴阳,冬至(子)夏至(午)指地气的冬至夏
至,即地气之阴(冬至)阳(夏至)。阳对冬至子,就是天阳对地阴,阴对夏至午,就是天阴对地阳。所以,夏至点戊配后天八卦北坎水,称坎戊。冬至点己配后天八卦南离火,称离己。如是就出现了夏至点与冬至的对于应,冬至点与夏至的对应。太阳在冬季到达星宿,而星宿属夏宫。太阳在夏季到达虚宿,而虚宿属冬宫。可知冬宫与夏宫的位置发生了对调。
经过冬至日出点巽和夏至日入点乾的太阳周年视运动黄道圈,以戊乾和己巽连线,即天门地户连线分为两半部分,为上下半年。
另外,还有一个经过冬至日入点坤和夏至日出点艮的黄道圈,《内经》为什么不将艮位作戊分、坤位作己分呢?因为《内经》以太阳连续两次日出(平旦)的时间间隔为一日,以太阳连续两次过冬至的时间间隔为一回归年,《内经》称作岁。一岁之始当从冬至日的日出算起,夏至日入点为其半。所以《内经》只定黄道圈上的乾位为天门戊分、巽位为地户己分,没有艮坤戊己分。乾巽天地门户之分很重要,凡天人相应之理皆以此为基础
详见后论。
从日月运行图可以看出,井宿在冬至日人处,牛宿在夏至日出处。故东汉刘向著的《五记论》中说:“日月循黄道,南至牵牛,北至东井。”此南北指天之南北,非地之南北。《周髀算经》说:“日夏至在东井……日冬至在牵牛。”②这里的夏至、冬至属地气,不是夏至点、冬至点。
《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
满东南,右热而左温。…,.…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
故右热而左温。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而右
凉。”左右指地的方位言,西北之右方是西方,属秋金,气凉
西北之左是北方,属冬水,气寒。东南之左是东方,属春木,气
温;东南之右是南方,属夏火,气热。西北为天门,天阳(夏至
点)对地阴。东南为地户,天阴(冬至点)对地阳。这就是《内
经》对天地门户的论述。
焦宿是二十八宿之首,又是青龙之头,位在辰,大概这就是
辰为龙的原因吧!从辰为冬至点一回归年之首,知岁首起于青
龙也。
《春秋汉含孳》说:“房心为明堂,天王布政之宫。”①房心
二宿,古称大火。大火昏见东方地平线,为什亻么为君王开始“布
政之宫”?因为房心对应的是立春点,为新一年的开始。
这也让我想起了构成史学、考古学与文字学上至今不解的
“子巳之谜”。②如今解开了冬至点在巽之谜,而巽在天气已位
(见太阳纳子图),所以古人就把“巳”写成了“子”,使甲骨文
中的十二地支中有两个子或两个巳。
《周易·革卦》载“巳日乃孚”“天地革而四时成”“君子以治历明时”。注家对“孚”之解多非本义。孚训始。《太玄经,戾》阳气孚微,物各乖离而触其类。”司马光集注:“卵之始化谓之孚,草之萌甲亦曰孚,然则孚者,物之始化也。”冬至点后一阳始生,万物始化,故曰孚。《说文》:“孚,卵孚也。从爪,从子。”从子者,天之子时也。天之子时对地之巳时,地之子时对天之巳时,时在冬至,阳气始生,万物始化,故曰“巳日乃孚”冬曰藏伏,故孚又通伏。冬至为治历的依据始点,故曰:“君子以治历明时”,成天地四时。
《说文》:“包,中象人裹妊。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元气起于子。子,人所生也。男左行三十,女右行二十,俱立于已。为夫妇,裹。已为子,十月而生。男起已至寅,女起巳至申。故男年始寅,女年始申也。”①男为阳,女为阴。太阳在冬至点已时,阴极一阳生,如夫妇,故曰“裹妊于已,已为子”。从日月五星视运动天象图看,阳从子起,左行数三十恰到巳。阴从子起,右行数二十也恰到已。故日“男左行三十,女右行二十,俱立于已”。若从巳起,阳左行十数到寅,阴右行十数到申,故曰“男起巳至寅,女起巳至申”。即阳起始于寅,阴起始于申。寅者,夏至日出之所,故曰阳始于寅。申者,冬至日入之所,故曰阴始于申。可知“巳为子”是有双重含义的。“子巳”说出于殷商甲骨文六十干支表中,说明戊己分说可能在殷商已有了。就是说日月五星视运动天象图可能产生于殷商时代或更远的年代。
因为现代天文学中地球的“进动”说与岁差有关系,又与五运六气的演变关系密切,故作一简略介绍。
从黄道坐标系可看出,地球除了周日自转与周年公转运动之外,还有一个环绕垂直黄道面的轴线,即黄极方向作缓慢的圆锥运动。运动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周期约25776年。地球的进动,造成一个效果,便是赤道与黄道的交点(二分点)向东移动,对于黄道太阳视运动来说,即“日渐差而东”,相对于赤道来说,便是“天渐差而西”。这就叫两分点的岁差。其每年移动的平均速率是5026,每隔71.6年移动1°。我们知道黄赤的交角是23°27,所以赤极绕黄极运动的圆的直径,就是黄赤交角的一倍,约为46°54。又考虑到地球的极移变化①,大既其平均直径约为45°°。这是不是黄道圆周八节分的依据呢?
徐子评在《中医天文医学概论》中说,在商代总是指向大火的斗柄左行十二次,与取代“日月之会”右行十二辰的岁星,只在辰位(冬至日出点的地户)和戌位(夏至日入点的天门)重合,六年一合,称为六合。②郑军说,通过月亮升交点与黄道的关系,推算出每过一回归年,升交点与远地点之间相距60°。以回归年周期为参考,以冬至点为升交点和远地点重合时的始点则三年后升交点与近地点相会,6年后升交点与远地点再次重合,地点与第一年的始点相反。③即总是在天门地户处。
再让我想到月体纳甲法为什么说戊己在中属土?因为月循黄道运行,月行九道,其一为中道,所谓“中道”者,即黄道,日光道。戊己在黄道上,戊己是黄道的代表,黄为土色,故曰戊己属土。日月缠黄道,故用离日配己、坎月配戊作代表。现在我将月体纳甲与太阳纳子分开装在二十八宿坐标系中并配上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次及对应地区绘成下图供读者参考。
(3)天干化运说
依据日月五星视运动天象图,《内经》提出甲己合化为土、乙庚合化为金、丙辛合化为水、丁壬合化为木、戊癸合化为火的命题,这是为什么?这和《太始天元册》说的“五天之象”有什么关系?这是因为日月运行均有四象4特征点的规律,日月运行每年均超前1特征点,四年为一调谐点,太阳四年后天数整数化(即地球自转与公转四年后天数整数化,0.25天×4=1天。),朔望月四年后相位复原。但并未回到初始出发点,到第五年才能回到初始出发点,形成一个封闭完整的日月形象周期。这就是五运形成的真正原因,读者看表2-5,可一目了然。到此才能明白甲己合化、乙庚合化、丙辛合化、丁千壬合化、戊癸合化的真谛
[图2-18十二次对应地区图]
说明:最外圈为地气左旋二十四节气,外数第二圈为天气右旋二十四节气,外数第三图为十二次及所对地区。内为日月五星视运动天象图。
表2-5日月回归原点周期表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已已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西
11.甲戊
12.乙亥
13.内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已
19.壬午
21.甲申
22.乙西
23.丙戊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亩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已
原来是日月回归原点的周期,即五年周期。我们称月相4特征点周期为四象周期或四时周期,回归原点的五年周期为五运周期或五行周期。第六年又从初始点开始新的一周期,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有人将五天之气解释为云气或极光,那是欠妥当的五天之象与五运土、金、水、木、火有关。五运虽本源于月亮运动,但月亮无五色之分。五运既然合天象之五色,那么在天象中呈现五色的天体是什么呢?我认为应该是上应五运的五星——镇星、太白星、辰星、岁星、荧惑星。镇星应中央黄色,太白星应西方白色,辰星应北方黑色,岁星应东方青色,荧惑星应南方红色。
五星与五运关系最密切的就是行星的颜色。五星之色应五方之色为常色,不应五方色则为灾变色。司马迁在《史记·天宫书中说:五星,白色为丧、旱,赤色为兵,青色为水,黑色为疾多死,黄色为吉。将有行星分成五种颜色,用什么作标准呢?古人的办法是先选定天上的五颗恒星作为颜色标准星一这样做从现代天文学角度来看很有道理,因为各恒星处在不同的演化阶段表面温度也不相同,所以它们的颜色确实会各有不同。司马迁《史记·天官书》所记五颗颜色标准恒星是:
白色:狼(天狼星,大犬座a)
赤色:心(心宿二,天蝎座a)
青色:参右肩(参宿五,猎户座y)
黄色:参左肩(参宿四,猎户座a)
黑色(实即暗红色):奎大星(奎宿九,仙女座β)
五大行星颜色标准既已确立,古人就据此进行行星预测。如《开元占经》卷四十五引《荆州占》说:
太白色黄,国吉;色赤,有兵;色白,岁熟;色黑,有水。
引石氏说:
太白青角,有木事;黑角,有水事。
关于天干合化五运的天文背景请参见后文六十甲子历一节。
至此可知,《太始天元册》所记载的日月五星视运动天象图,它是以地心为参考,以黄道二十八宿为轨道驿舍,是日、月、五星运动变化的预测理论系统。栾巨庆说:“太阳是维持地球上各地带的季节正常循环的天体,只是由于行星和月亮位置的变化而使正常循环的季节受到干扰,从而出现雨季的提早或推迟,奇旱或大涝,奇寒或酷热等反常天气或异常气候。”又说:“日、月、行星它们虽是互相影响,但它们似乎还有较明显的分工,各自都担当了天气变化的不同角色。太阳担任蒸汽的制造者,行星担任旱、涝的指挥者,月亮是彳行星的助手。"③“黄道是作天文气象预报的重要区域经验对应区’的中轴线就是黄道圈。行星、月亮的视赤经、视赤纬对“对应区”的影响是否集中,就看它是靠近黄道还是远离黄道。如果行星、月亮靠近黄道,则其影响就集中,特别是行星、月亮的轨道与黄道相交时,其赤经、赤纬的作用就完全重合,这时对应区
的作用较大,降雨量当然也更大。”①
(4)年首说
古籍记载,夏正建寅,商正建丑,颛顼历以立春为年首,这
是为什么?这除了天地的差别外(详见后文),我们从日月五星
视运动天象图可以看出,丑、寅皆位于春分点处。前文我们已经
阐述过,春分点和秋分点的连线将一年分为阴阳昼夜两部分,若
按地左旋说,从春分点到秋分点为昼为阳,从秋分点到春分点为
夜为阴,故古人多以丑寅处为年首,以立春到立秋为上半年为
阳,以立秋到立春为下半年为阴。
综上所述,可知《太始天元册》所述的内容,确实是五运六
气理论的客观基础,为“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5)宇宙间最完美最和谐的系统
日月五星视运动天象图,是十天干、十二地支、八卦及二十
八宿相结合组成一个系统的图,内含五行,可知该图含有5,8,
10,12四个数字。
1991年陈继元先生在《数字5,8,10,12与阴阳循环现
象》2一文中通过数学方法论证发现,只有5,8,10,12这四个
数字是具有2条对称循环回路的特殊数字,其他数字都不具备这
一性质,他称之为“5,8,10,12状态系统”(“状态”的概念
相当于“部分”的概念)。他说“5
5,8,10,12状态系统是宇宙
间宏观上存在着的最完美最和谐的系统”。因为这种状态系统与
其他非2条对称循环回路系统相比,具有每条变化路径固定、虚实2条回路间隔对称一致的特性,形成了内、外循环线路差异而
对称回环的格式,体现了其既对立又统一的有规律的循回、径
固、对称的属性。这种属性与宇宙间一切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不
谋而合,因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五行、八卦、天干、地支学
说提供了和谐结合的最佳模式。那么,“5,8,10,12状态系统
是如何与阴阳五行、八卦、十天干、十二地支和谐完美地结合起
来呢?黎照标先生作了这方面的研究,他在《五行、八卦、天
干、地支的内在结构是“5,8,10,12状态系统”》①一文中,
通过分析证明五行、八卦、天干、地支具有每个元素的物质、时
间、空间的统一和相生、相克两种运动循环回路、变径固定、对
称稳定的属性,因而与“5,8,10,12状态系统”的模式一拍即
合,达到了和谐完美的统一。黎先生说:“阴阳五行、八卦、天
干、地支学说是‘5,8,10,12状态系统”的丰富内容,‘5,8
10,12状态系统’是阴阳五行、八卦、天干、地支学说的结构
和表现方式。五行、八卦、天干、地支与‘5,8,10,12状态系
统’的和谐结合是具有共同属性的结果。阴阳五行、八卦、天
干、地支学说,运用对称、平衡、稳定的‘5,8,10,12状态系
统’反映了宇宙间物质、时间、空间的关系和对立统一、量变质
变和新陈代谢规律。五行、八卦、天干、地支状态系统是一个有
机的综合体系,在运动之中互补长短,发生综合效应。阴阳五
行、八卦、天干、地支学说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合理的,较好的
反映了事物发展的规律。”由此可知,陈继元先生首次从阴阳平
衡角度科学地揭示了五行、八卦、天干、地支理论的独特含义,
为日月五星视运动天象提供了难得的理论论证依据。
其实天于、地支、八卦及五行只是日月运动变化的代表符号,“5,8,10,12状态系统”是天干、地支、八卦、五行代表
符号的结构和表现方式,宇宙间存在着的真正的最完美最和谐的
系统是目月五星视运动天象图系统。古人把日月五星视运动的天
象装在二十八宿坐标系中,具有天圆地方的属性,天圆在外,地
方在内。这就是说,这个天象图的变化规律,有内部与外部的区
别,即有内、外循环线路之别。外部是天气,内部是地气,天气
右旋,地气左旋,是内、外2条对称循环回路系路。还有地球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的情形,也具有上述属性。所以我说,日月
五星视运动天象图才是宇宙间最完美最和谐的系统
虽然古今天象有着重大变化,但此日月视运动天象图却是古
今不变的。天象的变化是变易,此图是不易,变中有不变。
(6)宇宙钟节律
日月五星视运动天象图是宇宙间一切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的最
佳模式图。图中冬至日出点巽、日入点坤和夏至日出点艮、日入
点乾,就是太阳运行的时间节律和宇宙钟的节律。这巽、艮、
乾、坤四个特殊点,将黄道划分为四象、一年划分为四季,是自
然界四元系统划分的客观依据。我称之为四时周期。
金日光先生在《模糊群子论》①中提出的四数群子在自然界
的表现等,证明了宇宙钟节律存在的普遍性。他指出自然数有四
种类型
单偶数:2、6、10、14、18(不可用4除尽);复偶数:4
8、12、16、20(可用4除尽);
单奇数:1、3、5、7、11(纯素数);复奇数:9、15、21
25、27(非素数)。
可见(1、2、4、9)、(3、6、8、15)、(3、4、6、15)、(5
6、8、15)等等成为自然数的“四数群子”,其中复偶数和复奇数是一种过渡型数群。金日光在以上讨论和分析的“四数群子”
中存在的问题,是自然界“数”的规律。根据易学象数原理,象
可数化,数也可象化。有了“四数群子”的数,就必有其自然
象,他指出自然界“四数群子”的表象有
1.四类化学键:共价键,配位键,金属键,离子键。
2.四种类型的原子核衰变反应:负电子(B)衰变,正电子
(B-,k)衰变,a粒子衰变,Y光子衰变。
3.四种化学反应:合成反应,交换反应,异构化反应,分
解反应。
4.DNA核酸中遗传四基群子:胸腺嘧啶(T),腺嘌呤(A),
鸟嘌呤(G),胞嘧啶(C)。
5.人类生活中亦有不少“四基群子”:按肤色分有四种人
白色人种,黄色人种,棕色人种,黑色人种。按人体结构型可分
为:发育不良型,无力型,矮胖型,运动型。
这说明金日光以“四数群子”和“四类表象”的规律,从现
代科学证明了自然界四元系统划分的客观真理性。前文已阐述过
佛家提出的风、地、水、火四元素划分规律,就是以宇宙钟节律
为理论基础的。宋代大易学家邵雍在《皇极经世书》中提出的元
会运世、日月星辰、阴阳刚柔、水火土石四元素划分系统,也是
以宇宙钟节律为理论基础的。《系辞传》说:“位天之道曰阴与
阳,位地之道曰柔与刚。”说明天地阴阳刚柔四元素,是人与万
物生成变化的根本原因。故《系辞传》又说:“在天成象,在地
成形,变化见矣”,“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化。”体,
指有形之物,是阴阳合化而生成。
伏羲先天八卦以坤艮坎巽和乾兑离震四卦划分,用的也是宇
宙钟节律。
(7)后天八卦图
前文阐述过,宇宙钟节律点巽、艮、乾、坤是赤道节律点辰、未、戌、丑和黄道节律点巳、寅、亥、申的互相映射重合
它与地平圈上的四方点震(东)、离(南)、兑(西)、坎(北)
就构筑成了后天八卦方位图。说明后天八卦方位图是以地平圈为
基础创立的,而地平圈是以人—观测者为中心的,观测之人为
万物之灵,代表万物生成之道,万物划分五行,故可称后天八卦
方位图为五行了图,反映了地有四面八方及中央,于是可定出天下
四面八方及中央之象。万物附于地,因此后天八卦方位图的
五行反映的是地气左旋规律,而不是天气右旋规律。从后天八卦
方位图可以看出,图中八卦仍按天门地户连线分阴阳。乾为天门,
[图2-19后天八卦方位图]
门,巽为地户,在这条天门地户连线的左下方布列的是震、艮、
坎、乾四阳卦,连线的右上方布列的是兑、坤、离、巽四阴卦。
因为从地户天道右旋为春夏之阳,故配布四阳卦;从天门天道右旋为秋冬之阴,故配布四阴卦。阴卦在上,阳卦在下,是天地阴阳交泰之象。阴阳交泰,万物才能化生焉。
那么上下卦之阴阳是如何相交的呢?这从图中也可以看清楚。离与坎互对,离三爻全变为坎,坎三爻全变为离。坤与艮互对变上爻,坤上爻变为艮,艮上爻变为坤。兑与震互对变中爻,兑中爻变为震,震中爻变为兑。巽与乾互对变下爻,巽下爻变为乾,乾下爻变为巽。这种阴阳爻交变方式很有规律,若按逆时针方向天道右旋依次为下、中、上爻变,然后是三爻全变;若按顺时针方向地道左旋依次为上、中、下爻变,然后是三爻全变。这完全反映了天气下降、地气上升的自然规律。下爻变者为阴阳气始生之所,中爻变者为阴阳气平等的春秋分时,上爻变者为寒暑之极变,三爻全变者阴阳之盛时。
对于后天八卦方位图,《易纬》有解说,《乾坤凿度》谓:
立乾、坤、巽、艮四门
乾为天门,圣人画乾为天门,万灵朝会,众生成,其势高远,重三三而九,九为阳德之数,亦为天德,天德兼坤数之成也,成而后有九。《万形经》日:天门辟元气,《易》始于乾也。
坤为人门,画坤为人门,万物蠢然,俱受荫育,象以准此。坤能德厚迷远,含和万灵,资育人伦,人之法用,万门起于地利,故日人门。其德广厚迷体无首,故名无疆。数生而六,六者纯阴,怀刚杀,德配在天,坤形无德,下从其
上,故曰顺承者也。
巽为风门,亦为地户。圣人曰:乾坤成气,风行。天地运动,由风气成也。上阳下阴,顺体入也,能入万物,成万物,扶天地生散万物,风以性者。圣人居天地之间,性禀阴
阳之道,风为性体,因风正圣人性焉。《万形经》曰:二阳
一阴,无形道也,风之发洩,由地出处,故曰地户。户者
牖,户通天地之元气,天地不通,万物不蕃。
艮为鬼冥门,上圣曰:一阳二阴,物之生于冥昧,气之
起于幽蔽。《地形经》曰:山者艮也,地土之余,积阳成体
石亦通气,万灵所止起于冥门。言鬼,其归也,众物归于
艮。艮者止也,止宿诸物,大齐而出,出后至于吕申。艮静
如冥暗,不显其路,故曰鬼门。
庖牺氏画四象立四隅,以定群物发生门,而后立四正
四正者,定
出没二,阴阳交争三,天地德正四。
立坎、离、震、兑四正
月,坎也,水魄。圣人画之二阴一阳,内刚外弱,坎者
水,天地脉,周流无息,不平,月,水满而圆,水倾而
昃,坎之缺也。月者阙,水道。圣人究得源脉,利涉沧涟
上下无息,在上曰汉,在下日脉,潮为浍,随气曰濡,阴阳
礴礅为雨也。月,阴精,水为天地信,顺气而潮。潮者水
气,来往行险而不失其信者也。
日,离,火宫,正中而明,二阳一阴,虚内实外,明,
天地之目。《万形经》日:太阳顺四方之气。古圣曰:烛龙
行东时肃清,行西时囁噢,行南时大吸,行北时严杀。顺太
阳实元煖,煐万物形以鸟离,烛龙四方,万物响明,承惠照
德,实而迟重。圣人则象,月即轻疾,日则凝重,天地之理
然也
雷木,震,日月出入门,日出震,月入于震。震为四
正,德形鼓万物不息。圣人画二阴一阳不见其体,假自然之
气顺风而行,成势作烈,尽时而息,天气不和,震能额息,
万物不长,震能鼓养。《万形经》曰:雷,天地之性情也,情性之理自然。
泽金水,兑,日月往来门,月出泽,日入于泽,四正之
体,气正元体。圣人画之二阳一阴,重上虚下实,万物燥
泽可及,天地怒,泽能悦,万形恶,泽能美,应天顺人,承
顺天者不违,拒应人者泽滋万业,以帝王法之,故曰泽润天
地之和气然也。①
门者,往来出入之道。冬至H出巽入坤,夏至日出艮入乾,知四
隅卦巽、艮、乾、坤都在黄道上,为太阳往来之门户,故称之四
门。“太阳顺四方之气”,“万灵朝会,众生成”,故曰“四隅以定
群物发生门”。这阐述的是太阳周年视运动。四正者,地平圈之
四方点,离位正南,坎位正北,震位正东,兑位正西。东方为每
天太阳升出和月亮降落的地方,西方为每天太阳降落和月亮升出
的地方,阐述的是太阳周日视运动。南方热如日,北方寒如月。
四正为夏至、冬至、春分、秋分,故能“定气”。二至阴阳极则
争,二分阴阳平而交。四正立,四象四季成,故曰“天地德正”。
由此可知,后天八卦方位图反映的是日月出入往来的视运动天象
图,与日月五星视运动天象图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人会问为什么用乾、坤、巽、艮作四维四门之卦呢?《周
易乾凿度》回答了这个问题,谓:
孔子曰:岁三百六十日而天气周,八卦用事各四十
五日方备岁焉。故艮渐正月,巽渐三月,坤渐七月,乾渐九月,而各以卦之所官为月也(郑康成注:乾御戌亥在于十月,而渐九月也。)。乾者,天也,终而为万物始,北方万物所始也,故乾位在于十月。艮者,止物者也,故在四时之终,位在十二月。巽者,阴始顺阳者也,阳始壮于东南方,故位在四月。坤者,地之道也,形正六月。四维正纪,经纬仲序度毕矣(郑康成注:四维正四时之纪,则坎离为经,震兑为纬,此四正之卦为四件之次序也。)。孔子曰:乾坤,阴阳之主也。阳始于亥,形于丑,乾位在西北,阳祖微据始也。阴始于巳,形于未,据正立位,故坤位在西南,阴之正也。是以乾位在亥,坤位在未,所以明阴阳之职。
原来用乾、坤、巽、艮作四门之卦,是为了明阴阳之道。阴气始于已,巽卦(三)一阴在下,象征阴气之始。阴气成形于未,坤卦(三)三爻皆阴,象征阴气已成。阳气始于亥,从天而降,故乾天卦。阳气成于丑,天道光明而下济,故用艮卦。巳亥为二至点故为阴阳二气之始。丑未为二分点,故为阴阳二气之成形。
阴阳之“始”“形”有矣,阴阳之消长缺焉。于是又有后天八卦次序图标示出阴阳之消长。《说卦传》说:“乾,天也,故称
■坤母
乾父
兑离巽
艮坎震
少中长
少中长
女女女
男男男
二==
得得得
得得得
坤坤坤
乾乾乾
上中初
上中初
爻爻爻
爻爻爻
[图2-20后天八卦次序图]
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索面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理解这段传文的要害在于对“索”字的训释上,注家多训索为求,欠妥。其实,索字在此处应训为独。《广
雅释诂三》:“索,独也。”乾卦因其三爻独阳无阴,故为纯阳
卦,称为父。震卦因其独初爻为阳爻,故为阳卦,称长男。坎
卦、艮卦的二爻、三爻独为阳爻,故坎艮为阳卦,称中男、少
男。坤卦因其三爻独阴无阳,故为纯阴卦,称为母。巽、离、兑
分别因其初爻、二爻、三爻独为阴爻,故均为阴卦,分别称为长
女、中女、少女。这与《系辞传》阐述经卦分阴阳以及以“少统多”的原则,“阳卦多阴,阴卦多阳”、“阳一君而二民,阴二君而一民”相符合。所以,这段传文中的“一索”、“再索”、“三索”便确定了阴卦、阳卦及其次序:
■乾艮坎震坤兑离巽
[图2-21帛书八卦图]
可以看出,阴卦和阳卦的卦序次按阴阳爻由初爻到二爻、再到三爻依次排列,次序井然,有确然不易之数理,阳爻定阳卦,阴爻定阴卦,有统一成卦规则,有科学性。按伦理长幼排列,又有客观性。这种成卦规则既保证了规则的统一性、客观性和科学性,而且还判定了每个卦的性质。如震卦独阳在初爻为长男,又表征一阳初生。这种排列方法,既符合《说卦传》开宗所讲“观变于阴阳而立卦”的原则,又符合自然界四时阴阳消长的变化现象。这个排列次序正是《帛书周易》上体卦的八卦次序。我们将上之横排次序按顺时针方向变成圆排式则为:
从图中可知,乾在天门夏至点,坤在地户冬至点。根据“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的自然规律,冬至点后一阳生为震之象,至坎阳气上升到中爻,至艮阳气上升到上爻,至乾阳气盛则三爻皆为阳爻。夏至点后一阴生为巽之象,至离阴气上升到中爻,至兑阴气上升到上爻,至坤阴气盛则三爻皆为阴爻。如此循环不已,终而复始。这种阴阳的消长变化,正是太阳周年视运动造成的。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