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类】受啥委屈 咋就爱“红根”呢?

 笑大 2018-02-09


最近一段时间,阴雨天多,气温低,很多种植豆类蔬菜的菜农纷纷打来电话反映,豆类红根问题突出。植株大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出现黄化变薄现象,并逐渐向上发展,植株的茎秆细弱;拔出植株可以看到,根系呈红褐色,毛细根少,严重时植株萎蔫死亡。

红根 原因在哪里

一是生理问题

      1.地温过低

由于气温偏低导致豆类蔬菜红根发生的情况时有发生,豆类蔬菜根系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条件在22-25℃。一般来说,当前白天土壤温度要比气温低5-7℃,夜间土壤温度则比气温高2-3℃。若与连阴天,棚内白天温度只有18-20℃,地温更低,严重时就会导致根系变色。
    2.沤根

浇水过大,尤其是遇到阴天时,对根系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地温难以恢复是原因之一,土壤中水分含量大了,必然导致空气变少,氧气缺乏,难以满足根系呼吸需求,易造成豆类根系受伤,发生沤根现象,导致根系变色。
   3. 烧根

造成烧根的情况较多,发生最多的是有机肥未腐熟,在土壤中继续发酵,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热量造成的。冲施肥料过多或不合理等,也会造成烧根。发生烧根时,毛细根首先受害,严重时整个根系受害。

二是病害侵染


    1.根腐病

豆类根腐病发生也会导致红根发生,定植以后是发病高峰,病部产生褐色或红褐色斑点,多有侧根向主根蔓延,至整个主根腐烂坏死,纵剖病部,维管束呈红褐色,病情扩展后病部延伸。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粉红色霉状物。
    2.炭疽病

炭疽病一般在地表以上的茎秆出现梭形或长条形凹陷病斑,初为紫红色,后变淡。


   

防治措施

为防止刚刚定植的豆类蔬菜发生红根,应从定植开始加强管理。
    一是提高地温。为了促进根系生长,应尽量提高土壤温度。可以采用铺设地膜、稻壳、秸秆等,提高土壤温度。
    二是药剂灌根。豆类定植缓苗后,建议用75%甲托500倍液或30%恶霉灵1500倍液或25%溴菌腈500倍液混加72%硫酸链霉素1500倍液混加生根剂进行灌根。灌根的时候注意,应在子叶以上的位置用去头的喷雾器沿茎秆灌根,这样可以同时预防茎基部病害。
    三是注意浇水追肥。冬季豆类定植前最好先浇一次水,预先提高地温,利于缓苗。在缓苗水以后到第一个花序开花坐荚之前,尽量不浇水,若土壤非常干旱,可以遛一遍小水,切忌大水漫灌。冲施肥选择上也应注意,为促进毛细根生长,应以海藻酸、腐植酸、甲壳素等生根性肥料为主,配合全水溶性肥料,如顺欣、肥力钾等,提高根系活力。
    四是养叶促生根。正所谓根靠叶养,要想根系健壮,叶片养护也十分重要,可以叶面喷施甲壳素、爱多收以及全营养叶面肥,补充叶片营养,提高叶片抗性,提高光合产物积累,利于下部根系生长。
    五是及时拔除病株。对于发生病害的棚室,应尽早将病株拔除,并用药剂将定植穴周围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将发病的定植穴周围培高,避免浇水时从发病的区域经过,降低病菌随水传播的几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