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

 相约纽约 2018-02-09
作业中的不安全行为究其原因有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因素大体可分为下列几种:
1、侥幸心理。
其表现特征是:碰运气,认为操作违章不一定会发生事故;往往认为“动机是好的”,不会受到责备;自信心很强,相信自己有能力避免事故发生;别人不一定能发现。
认为违章不一定出事,出事不一定伤人,伤人不一定伤己。
由侥幸心理导致的事故是很常见的。人们产生侥幸心理的原因,一是错误的经验。例如某种违章作业从未发生过事故,或多年未发生过,人们心理的危险感觉就会减弱,从而导致错误的认识,违章也未必出事故;二是认识上的错误。事故的发生是存在着小概率随机规律的,即事故不是经常发生的,发生了也不一定会造成伤害,即便伤害也不一定很重。因此容易容忍不安全行为的存在。久而久之,随着不安全行为形成习惯,则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从第一次违章起,就要坚决予以纠正,决不允许形成不安全的行为习惯。
2、冒险心理(逞能心理)。
其表现特征是:有冒险心理的人争强好胜,喜欢逞能,私下爱与人打赌;有违章行为而没造成事故的经历;为争取时间,不按规程作业;企图挽回某种影响等。有冒险行为的人,一般只顾眼前一时得失,自以为能一举成名,而不顾客观效果,盲目行动,蛮干且不听劝阻,把冒险当作英雄行为。这种心理尤以青年职工为盛,应引起特别注意。
3、麻痹心理。
其表现特征是:由于是经常干的工作,所以习以为常,并不感到有什么危险;此工作已干过多次,因此满不在乎;没有注意反常现象,照常操作;责任心不强,得过且过。
盲目相信自己的以往经验,认为技术过得硬,保准出不了问题。是以往成功经验或习惯的强化,多次做也无问题。
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沿用习惯的方式作业,凭“老年感经验”行事,放松对危险的警惕,终会酿成灾祸。
4、惰性心理(贪便宜、走捷径心理)。
其表现特征是:把必要的安全规定、安全措施、安全设备认为是其实现目标的障碍。这种贪便宜、走捷径的心理是人类长期生活中养成的一种心理习惯。例如为了图凉快不戴安全帽;为了省时间而擅闯危险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