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旅行多做2个动作防血栓 牢记崴脚自疗5误区

 yygltj 2018-02-10
近日,一则“痛心!年轻女子崴脚后12天离世!”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新闻称,吴女士在崴脚后几天内出现昏迷,12天就离开人世,死因是肺栓塞。专家称,这种案例在临床较罕见,但下肢血栓却很常见,希望大家提高警惕。(摘编自《中国中医药报》《广州日报》)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杨澄宇说,血栓可以理解为血流在血管内不正常凝固所形成的“血块”,下肢的血栓很可能随静脉血液回流至心脏时脱落,进入肺部,栓塞肺动脉。血栓一旦形成,很可能在24小时内出现肺栓塞。30%的血栓可引起肺栓塞。大多数血栓并不会威胁生命,也可能没有任何身体症状,但急性的、严重的肺栓塞会引发死亡。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张红说,坐飞机、火车长途旅行时容易在下肢形成深静脉血栓。一旦抵达目的地,或中途起身拿行李,久坐后突然站起,血栓受到挤压脱落,随血液回流心脏,再通往肺部,容易引起肺栓塞,这大概就是几秒钟的事,十分凶险。此外,妊娠、长期卧床、肥胖等都是高危因素。服避孕药、恶性肿瘤、下肢手术、肾病综合征、有既往深静脉血栓病史等人群都属于血栓高危人群。
  “有些人体内缺乏S蛋白和C蛋白,属易栓体质,更要做好预防。”杨澄宇说,如发现单侧的肢体短时间内突然肿胀、疼痛,要考虑是否出现了血栓,及时就医。
  春运已开启,杨澄宇提醒,长途旅行时要注意每隔一段时间起身走动,长时间坐着也不要超过两小时,坐着时尤其不要跷二郎腿。如条件不允许,无法行走,坐着时也可尝试做踮脚或勾脚的动作。此外,长途旅行时穿静脉弹力袜对预防血栓形成有一定作用,很多医生在上手术台前都会穿。
  相关链接
  崴脚自疗5误区
  崴脚(即踝关节扭伤)是常见损伤,不少人崴脚后会在家自疗,出现不少误区。
  误区1:热敷消肿。崴脚后正确的做法是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才能热敷。
  误区2:白酒擦洗。崴脚急性期忌按摩,更忌用白酒点火擦洗。这样往往加剧出血肿胀、皮肤瘀斑,甚至造成皮肤烧伤起水泡。
  误区3:不愿外固定。踝关节扭伤多为内翻损伤,80%以上的崴脚会导致外侧韧带的撕裂或断裂。崴脚后固定制动有助于消肿、减轻疼痛。
  误区4:不及时就医。崴脚后脚踝肿痛者应立即到医院骨科就诊,拍片排除踝关节骨折:如果是韧带损伤,要给予适当的固定,如选用弹力绷带、硬纸板、支具或高分子石膏固定;如果有骨折,需据情况内固定或外固定。
  误区5:不注意休息。崴脚较轻者尽量少走;崴脚较重者不应下地走路,还要抬高伤足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