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相告说玉泉
湖南省临湘市的一位71岁退休教师,于2011年12月20日给我写来一封信,信中写道:“去年空腹血糖9.6mmol/L,采用您在湖南《老年人》杂志上推介的玉泉丸,效果良好。血糖降到5.8mmol/L的正常水平,……另有两位同事,血糖分别是14.3mmol/L及14.7mmol/L,属Ⅱ型糖尿病,每天靠打胰岛素降糖,且注射时间要求极严格,不胜其烦,改上述方法服一月,血糖降到9.4mmol/L与9.5mmol/L,且消渴症状大为改善。由于效果明显,喜出望外,奔走相告。”
信中所说的“上述方法”,即将玉泉丸由丸剂改为汤剂,他们的方法是:葛根9克,天花粉9克,麦冬9克,生地9克,五味子3克,甘草3克。加水煎煮2次过滤,浓缩为250毫升左右药液,再加糯米一撮(超过9克),煮粥,每日一剂,分数次吃完。
玉泉丸出自清代叶天士《种福堂公选良方》,方由葛根、天花粉、麦冬、生地、五味子、甘草、糯米组成。玉泉,乃指口中津液,又名玉液。叶天士所拟玉泉丸的药物以滋肾阴为主,方中生地、麦冬为滋阴补肾之要药;五味子可收藏精气,不使耗散;葛根、天花粉均有清热生津之功;糯米补肺气,养胃阴;甘草清热和胃。如此使先天肾阴充足,又有后天胃阴的补充,加上清热之药力,消渴病的“三多”症状就会随之消失。
我国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1883年~1975年),于1959年7月因糖尿病住在北戴河疗养。他采用许多方法,效果不明显。后来服用了玉泉丸,病情明显好转。为此他还写诗赞道:“文园病渴几经年,久旱求泉竟及泉。辟谷尝参都试过,一丸遇到不妨千。”诗的意思是说,我患糖尿病多年,用了限制饮食的辟谷术,也服用过人参,效果都不明显,后来服用玉泉丸,消渴症状都消失了。这真是吃药再多,都不如一粒对症的药丸。
今从读者信中可知,玉泉丸治疗消渴,效果确切。这真是:喜出望外服良药,奔走相告说玉泉。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 毛德西教授 河南省中医院
名医赵锡武先生验方选
赵锡武先生长期供职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治疗糖尿病具有丰富经验。认为上中下三消“其始虽异,其终则同”,主张分期治疗,早期以养阴清热泻火为主,肺胃兼治;中期当养阴益气;晚期应针对阴阳俱虚证相应施治。
验方:生熟地各30g,天麦冬各12g,党参30g,当归9g,山萸肉12g,菟丝子30g,元参12g,黄芪30g,泽泻15g。水煎服,每日一剂。主要适用于治疗糖尿病中晚期患者。阳明热甚口渴者加白虎汤、川连以清胃。泻火;阳虚加用金匮肾气丸,桂附可用至10g;腹胀加大腹皮;腹泻重用茯苓、泽泻,去生地,熟地减量;兼有高血压者加杜仲、牛膝;兼有冠心病者加栝楼、薤白、半夏。
祝谌予教授验方选
祝谌予教授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奠基人之一,师承施今墨先生,主张对糖尿病进行分型辨证,强调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活血化瘀治法,认为糖尿病在临床虽可分为阴虚、血瘀、阴阳两虚、气阴两虚等型,但临床以气阴两虚多见。创立的降糖基本方在中医界具有很大影响。
方剂组成:黄芪、山药、苍术、元参、生地、熟地、丹参、葛根。
临床应用:阴虚型以一贯煎为主方;阴阳两虚型以桂附八味丸为主方;血瘀型以降糖活血方为主,药物组成:木香、当归、益母草、赤芍、白芍、川芎。若燥热或烘热,加黄芩、黄连;口渴欲饮,加知母、石膏;渴饮无度,加浮萍;多食明显,重用生地、熟地,加玉竹;全身瘙痒,加白蒺藜、地肤子;腰腿疼,加鸡血藤、桑寄生;足跟痛,加青黛、木瓜;眼目昏花,加川芎、白芷、谷精草、菊花;兼有冠心病,加生脉散;胸痛,加川朴配郁金;大便干,加麻仁、郁李仁,必要时加川军;胸腹胀满,加枳壳、桔梗、杏仁、薤白;阳痿,加仙茅、仙灵脾、阳起石、蜈蚣;眼底出血,加大小蓟、三七粉;血压高,加夏枯草、紫石英或三石汤(生石膏、石决明、代赭石);胆固醇增高,加决明子、首乌;少数病人血糖不降者,可重用黄芪50g,生熟地各30g。
仲安妙治糖尿病
陆仲安是民国初年北京著名中医 ,因其善用黄芪,故当时有“陆黄芪”之美称,并以此与中医史上明代医学家“张熟地”(即张景岳)相媲美。孙中山先生在病危之际,亦曾请他诊治过。
1920年秋,著名学者胡适突然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症状,身体逐渐消瘦,经北京协和医院检查诊断为晚期糖尿病,并认为已无药可治,嘱其回家休养。胡适得知自己患的是糖尿病后,忧虑万分,陷于绝望之中。这时,好多亲友、同事前来探望,有人提议:既然西医已束手无策,无能为力,何不去请中医诊治,总不能坐以待毙啊!
当时,胡适崇尚西方文化,主张全面西化,在医学上也力主普及西方医学,对中医学持否定态度,认为中医不科学。然而,在绝症困扰、无药可治的情况下,加上亲友的好心劝说,他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看中医。
于是,由冯幼安介绍,胡适前往陆仲安医寓处就诊。陆仲安诊查后,发觉胡适的糖尿病已累及心肾,治疗非常棘手,用药顾此失彼,难度很大。经过再三思考后,陆仲安以大剂量黄芪,配伍党参、石斛、黄精、山药、地黄等药,其药量甚大,需用大砂锅煎熬。胡适服几剂药后,病情得到好转,遂安下心来继续服药。
经过陆仲安多次的精心诊察用药,一段时间后,胡适竟所有症状全部消失。大病初愈的胡适去协和医院复查,结果是各项检查结果全部正常。这使大夫们大为惊讶,甚至难以置信,但事实如此,不可不信。他们提出要把胡适所服的中药进行化学分析研究,以此来探索中药治好糖尿病的奥秘。
事实使胡适转变了对中医的偏见,他终于提出“必须使世界医药界了解中国医药的真正价值”。
名中医陆仲安治好胡适重病的消息不胫而走,中医界更是奔走相告。这对当时国民政府停止执行废除中医的法令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来源: 健康报 作者:卫史
老中医贾佩琰:以“活血化瘀”法治疗2型糖尿病经验方
糖尿病是一个慢性疾病过程,它的并发症多,尤其对心、脑、肾、血管系统威胁极大。
在糖尿病的前期及初期,虽尚无典型症状,机体却产生了许多微观的病理变化,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这些变化持续存在。糖尿病患者临床上具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如毛细血管畸形、血流缓慢、红细胞聚集、血管周围渗出等,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血栓素释放、血液高凝状态、微小血栓形成、氧化代谢活跃、自由基增多等病理变化。这些血糖升高带来的病理变化与中医的“久病多瘀”理论一致。那么在治疗时,就应充分照顾血瘀的病机,治疗效果也较好,这是笔者从临床实践中的体会。
中老年人中有相当多的糖尿病患者,本身的糖尿病症状并不明显,而并发症的症状却十分突出,如心血管病变、糖尿病性肾病变、眼部病变、神经病变、皮肤病变、各种感染等,这些并发症比糖尿病本身可怕。
而以上病变的发生,均与血瘀有一定的关系,在治疗中当补攻并行,尤重视“补气活血”、“逐瘀活血”,使气行血行、瘀血自去。如在方中可适当加入补气药物人参、黄芪等,补气行血以化瘀。也可加丹参、葛根、赤芍等活血化瘀。总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要重视“从瘀论治糖尿病”原则,对改善症状和防止并发症效果较好。
笔者近年治2型糖尿病经验方就加用活血化瘀药物,现介绍如下。
组成:熟地200克,山萸肉、山药各100克,丹皮、泽泻、茯苓各75克,知母100克,黄柏45克,花粉100克,天冬、五味子各50克,人参50克,黄芪200克,丹参、葛根各200克,砂仁5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早晚空腹各服7克,温开水送服。
本方对2型糖尿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1型糖尿病亦有一定效用。可明显缓解或改善顽固性便秘、皮肤瘙痒、末梢神经炎、轻度眼底出血、尿潜血、心脏不适、失眠等多种糖尿病并发症。本方药专治肝肾阴虚型之糖尿病。对肾阳虚型糖尿病不适宜服用。
方中熟地、山萸肉、山药滋肾养阴;丹皮、泽泻、茯苓清热降火;知母、黄柏滋阴降火;花粉生津止渴;天冬养阴生津;五味子益肾固摄。在此之上,人参、黄芪补元气,气旺则行血活血,而黄芪治血虚,又能治血滞;丹参、葛根活血化瘀生津;砂仁配补气药物,调补脾胃以善后。
典型病案
李某某,72岁,北京清华大学退休教授。2002年患2型糖尿病。近2年血糖控制不很理想,空腹血糖均在7.1~8.0mmol/L,餐后血糖均在10.2~10.8mmol/L,近一年患上了未梢神经炎,两脚疼痛而麻木,不能下地行走,只好坐轮椅,多方求助无效。2007年11月5日,她在北京《医药养生保健报》看到刊登笔者治糖尿病经验方后,到同仁堂配了一料,每天按说明服用。她来信告知,经一个月的治疗,其双脚麻木疼痛逐渐减轻,每天能行走一二里地,空腹血糖降到6.1~7.2mmol/L左右,餐后血糖下降到8.8~9.5mmol/L左右。现在她的精气神好多了,面色也红润了,全身也有劲了。觉得晚年生活有了新的希望。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天津名老中医贾佩琰
韩玉森教授糖尿病方
韩氏化瘀丹:
药物组成白术150g山药230g太子参180g天花粉200g石斛l00g丹参180g赤芍150g鬼箭羽200g地骨皮120g黄芪200g
制剂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装入“0”号胶囊,每粒0.5g,每次5粒,日服3次,1个月为1令疗程。服药期间节饮食、远肥甘、禁房事,忌恼怒、劳累及辛辣食物,调情志,适量运动,药养结合。若口渴甚加沙参、玄参;多食加生石膏;多汗加牡蛎;失眠加龙骨、炒枣仁;五心烦热加黄柏;胸胁胀满加柴胡、枳壳;胃热津伤甚加沙参;血脂高加山楂、虎杖;眼底改变加草决明、石决明;皮肤瘙痒加白蒺藜、地肤子。
适应病证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病案:范某,男,48岁。患糖尿病3年。三消症状不显著,在身体正常体检时发现,血糖13mmol/L,尿糖(+++),后经服用消渴丸等,症状有所缓解,但形瘦体倦较著。就诊时症见口渴欲饮,小便频多,消谷不明显,大便溏薄,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细缓。实验室检查血糖10.5mmol/L,尿糖 (++)。治拟健脾益气、摄气生津,方选健脾化痰丹。服药1个疗程,症状减轻,又药物调理3个疗程,血糖降至6.5mmol/L,尿糖(±),诸症悉除,告愈。
评按: 韩玉森教授 认为糖尿病病位在肺、胃、肾,主要病理变化是阴虚燥热,但是,中焦脾虚在糖尿病的发病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脾主运化,为气血津液化生之源,脾胃虚弱,气血津液生化乏源,脾气不能散布上输于肺,肺津无以输布,则口渴多饮;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燥热内盛,消杀水谷,则消谷善饥;脾虚不能转输水谷精微,水谷精微下注膀胱,则小便频多而味甘;水谷精微不能濡养肌肉,故形体日渐消瘦。阳气虚弱,鼓动无力,亦可致瘀血内停。故方中白术补气健脾、生津止渴;山药味甘,性凉而润,轻补而不聚,微香而不燥,既能补气,又能养阴。临床报道,二药相伍有较好的降糖作用。太子参、天花粉、石斛养阴润肺、生津止渴;黄芪补气以敷布津液;地骨皮清虚热、泻肺热;丹参、赤芍、鬼箭羽活血化瘀,瘀化气畅则阴液自生。诸药相伍,相得益彰,共奏健脾益气、生津摄气、化瘀生新之功效。
韩氏降糖汤:
药物组成生地15g黄芪15g葛根l0g天花粉l0g玄参l0g牛膝l0g石斛10g黄连8g
制剂用法水煎服,日1剂。服用本方时,停用一切西药。随证加减:高血压伴头晕、视力减退者加白蒺藜、菊花、天麻、谷精草、决明子各10克;腹胀便秘者加厚朴8g、麻仁l0g;烦热易躁者加白薇、荷叶各l0g;便溏腹泻者加炮姜5g;纳呆苔腻者加麻仁15g,神曲、竹茹、枳实各l0g;手足麻木者加木瓜、桂枝各l0g,桑枝、鸡血藤各15g;气虚汗出者加小麦l0g,炙甘草5g,煅龙骨15g,煅牡蛎15g;口渴者加五味子l0g;有心脏病者加太子参、茯苓、石菖蒲、远志、丹参各10g;伴肾脏病变及泌尿系感染者,加猪苓、狗脊、萆藤、通草各l0g;皮肤瘙痒或感染者加忍冬藤15g,连翘、赤芍、地肤子各 10g等。
适应病证糖尿病。
病案:林某女,62岁。患糖尿病5年余,近半年来口渴引饮,头晕无力,小便频多,喜食易饥,曾在某院检查空腹血糖11,2mmoI/L,尿糖(+十十),经服降糖药物,控制饮食,症状有所减轻。现仍有三多症状,乏力神疲,心悸寐差,皮肤瘙痒,脘腹胀满,大便干结,舌红苔白而燥,脉弦滑。检查:空腹血糖10.08mmoI/L,尿糖(++)。证属气阴两虚、肺胃燥热。法宜益气养阴、清热润燥。投益气滋阴清热降糖汤加太子参、丹参各20g,赤芍、地肤子、麻仁、五味子各10g。并嘱其停用西药,继续控制饮食。进药7剂,口渴减轻,皮肤瘙痒亦止,但仍心悸、夜寐不实。原方减去地肤子、麻仁,加小麦10g、炙甘草5g,煅龙牡15g,连服30剂。1个月后诸证明显减轻,血糖、尿糖均正常。为巩固疗效,再进原方数 10剂。观察3个月,检查尿糖阴性,空腹血糖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评按: 韩玉森教授 对此糖尿病发病机制多为阴虚燥热。益气养阴清热降糖汤用生黄芪益气行水,使津气布于周身,并有降血糖作用;生地黄滋阴清热凉血,滋补十二经脉之液;葛根为阳明经药,能生胃津以润肺;天花粉苦寒,清肺胃之热以润肺胃之燥;黄连清热泻火和胃;玄参清热养阴,与生地黄相须为用;石斛人肺胃经,滋阴清胃生津;川牛膝人肝肾,能引火下行,治肺胃虚火,并有活血祛瘀之用。诸药配伍,共奏益气养阴、清热生津之功。糖尿病服用降糖药剂量过大或节食过度而造成低血糖较为常见,本方久服无此副作用,且对血糖有双向调节作用,使血糖处于动态平衡。
韩氏花葛饮:
药物组成花粉30g葛根15g苍术l0g萸肉6g五味子1.0g川连4g丹参l0g麦冬9g鲜芦根30g
制剂用法上药水煎服,日服1剂,分2次服。10天为1疗程。
临证加减:烦渴引饮、苔黄燥、脉洪大者加石膏;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秘结、苔黄脉滑实者加生地、牛膝、玄参;虚烦失眠、遗精、舌红、脉细数者加龙骨、牡蛎、黄柏、知母、桑螵蛸;病程日久、小便数频、混浊如膏、饮一溲一、腰膝酸软、阳事不举、舌淡脉细者加附子、肉桂、鹿茸、覆盆子。
适应病证糖尿病。证见不同程度的口渴多饮、多食消瘦、乏力,或四肢酸痛,甚至视力减退。此方适应于以血糖为准之轻中度糖尿病患者。
病案:李某,女,39岁。口干多饮、多食、多尿、易饥乏力已一年余,曾在某医院诊为糖尿病,给予“降糖灵”等药物治疗,症状时轻时重,近来“三多一少” 症状明显加重,伴乏力懒言,自汗肢麻,脉弦细数,舌淡苔少,体重52kg,化验空腹血糖11.76mmol/L,尿糖(++++),胆固醇 6.24mmol/L,心电图无异常,肝功能正常,诊断为糖尿病(中度),给予上方治疗10天后,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尿糖(+~++),空腹血糖 8.96mmol/L几,共服药6周。复查:主要症状消失,体重增加1.5kg,空腹血糖为6.72mmol/L,尿糖(—),胆固醇 4.94mmol/L,效果显著,再以原方加减巩固疗效,追访至今未发。
评按: 韩玉森教授 认为糖尿病从中医角度分析,虽有三消之分,但其病机均与肺、脾、肾密切相关,以阴虚燥热为其主要特点。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系代谢分泌疾病,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二大类,基本病理为绝对或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紊乱,包括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其特征为血糖过高、糖尿、葡萄糖耐量减低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异常。根据古今之论,结合临床实践,复方花葛饮正合病机,具有明显的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清热泻火、益肾缩尿、活血化瘀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