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淡淡又一年 我是谁?我是什么派? 我喜欢物理化学和哲学,我时常认为自己把对自然、元素和人性的东西哲学化抽象化嵌入到股票投资中去,也喜欢从股票投资中、经济观察中去认识我们的世界——这也注定我不是一个好的生意人甚至成为不了一个合格的生意人,当然既然没有经历生意人的考核自然也不能直接过渡到什么高端企业家阶段了,所以我也挺现实知足去努力成为一个追求自然、自由、自在、平淡的投资人,还是个边缘型散户级投资者,服务自己、家人和小群体。 哲学有一个基本的问题:我是谁、做什么、去哪里? 人终期一生都在实践这个问题,如果有轮回,生生世世都在实践这个简单却至高的问题——从哲学角度来说,即使是造物主也无法除外,因为造物主创造了我们,那么谁又创造了造物主?如此往复,无穷尽也。 将问题的镜头落到我自己并扫描2017年,我想我可以给自己做出些许定位:关于投资者是谁这个问题,粗狂地可以分为两类——价值和投机。 在2017年以前,我屡次年报中建议朋友低价配置蓝筹、优质股,在那个对年报、基本面没有任何信任度、认知度的年代,这些话就是废话——而我在15/16两年的蓝筹、绩优、概念、现金4大资产比重就实现上下限管理,显然前两者比重要明显大得多,比如茅台的比重最高时达到19%,最低超过9%(17年年底除外)一直排名第一,而中国平安、海康威视、格力电器也一直排名前5。 在那两年,有人问:哥,你是价值投资啊。我也觉得自己是另类,既然是另类,在中国就可以归类为价值投资吧。 来到2017年,我依旧保持着蓝筹、绩优、概念、现金4大资产平衡管理,虽然有波动但总体还是稳定。同年,股市刮起了价值投资之风,市场呈现出了撕裂化状态,市场波动巨大但是股指最终保留住了6%的涨幅,在个股方面超过70%的个股大幅下跌,我们知道蓝筹在发力(至于原因我们不去陈述),我们也知道所谓的人均盈利2-3万是和大多数人无关,散户被狠狠地平均了一次——在市场大举推崇价值投资的时候,我显然“落后”了——以持仓比例为标准,蓝筹始终保持30-35%比重的我,显然已经算不是价值投资者了。 2017年,我们管理增幅为28.6%,常态化数据,但是比如但斌这样的价值投资旗手型投资人,其所在的东方港湾各产品收益率基本都在60%以上——谁都清楚但斌是茅台中国的第一“代言人”(他豪言如果有足够的资金会买完5只股票的市场流通股,这个我觉得他是没有常识:这种类似于私有化的投资行为在消费股上只能用于小型股或者非上市公司,比如伯克希尔的喜诗糖果—其业务以加州为核心,这显然与贵州茅台是两码事,他的说法有误导和哗众取宠的成分),我想,28.6%已经不能算一个价值投资者在2017年合理的成绩。 其实,看一下持股情况,蓝筹比重没有因为市场风格的转化适时拉升,同时我这人对低价错位的股票始终保持着兴趣,对于市场的风格转化我非常认同——然而,我作为一名散户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谨慎保守确实是我的常态思维,就如我说:在泡沫面前至少在炒作面前,任何个股都是平等的,包括蓝筹。所以,我在年底期间不断地坚持贵州茅台,小心翼翼地减一手减一手…… 走完2017 ,其实正印了那句话,我就一散户,我们都在为自己和小圈子的利益努力甚至这是我的生计,与那些大家和专家相比,我们是最底层最边缘的人物,我们的优势是“船小好调头”,而我们的劣势就是“因为无足轻重、不知所向,经常性调头”——止损、止损再止损,其实就是“跳出狼窝犹如虎穴天天被割肉”。而我要做的是让自己充分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不大比重重仓任何个股(就是茅台也就10%左右的仓位波动),设立资金管理守则和股票结构安全原则不“经常性调头”——一切以“资金适当粉撒”、“持股交易以稳当先”为主要基调进行操盘。 所以,我想我既不是价值投资者也不是投机派,而是内部稳定压倒一切的保守流派吧。 我屡次说2018是拐点之年,是决定机构、个人投资者未来是否能够在股市继续玩转的适应转型突破的一年,2018的收益多少已经不再重要,能不能生存和适应新路子才是最重要。 2017年回顾 一. 年终数据: 年度整体收益率:28.6%; 年度收益主要来源:价值龙头; 年度收益明星股:贵州茅台、中国平安、格力电器、海康威视 年度最衰来源:地方国改; 年度最衰个股:地方国改诸个股。
二. 全年月度数据: 1.收益率 (1)各月度末单月收益表现 ![]() (2) 各月度末年度累计收益表现 ![]() 2.资产结构信息: ![]() 3.十大重仓股情况
(1)2016年年末十大重仓股情况 ![]()
合计占比:57.9% ![]() 合计占比:42.8% ![]() 合计占比:35% 点评:十大重仓股占比整体下降明显,主要原因是龙头股资产占比随着高位抛售下降。这也可以看出,虽然我们支持2018年龙头股价值会继续体现,但我们依然要注意股价快速膨胀的风险,比如17年四季度我们低位布局地方国企就是体现,只是尴尬的是这一布局在年内并未有收益且产生明显浮亏,这一尴尬还不足以让我们否定“注意龙头股股价泡沫、关注低价错杀股”的逻辑。 估计在来年,我们的十大持仓占比会有所回升,但也不会茫然跟着市场发疯全砸在龙头股上。 |
|
来自: 昵称28056923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