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法院智能辅助系统现身蓝皮书发布会

 KyunraWang 2018-02-10

北京晨报讯 2月7日,《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no.2》暨法治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举办。会上,北京、天津、上海、江苏、贵州、四川、重庆、江西、浙江等等法院介绍了各自亮点的信息化应用。其中,“北京法院智能辅助系统”是以知识为中心,为智慧辅助法官办案提供科技支撑。

为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人民法院信息化3.0版的战略部署,北京法院依托该院审判信息资源库,整合司法审判、司法人事、司法行政、共享数据等多类数据资源,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以统一法律适用、提供裁判指引为目标,创新构建了服务统一裁判尺度、提供统一办案指引、智能支持办案全流程的“北京法院智能辅助系统”。该系统作为新版北京智慧法院体系的核心,实现了全流程、全方位、集成式的司法审判知识辅助和案件推理服务,将判后监督管理转变为判前办案指引,将经验判断为主转变为数据参照印证,有效推进了同案同判,统一了法律裁判尺度,为提升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提供了坚强的科技保障。

挖掘数据资源、信息实时更新。在构建系统的时候,北京高院技术部门多渠道汇集司法审判案例、裁判文书和法律法规,不仅挖掘北京法院20年来所有的案件信息、裁判文书、指导性意见,更整合了全国各级法院的公开裁判文书、参考案例,最高法院权威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公报案例等数据资源,并做到数据资源实时更新。

符合司改要求、探索创新思路。智能辅助系统以“法标2015”为基础,高度契合团队化办案需求,与北京法院新的审判业务系统融合,在立案环节支持多渠道立案和繁简分流的自动化处理;在审理环节支持审判要素自动提取、批量任务分配和案件办理、自动生成文书等各类批量和智能化操作;在案件办理全流程支持电子卷宗的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并向法官展现案件画像。智能辅助系统还通过大数据技术辅助法官办案,采用体系化检索方式,便于法官快速精确地找到目标案例,进行定制化分级推送,依据不同层级对检索出的案例内容进行分类,法官可以根据自己的关注点,对分类结果进行个性化设置,系统根据法官设置的优先级别调整推送结果,确保展现出的案例最贴合法官本人的办案需要。通过对案例的深度分析对此类案件的主体特征、事实认定、证据采信、法律适用和裁判情况进行研判分析。通过多维度的可视化统计分析,对某一类型案件进行趋势化、规律化的司法研究,还可以对所有相关案例进行个案具体分析。

有力辅助法官、应用体现实效。系统将原有的经验性、模糊化知识获取方式转变为了数字化、精密化、科学化、智能化自主服务模式,着实在提升审判质效的同时,促进审判能力的提升。通过这些智能化功能,辅助法官办案,优化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促进司法公正,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经统计研究表明,系统的推广使用有效的降低了法官的案件办理压力,将法官的案情分析效率提升75%以上;将文本检索的案例匹配度从20%提升到基于法律知识图谱与事实相似的90%;自动的法律支持推送,将以往需要5天的信息获取时间,降低到5分钟。从裁判过程精准度来说,精准的优秀相似案例裁判文书推送,可将裁判文书编写质量提升70%以上。与此同时,基于该系统对相似案例集合裁判尺度分析,又可将法官的裁判尺度偏差度降低一半以上。

智能辅助系统为了服务法官、服务审判而建,这其中也融入了无数的法官智慧,推动系统更加完善。北京法院将继续探索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减轻法官负担,提高审判质效,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智慧法院”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与保障。

北京晨报记者 王歧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