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掌握放弃的艺术,不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剽悍晨读 2020-11-06

主播:赛男

本书作者佩格·斯特里普是美国的畅销作家,另一位作者艾伦·伯恩斯坦是心理治疗师。他们通过《放弃的艺术》,阐述了一种实现目标的逆向思维方法,帮助读者有策略地做出积极改变。

今天,我们分享书中关于放弃的两个内容:想说放手不容易和目标脱离三部曲。

『想说放手不容易』

人们常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告诉我们要学会坚持,比如画鸡蛋的达芬奇、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头悬梁锥刺股的苏秦。

与“坚持”相对的,是被大部分人看作失败和半途而废的“放弃”。似乎,这是一件不太好的事情。但是事实上,放弃并不意味着失败,如果能重新审视目标、修正前进方向,往往也能取得不错的成就。比如放弃荣华富贵、下海经商,被誉为“商圣”的范蠡;弃医从文,却成就一代文豪的鲁迅。

但是,很多时候即使我们明知走错了,却还是无法下决心放弃。这是为什么呢?

001 评估偏差心理学实验表明:人在评价自己时,通常都会不自知地高估自己。这种心理,其实也存在于对目标距离的评估上。

明明距离实现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距离,或者根本看不到未来,但就是觉得胜利近在咫尺。比如说:买彩票的时候,总觉得自己会中奖,却忽略了中奖率只有千万分之一的事实。

002 承诺升级当失败的倾向出现时,我们往往会选择继续坚持,并且把原有的承诺提升一个档次。这种现象在玩游戏时尤其常见,比如打《王者荣耀》时,最开始定的目标是“赢一局就睡觉”,结果一直输,最终打了整整一个通宵。

003 可得性启发人们会倾向于相信经常听到的信息,并以此作为决策依据,这种认知策略被称为可得性启发。因此,当我们听到更多因坚持而成功的案例时,就越会相信“坚持就是胜利”,自然无法下决心放弃了。

事实上,我们的决策习惯大多是无意识的,如果不能对大脑的工作方式进行纠正,就很难做出理智的选择。

『目标脱离三部曲』

正确的放弃并不是逃避,而是摆脱错误的道路、追求全新的方向。那么,如何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呢?下面,我们分享书中的“目标脱离三部曲”。

001 释放情感放弃很容易让人产生挫败、沮丧等消极情绪。很多人虽然脸上笑嘻嘻,心里却很不开心,这种压抑情感的状态不但无法帮到自己,还会加剧消极情绪的扩散。正确的做法是:不要压抑自己的情感。

比如说,辞职之后,虽然会有“我失业了,未来还不知道怎么样呢”的怀疑情绪。但同时也要告诉自己:“这只是暂时的,因为我正在为了未来而努力。”释放自身感受,盯着情感看,消极情绪就会逐渐消失。

002 识别动机我们做事的动机有两种类型:接近型和回避型。接近型是指“我做了什么,是想达成某个目的”。回避型是指“如果我不做什么,某件事就无法实现”。

比如说,同样是工作,接近型动机是“为了创造人生价值”,回避型动机则是“如果我不工作,就不能养活自己”。前者能促进个人成长,后者则更侧重于寻找安全感。

因而,在放弃之前,得先想清楚“我当初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做事的动机属于哪种类型?”

想明白了,自然就能把精力集中在真正渴望的目标上。

003 以新代旧。作者通过长时间的实验发现:摆脱一个想法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心想着另一个想法。举个例子:如果你一直想着“不吃垃圾食品”,那么很有可能依然无法拒绝垃圾食品。反过来,如果你想着“吃什么才会更健康?”垃圾食品的想法自然就消散了。

拿出纸和笔,把新的计划写下来,用新目标代替旧目标,就能有效减少纠结。同时,也能帮你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为实现新目标采取行动。

在行动时,书中还分享了一个激励自己的方法:不要直接说“我能!”而是问自己 “我能吗?”当你思考之后,再说出“我能”时,自主意识就会增强,促使我们去追求目标。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分享的两个内容是:想说放手不容易和目标脱离三部曲。实际上,放弃并不是最后的无奈之举,而是能帮你止损、找到新方向的人生智慧。对于实现人生目标而言,正确的“放弃”比错误的“坚持”更重要。

你有没有想要放弃却始终无法放手的经历呢?期待你的留言。今天的分享就是这些,希望能给你带来启发。

参考书目:《放弃的艺术》【美】佩格·斯特里普、艾伦·伯恩斯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